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化影响(教案设计)
总结以上两点得出: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情景探究三:文化的国别差异
思考:中美之间有哪些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影响了人的哪些方面?
这些差异导致了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行为选择不同,换句话说就是:
2、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过渡:我们知道了文化不仅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而且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以上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加的吗?能看得见,摸得着么?
教学设计
课题
感受文化影响
授课人
李爱琴
课型
新授课
学校
开封高中
时间
2012年4月12日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文化对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影响的来源;掌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二)能力目标:评述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的影响,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2、在今天还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概括学生发言:不同时代、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价值观念不同,在社会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
居住在不同地域的现代人,由于受不同环境,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人们的见面礼节也有所不同。(展示图片:中国、欧美、泰国人的见面礼节)
可见,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不同,人们的交往方式不同。
这些图片来自于学生的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他们看到自己在运动会上的英姿甚是兴奋。而且通过鉴别分析提高了甄别能力。通过比较分析可以有效地理解相关知识。
视频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创造教学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比较中美文化差异,拓展了知识和视野,并尝试接受文化差异引起的行为差异,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共建和谐社会。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展示各种文化活动的图片: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比赛、演讲比赛,看相算命、赌博等
设问:你参加过什么样的文化活动,感受如何?
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活动对我们的影响不同,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情景探究二:播放视频《红楼梦》片段------元妃省亲,贾母跪拜
思考:
1、在元妃省亲时,贾母作为长辈也要对自己的孙女跪拜,这是为什么呢?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首尾呼应,升华感情。
情景探究四:请看视频《妈妈洗脚》
讲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孩子在充满孝文化的家庭氛围里,耳濡目染,也懂得了孝敬妈妈。这反映了:
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古语云: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已植根于我们这个民族,长盛不衰。不管身份地位如何,不管身居何方,只要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他们身上都具有浓浓的孝文化。这反映了文化对人影响的另一个特点,它是什么?
6.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小组讨论。
7、学生观看视频,深入思考,让学生感受来自家庭“孝”文化的影响的特点。爱家、爱妈妈,孝敬老人。
8、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建构知识结构。
“择校”问题层出不穷,有的学生自己就是“择校生”,此材料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加深理解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并且易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情境展示探索新知
情景探究一:现代版的“孟母三迁”
设问:古代孟母为什么要三迁?今日陶凌峰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舍弃老家富足的生活来到南京并择校而居呢?
总结得出: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引导学生辩证分析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
过渡:文化对人的影响不仅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还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
2.展示一副对联,设问:你认为这副对联美么?美在何处?
3.欣赏对联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一起走进文化的殿堂,感受文化影响。
1.欣赏音乐
2.阅读对联,回答美的理由
3.学生举手(有的觉得字写的美,有的觉得对联内容很美)
用音乐设置情境,选择有趣的对联,而且这幅对联就是由这个班里的同学写的,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三.最后以乐曲《春江花月夜》结束这堂课。
1-2:学生分析,并结合教材回答。
3.学生看图片,比较鉴别健康的文化活动与落后腐朽的文化活动,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4.学生看视频《红楼梦》片段------元妃省亲,贾母跪拜,然后进行合作探究并回答问题。
5.学生阅读图片材料,并思考问题,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积极参加优秀的文化活动,分享积极向上的文化体验,陶冶情操。
重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难点
正确看待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合作探究、归纳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