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资料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资料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一、公司简介:为建设三峡、开发长江,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于1993年9月27日成立,2009年9月27日更名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金1115.98亿元。

截止2010年12月31日,集团合并资产总额2,861.85亿元,国有权益1853.07亿元。

共有从业人员14660人,其中在岗职工12398人。

年末在岗职工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4641人,占职工总数的37.4%;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4201人,占职工总数的33.9%。

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5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

集团公司的战略定位是以大型水电开发与运营为主的清洁能源集团,主营业务是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电力生产、相关专业技术服务。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全面负责三峡工程的建设与运营。

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1997年11月8日,成功实现大江截流;2003年,按期实现了二期工程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

2009年,除国家批准缓建的升船机外,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建设任务如期完成,通过了175米蓄水前验收,由以建设为主转入以运行为主的阶段;2010年,三峡水库成功蓄水至175米,标志着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通航、补水等各项功能均达到设计要求,其综合效益开始全部发挥。

国家授权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开发建设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四个巨型电站。

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已分别于2005年、2006年正式开工,计划分别于2013年、2012年投产发电。

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的前期勘测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中。

这四个电站装机容量约4300万千瓦。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共有10个全资和控股子公司。

其中,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集团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是集团电力生产管理主体,拥有葛洲坝电站及三峡工程已投产的全部发电机组;长江三峡集团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海外清洁能源项目投资开发;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主要从事国际水电工程承包业务;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主要从事风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工程管理咨询和监理业务;三峡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是专门服务于集团公司及其成员单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三峡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旅游开发和酒店管理;内蒙古呼和浩特抽水蓄能发电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营;宜昌三峡工程多能公司主要从事资产处置业务;长江三峡能事达电气股份公司主要从事发电厂控制设备全厂解决方案等业务。

二、科研概况:2009年,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公司)围绕已制定的《三峡集团公司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三峡集团公司创新型企业试点方案》,科技创新计划得到有效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企业科技发展规划编制情况2007年7月27日《三峡总公司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正式批准。

实施3年来效果较好,“十一五”期间需要研究的12个重大专项已全部落实。

但随着集团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公司发展战略的修编,现有科技规划已不能完全反映集团公司未来发展需求,同时,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竞争的主战场之一。

为此,集团公司已决定对科技规划进行修编,并制订公司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规划。

2009年10月,这两个项目工作已经启动,并已完成公司内、外部调研工作。

编制工作在2010年内全面展开。

2、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情况集团公司设立具有研发单元性质的独立研究机构2009年1月,中华鲟研究所正式归并集团公司,成为公司下属独立研究机构。

研究所的定位、发展方向,定员、定编,财务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等均已明确。

研究所已按照集团公司管控要求进行运转,金沙江增殖放流站运行与管理的责任主体已明确为中华鲟研究所。

研究所已开始按照集团公司赋予的使命开展工作。

与中国科学院的战略合作走向深入2009年5月,中国科学院施尔畏副院长率领中科院相关专业局和专业所有关人员一行近30人,来集团公司进行了第一次双方高层工作座谈,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布置,并同时举行了双方共建“三峡水库香溪河生态系统实验站”揭牌仪式。

随后,中科院安排专项资金设立“三峡创新工程”,先期启动集团公司10个近期业务需求项目,集团公司对这10个项目也进行了配套经费支持。

目前,这10个项目进展顺利,有的已取得阶段成果。

2009年5月,集团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云南煤化集团签订协议共同组建褐煤洁净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推动云南褐煤洁净的利用。

与高等院校战略合作持续开展2009年6月,与河海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集团公司今后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水资源高效利用、新能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009年6月~9月,与华中科技大学多次交流,初步确定了双方合作的形式、内容等事项。

2009年11月,集团公司与香港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

双方将在当今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下,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并发展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

2009年12月,集团公司领导带领集团公司有关人员专程赴清华大学,与校领导及相关院系负责人进行交流座谈,共同谋划深入合作。

2009年12月,集团公司领导率领三总师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专程赴武汉大学进行交流访问,对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并确定了近期进行合作的主要工作。

