互联网社区金融服务平台
中国银行)。
近期上线,已在全国大范围快速 推广进行社区占位(民生银行) 。 近期上线,已扩展到50多个社区 加入(西安银行)。
社区金融开展路线——以互联网思维开拓新蓝海
专业金融服务入口 社区便民服务
以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 基本需求做为切入点,吸 引用户群体 实现银行金融产品的智能销售,根据客户 日常消费活动智能推荐银行产品或推送理 财信息,协助客户进行资产管理、消费咨 询等增值服务管理
社区金融发展现状——各行争相布局
2014年后半年,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都在进行社区服务相关的布局 与占位,其业务形态完全独立于微信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为社区用户提供金融和便民的 双向服务
2014后半年开始推广,已在广 西、陕西、河北、湖北等多家分行 开始推广,其中保定已达81家合 作社区,广西400多家合作社区(
互联网模式
社区商圈服务
实现小区周边商户产品、服务的互联网应 用,衔接居民和小微企业,形成网上虚拟 社会,以金融产品作为基础支撑。
社区金融服务平台——精准切入社区金融蓝海
生活化
有明确客户群体和业务 领域的
简单化
大众化
金融服务方案
便捷化
将真实社区虚拟化,通过圈子加强邻里关系 通过技术应用提高物业管理效率与手段 通过口碑和精准营销帮助商家进行商业活动 通过聚集用户群以及大数据支撑金融服务
深耕移动
互联
大数据实
现
社区金融——以客户为中心转型的最佳切入点
社区金融成为新蓝海 市场初期 具有独占性 满足转型要求
社区服务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集中在物业服务、便利店、餐饮、健康教育等多个领域 目前的互联网企业关注于垂直领域,面向全国,没有精力也没有意识开拓区域的社区服务市场 居民在社区中的消费占家庭总支出的45%以上(食品3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0%、杂项商品与服务4% ) 便于深化金融应用场景
利用地域优势,转向小微企业服务,但步履维艰 构筑地域性电子商务平台
个人零售业务缺乏有吸引力的卖点,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度低 企业零售业务交易和市场推广成本高,风险与效率不能兼顾 互联网金融看似蓝海,但无从入手
发展的困惑
拥抱未来银行的关键点——电子渠道转型
与未来互联
网发展的趋 势相匹配
用户量增加:电子渠道建设需要更重视用户的聚集与吸纳。
互联网社区金融服务平台
互联网与银行业——冲击与现实
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互联网用户超过美国互联网用户 客户对更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体验的需求 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行业
高端市场已被瓜分殆尽,市场格局已经定型 零售业务市场差异化需求旺盛,地域特点明显,前 景广阔 互联网经济模式缺乏有效的金融服务支撑,市场格 局模糊
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海量数据:电子渠道的建设需要能够利用大数据开展金融服务。
2017年全球IP流量(固定和移动)将会达到1.4ZB,——思科
云平台:电子渠道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云服务平台。
2015年前云计算服务带来的营收将达到455亿美元。——Telecom Trends International
中介存在的前提是信息不对称,当互联网打破这个格局之后,还需要什么中介呢?第三方的营销平台作用会减弱, 而企业的媒体属性则会 加强,更多企业直接面向最终用户。
电子渠道转型的关键点
——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从注重成本向注重收益倾斜
流程再造
重点发展 社交金融
以客户为中
开放服务 场景
心注重成本
转为 注重收益
商业服务:满足小区业主对衣、 食、住、游、购、娱方面的需求 物业服务:满足小区业主对物业 服务便捷化的需求
便捷缴费/催缴服务 线上物业通知
社区 物业
社区线上购物服务 预定外卖 房产
特惠信息
电商,线下商业体接入
团购
便捷报修服务 社区一卡通 活动管理
商城
融服务 平台
社区生
便民 社区 活动
无线化:电子渠道的建设需更重视在移动领域的的产品研发。
截至2014年6月, 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 80.9%的使用率,——CNNIC
与互联网营
销服务的关
去中心化:电子渠道建设能够将传播、购买、体验、口碑、销售在网络中融为一体。
互联网用户越来越多,用户需求也越来越差异化,传统媒体及互联网门户的中心地位不再,所以很难形成真正的中心;伴随着自媒体的高速 发展,互联网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可能既是你的消费者,又是你的传播者,还可能是你的销售员。
三大优势与四种价值
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快捷、实惠的社区商业、物业 服务,将金融场景应用于社区生活,从而开展互联网金融 业务及衍生增值服务
价值
• 用户聚集 • 数据聚集 • 金融服务聚集
• • • • 扩大中间业务 发展小额支付 开拓小微贷市场 精供社区生活的全方位服务
去产品化:电子渠道建设能够提升用户的粘性,对用户产生持久影响力。
云平台、大数据的出现使大家更关注长尾效应,直接卖产品的利润将越来越薄,卖服务(在产品中附加个性服务)将越来越普遍。卖产品是 一次性的,但是卖服务,可以通过口碑、情感、影响力把冷硬的交易关系变成有黏性的合作伙伴,产生永久价值。
键点相吻合
去中介化:电子渠道的线上营销网络更加扁平化,可以直接面向用户。
未来银行——从Bank 1.0到Bank 4.0
Brett King在畅销书《Bank 3.0》中提出未来银行的发展 方向,这是一种与互联网发展趋势、互联网营销服务关键 相吻合的预言,而银行也正向着这个方向发展
银行不是一个地方 而是一种行为 电子渠道 快速成长 以网点为基础 基于轨迹和 生活场景
Bank 1.0
Bank 2.0
Bank 3.0
Bank 4.0
银行的变革——现状和困惑
国有大型股份制 银行 全国性股份制 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 • 利用规模和资产优势,占领实体经济高端的金融服务市场 利用自身影响力,自主构建互联网金融圈
• • •
• •
通过品牌影响力,大力扩张网点,推进零售业务 获取其他金融领域牌照,加大混业经营 利用资源整合优势,推动金融供应链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