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盖菇栽培及管理技术(程显好)一、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大球盖菇[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ow] 又称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大球盖菇、裴氏球盖菇、裴氏假黑伞,分类上属于担子菌门( Basidomy cota)、层菌纲( Hymenomycetes)、伞菌目( Agaricales)、球盖菇科( Strophariaceae)、球盖菇属( Stropharia)。
大球盖菇营养丰富,口感鲜嫩,是欧美各国人工栽培的著名食用菌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在国际食用菌市场上交易广泛,在国内的栽培范围与规模逐年递增。
1、形态特征大球盖菇在PDA培养基上的气生菌丝相对较少且呈白色丝状,紧贴培养基蔓延生长,双核菌丝具有锁状联合。
大球盖菇子实体单生、群生或丛生。
菌盖直径 5.5~15.0(~25.0) cm,较大的可以达到30 cm。
初期近半球形,后平展,子实体生长初期为白色,随着进一步的生长发育,菇盖颜色渐变为红褐色至暗褐色或葡萄酒红褐色,成熟的子实体菌盖边缘内卷并在菌柄与菌盖之间有白色菌幕残片。
菌褶密集排列且直生。
大球盖菇鳞片呈白色纤毛状,湿润时的菌盖平滑、稍黏表面平滑。
菌肉肥厚,白色。
菌褶直生、近白色,后变深褐色或紫黑色,稍宽,褶缘有不规则的缺刻。
菌柄初期呈白色,待成熟之后渐变为中空,长9~15cm,直径1~4cm,表面平滑,白色至淡黄褐色。
菌环厚,膜质,环上有深沟纹,深裂或星形,易脱落。
孢子印紫褐色。
孢子椭圆形,12.0~15.0 ×6.5~9.0μm,顶端具明显芽孔,壁厚。
褶侧囊状体为典型的黄囊体,棍棒状,顶端小突起24.0~53.0 ×6.5~13.5μm,具褶缘囊状体,比褶侧囊状体稍小。
大球盖菇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亚欧等地域,国内广泛分布于西南及东北等地,在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吉林省等地均发现有野生的大球盖菇,通常在春天和秋天生长于树林边缘、树林中的草地上或者道路旁、园地中、木屑堆上、垃圾场旁或者在牧场的马牛粪堆之上。
2、化学成分大球盖菇干品中含灰分11.40 %,碳水化合物32.73 %,蛋白质25.81 %,脂类2.60 %。
无机元素中以P含量最多,100g干品中含P 1204.65mg,之后依次为Ca(98.34mg),Fe(32.51mg),Mn(10.45mg),Cu(8.63mg),As(5.42mg),Co( 0.38mg)。
还含丰富的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核糖和乳糖。
总氮中72.45 %为蛋白氮,27.55 %为非蛋白氮。
蛋白质中42.80 %为清蛋白和球蛋白。
其清蛋白含所有的必需氨基酸,而球蛋白不含Arg。
Leu、Val、Phe和Lys含量相对较少,而His 和Try 含量较高。
除此之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如100g干品中含烟酸51.38mg,核黄素3.88mg,硫胺素0.51mg,维生素B6 0.42mg,维生素B12 0.41mg。
另外,大球盖菇含胆碱、甜菜碱、组胺、鸟嘌呤、胍和乙醇胺等多种生物胺,其中组胺、乙醇胺和胆碱含量较高。
3、营养需求淀粉是大球盖菇的适宜碳源,另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都能适合于大球盖菇生长,对于甘露醇、山梨醇、麦芽糖和乳糖也能够利用。
有机氮源中,豆粉是适宜的氮源原料,尿素也能促进菌丝生长,无机氮源中( NH4) 2SO4、NH4NO3、NH4Cl均适宜于菌丝生长。
Na3PO4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K+和Mg2+对菌丝生长有微弱的抑制作用,Ca2+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Fe2+却无影响。
4、温度需求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25~30℃。
在5~10℃时菌丝生长缓慢,仅0.35~0.42mm/d,15℃时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达 1. 35mm/d,3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2.88mm/d,超过30℃时,菌丝生长速度下降,35℃以上时,菌丝死亡。
子实体原基分化温度为12~25℃,,18~20℃时最为适合。
子实体生长阶段温度范围为4~30 ℃,最适温度为16~25 ℃。
对温度的要求因菌株不同而略有不同。
5、pH要求大球盖菇菌丝在pH 4~11 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5~8,这时菌丝不仅生长速度快,而且菌丝健壮。
pH>8 时,随着pH 升高,菌丝细弱且生长速度减慢。
虽然不同菌株菌丝生长最适pH 稍有差异,但一般在pH 6 时,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最快且健壮。
6、湿度要求菌丝在含水量为65%~80%的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最适含水量为65 %~75%。
子实体原基形成时要求空气相对湿度90 %~95%,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要求在85 %以上,以95 %左右的相对湿度为适宜。
培养基的料、水比为1∶2 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且菌丝健壮。
大球盖菇菌丝在锯末培养料含水量70 %时菌丝日均生长速度最快。
在75 %含水量的培养料中,由于含水较高,培养料底部有积水现象,菌丝生长速度下降。