同月,集团公司与三峡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博士后培养等方面进行战略合作。

3、重大科技成果获科技进步奖项目三峡工程是国家重大工程,作用巨大、影响深远,具备申报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条件。

按照国家科技进步奖奖励规则,如果若干单项成果已申报国家一、二等奖奖励,将来再申报国家特等奖将没有支撑性成果。

为此,从2009年开始,集团公司中止了对国家奖的申报,报奖工作主要是争取湖北省等政府部门的科技进步奖励。

2009年,以集团公司牵头完成的项目“三峡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创新研究与国产化实践”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重要生物类群对水域环境胁迫的生态响应”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尾全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2009年10月4日14时58分,中华鲟研究所在三峡坝区基地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尾全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标志着人类对中华鲟的保护研究获得重大技术突破。

这是研究所归并集团公司后取得的第一项重大科研成就,表明研究所在集团公司这一集体中能出成果。

该成果经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目填补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的空白,总体研究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

重大科研项目情况2009年,三峡集团公司共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8个,全年国拨经费1115万元。

集团公司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海上风电关键技术开发研究》项目中的两个课题《近海风电场选址及风电机组运行、维护技术开发》和《近海风电机组施工、测试专用设备的研制》进展顺利,课题将在2010年结题,研究成果在响水风电场进行示范。

集团公司组织管理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特大型梯级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及高效运行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9个课题已进入实施阶段。

2009年12月的年度检查表明进展顺利,部分课题进展已经超过研究计划,集团公司承担的两个课题进展顺利。

集团公司还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湖北省区域性巨型水库群经济运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第四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参与其中另外两个课题的研究。

该项目主要针对长江三峡、葛洲坝、水布垭、隔河岩、高坝洲5库联合调度进行科技攻关。

2009年,集团公司围绕解决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和前瞻性问题,安排了若干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比如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国产化创新研究,在可行性论证研究基础上,已进入第二阶段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从水力设计、机组稳定运行、机组结构刚强度、机组主要参数等方面研究1000MW级机组的总体技术的可行性方案,根据总体研究成果进行专项研究,预期将在白鹤滩电站首先采用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

专利、软件著作权申请情况2009年集团公司启动了知识产权规划编制工作, 先后进行了内外部调研,走访了国家专利局、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并对集团公司内部的知识产权现状作了摸底,2010年将编制集团公司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初稿,2011年颁布实施。

2009年集团公司新申请专利12项,获批8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新申请软件著作权4项并获批。

三、创新体系:为了实现科技创新的目标,建设创新型企业,集团公司将进一步构建科技研发平台,实现内外部资源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逐步建立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一个决策咨询机构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是集团公司科技工作的咨询机构,为集团公司领导在科技工作方面的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三个科技研发机构集团公司已控(参)股三个科技研发机构: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水科技)、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江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直接为集团公司服务。

四个战略合作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集团公司与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集团公司委托的大量科研项目。

企业技术中心集团公司自身拥有试验中心、金结检测中心、测量中心、安全监测中心、水文气象中心、软件研发中心和电气技术中心。

2008年集团公司整合内部资源,以上述技术中心为基础,成立了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力争打造成为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中华鲟研究所2009年,集团公司继续推进研发平台建设。

中华鲟研究所于2009年元月正式划归集团公司,成为集团公司下属独立研究机构。

研究所的定位、发展方向,定员、定编,财务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等已明确,其相关研究工作已正常展开,并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尾全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取得重大阶段性成就。

博士后工作站集团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01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2002年开始招录首批博士进站工作,截至2010年共招录博士后23位进站工作,出站14位。

这些年来,在相关单位和导师的共同努力下,博士后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博士后人员参与国家级科研项6项;获得国家科研基金项目项目7项;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检索20余篇;获得专利2项。

四、专利申请情况:五、业务和产品资料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电力生产、相关专业技术服务。

包括水电业务、海外业务、风电业务和旗下子公司业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