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把课程标准分解为教学目标

如何把课程标准分解为教学目标

的主要成分。 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
是常见的溶剂。 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
(2)一对多
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1、知道什么是饱和溶液。能说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 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
通过对氧气性质、用途的学习认识氧这种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分解《课程标准》的策略
拆分 【标准】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
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教学目标】
2、能根据溶解度曲线和溶质的质量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 溶液。
3、能说出溶解度的概念。 4、知道固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的区别。
5、会根据溶解度曲线查找某些物质的溶解度。 6、会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7、会依据溶解度曲线分析物质在温度变化后溶解度的变化。
(3)多对一
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 常见元素。
目标分解旨在使后续的教学更有方向感, 也便于教师一以贯之地教学,即实现课程 标准、教材处理、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如果课标分解后教师们还是没有方向感, 那么课标分解的意义何在呢?
2、没有正确理解“目标”的含义与意义
“目标”应是“看得见的靶心”,即预期 的学习结果。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相对来说较 为概括、抽象。对教师而言,许多目标是 “看不见的靶心”。故需要教师学会专业地 思考,通过分解将之称为“看得见的靶心”。 即称为清晰的,可测的学习结果,这才是课 标分解的目的。
如何把《课程标准》 分解为教学目标
中教部
李晶
2016年2月24日
第一、我们为何要分解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期望未来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 养在基础课程领域的具体化,也是党的教育方针 在相应课程中的具体化。对于教师来说,理解并 落实课程标准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分解课程标 准是理解并落实课程标准的一项专业活动,只有 参与课程标准的分解,教师才能完整地理解课程 标准。只有实现合理的分解,教师才能贯彻落实 课程标准。此外,教师只有从事课程标准分解的 专业活动,才能形成学科的“大观念”。才能从 基于教材的教学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进而 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原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教材分析
元素分类
《离子》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
评价要求
1、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通过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 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种类之 间的关系
3、通过氯化钠的形成,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4、通过对比观察知道离子和原子之间的区别 和联系。
1、通过讨论、图片阅读和实验现象的分析知道分子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通过对稀有气体和金属构成的微观分析知道原子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在分析氯化钠形成的微观原理的过程中知道离子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分解《课程标准》的策略
具体化 【标准】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
【教学目标】 1、能够识别实验室制取氧气 的常用仪器。 2、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仪器的验密以及连接的方法。 3、会分析制取过程中常见的失误原因。 4、知道氧气的排水、向下排空气的收集方法。 5、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取一定量的氧气。
巩固练习
请使用“具体化、拆分、代换”等策 略分解下列“标准”。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的功能
导向功能:目标正确合理就会导出有效地教学, 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
控制功能:目标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作用。它是 一种约束力量把课堂师生凝聚在一起。
激励作用:目标确定以后,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力,•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
测量功能:目标作为预先规定的教学结果,是测 量、检查、评价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尺度或标准。
【教学目标】
1、观察实物和图片认识碳单质的多样性。
2、分析水、氯化钠和氯酸钾的化学式认识 化合物的多样性。
3、观察图片和分析结构了解物质构成的多 样性
第三、课标分解的主要困惑何在
1、没有理解正确理解课标分解的含义与意义; 2、没有正确理解“目标”的含义与意义
1、没有理解正确理解课标分解的含义与意 义;
2、分解《课程标准》的策略
代换 【标准】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
象。
【教学目标】
1、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蔗糖和氯化钠的溶解现象。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置换反应原理。 3、能用微粒的观点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 4、能用微粒的观点分析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
2、分解《课程标准》的策略
代换 【标准】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课程标准
化学教育的标准 教材编写的纲要
课堂教学的目标 评价考试的依据
第二、如何分解课程标准
1、课标与分解后的学习目标之对应关系 2、分解《课程标准》的策略
1、课标与分解后的学习目标之对应关系
课程标准与分解后的学习目标之对应关系 不外乎三种情况:一对一。一对多、多对 一。“一对一关系”是指如果某条内容标 准已经很具体了,就可以直接作为一条学 习目标;“一对多关系”是指如果某托内 容标准有一定的概括性,就需要将之分解 为多条学习目标;而“多对一关系”则是 指从多条内容标准中提取某一目标元素组 成一条新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ABCD描述法
例如:“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可表述
为A(主体) 学生 B(行为) 会辨识 原子结构示意图 D(条件) 通过阅读和练习 C(标准) 常见的
学生 通过阅读和练习 会辨识 常见的 原子结构示意图
课程标准要求
《离子》教材分析
导入
《离子》教材分析
核外电子排布
《离子》教材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