而在含水量过低的培养料中则菌丝长势较弱,菌丝稀疏、生长无力。
7、光照要求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但子实体分化和生长发育阶段要求有一定的散射光。
在完全黑暗条件下大球盖菇不形成子实体。
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时适宜光照为100~500lx。
8、通风要求大球盖菇属于好气性真菌,菌丝生长阶段对通风要求较敏感。
子实体大量发生时更要注意场地的通风。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需要良好的透气性,具有良好透气性的封口物能显著地加快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速度,在25 ℃恒温培养条件下,用双层报纸或纤维棉封口的菌丝生长速度分别是双层聚丙烯薄膜封口菌丝生长速度的 1.59 倍和 1.55 倍。
9、其它因素要求大球盖菇栽培时需要覆土,因为土壤中的菌群可诱导子实体形成。
虽然不覆土条件下也能出菇,但会出菇迟、产量低。
比较以梨园土、茶园土、蔗田土、草地土为实验材料筛选了大球盖菇覆土材料,结果在 4 种覆土材料上均能生长发育,但以梨园土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转潮快,其次是茶园土,再次是蔗田土,草地土最差。
说明不同性质的覆土材料会影响大球盖菇的出菇效果。
覆土过程中,应控制覆土厚度在20~40mm,一旦厚度大于50 mm,大球盖菇就难以出菇,如果覆土太薄则会导致出菇少。
覆土层的含水率在36%~37%为宜,土壤以富含有机质的且质地疏松的过筛园土与泥炭最佳。
是的注意的是,使用肥力较好的田土并增施有机肥对增产并无促进作用。
二、大球盖菇的种子制作工艺1、母种制作大球盖菇的母种培养基(试管斜面培养基)制作,可采用通用的PDA培养基,有条件的也可以采用大球盖菇专用培养基1、2、3号,在专用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要优于PDA培养基。
PDA培养基:马铃薯15%,蔗糖(或葡萄糖)2%,麸皮5%,琼脂2%,水1000m L,pH自然。
大球盖菇专用培养基1:马铃薯20%,蔗糖2.5%,玉米粉0.4%,蛋白胨0.1%,6-BA,5mg/L,琼脂2%,水1000m L,pH自然。
大球盖菇专用培养基2:马铃薯200g,蔗糖20g ,琼脂20g,蛋白胨3g,酵母膏2g,玉米粉10g,KH2PO4 3g,MgSO4 2g,水1000mL,pH自然。
大球盖菇专用培养基3:马铃薯200g,蔗糖20g,蛋白胨2g,酵母膏1g,玉米粉10g ,维生素 B 一片,稻草15g,水1000mL,pH自然。
斜面菌种活化后,置于25~26℃培养,10~15天长满管。
2、原种、栽培种制作大球盖菇的母种与原种培养,培养基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方便易得、成本低廉的材料。
推荐配方如下:配方1:小麦粒88 %,木屑10 %,石膏 2 %。
配方2:木屑80 %,麸皮20 %,含水量60 %。
配方2:麦草秸80 %,麸皮20 %,含水量60 %。
配方3:阔叶树木屑56 %,棉籽皮28 %,麸皮14 %,糖 1 %,石膏 1 %,含水量65 %~70 %。
配方4:谷粒97 %,木屑或棉籽皮 2 %,石膏 1 %,含水量65 %~70 %。
配方5:小麦60 %,木屑36 %,糖 2 %,石膏 2 %,含水量65 %~70 %。
培养基灭菌、冷却后,无菌操作接种母种或原种,置于20~26℃条件下培养,菌丝发满菌袋后使用。
三、栽培工艺1、大球盖菇栽培的一般要求(1)栽培模式大球盖菇栽培模式有层架式栽培、畦式栽培和地坑式栽培等栽培模式,也有采用筐栽的。
其中地坑式栽培明显优于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生物学效率能够达到58.4 %,比层架式和畦式栽培分别高出12.2 %和26.1 %。
不同栽培模式的条件不同,投入也不同,所以企业或种植户可以因地制宜,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不同栽培模式。
目前畦栽栽培方式是最为简单、常用的栽培方式,这种栽培方式推广的面积最大。
一般接种时采用多层播种方法,这种方式可增加出菇面积,充分利用栽培场所,还能避免单层播种时所造成的菌丝生长稀疏的状况。
常规的多层播种方法:首先控制第一层培养料厚度为80~100 mm,然后在栽培料表面均匀接种;第二层的栽培料厚度控制在100~150 mm,继续在栽培料表面接种;第三层栽培料厚度为50~80 mm。
欧美的国家在栽培中也采用了梅花点播的接种方法。
(2)栽培季节的选择大球盖菇子实体阶段最适环境温度为15~26℃,所以应将出菇期安排在环境温度在15~26℃的季节,所以播种时节应该根据大球盖菇特有的生活习性和不同地区的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及栽培场所环境条件不同而灵活确定。
由于地域的差异,在我国南方地区,通常一年有两个时间段可以进行大球盖菇的栽培,分别是2月初接种~4月末开始采收及9月的中旬接种~11月初开始采收;北方或者高海拔地区可因当地的环境条件推迟或提前栽培期。
一般情况下,大球盖菇从开始接种到采收结束大概需要3~4个月。
北方地区室外栽培,春季可以地面解冻时至3月初可铺料播种,在4-7月份出菇,秋季栽培可以在9月份至上冻之前进行铺料播种,11月中旬起开始出菇,在12月份或第二年春季结束。
棚内栽培,则可以在10月中旬起开始投料播种,12月份或元旦起开始大量出菇,春节前出完两茬菇,正月期间出三茬菇,二月期间出四茬菇。
如果投料播种过早,大棚内温度高,容易造成热害伤菌。
冬闲塑料棚要求避风、向阳有水源、排水方便不积水,可在大棚顶部加上一层塑料遮阳网适当遮光,也可以另加草帘等创造半遮光、保湿、保温的环境。
(3)环境选择大球盖菇栽培生产场地的环境条件应符合NY 5358的规定,周围无污染企业、无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等,要远离猪舍、家禽养殖区、化粪池、厕所等污染源。
一般排水方便,向阳,水源近,背风,土质疏松,场地富含腐殖质的场所,均可进行大球盖菇栽培,例如果园、林地、农作物行间、冬闲田、大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