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内科学

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内科学


❖§1.心脏起搏和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
心脏起搏术的定义
❖ 是用低能量的脉冲暂时 或长期地刺激心脏达到 心脏收缩的治疗方法。 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 形成和传导。
❖ 抗心动过缓起搏 ❖ 抗心动过速起搏 ❖ 治疗非心电性疾病
起搏器现代功能:历史
1958 1995
43岁
43岁因三度AVB 晕厥植入起搏器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 指采用心导管技术将各种治 疗器械送入心脏或血管等部 位来施行治疗.
▪ 心脏起搏 ▪ 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经皮心脏瓣膜成形术 ▪ 其他介入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 先天性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 经导管心肌化学消融术 • 周围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第三篇心血管系统疾病
❖ (3)医院外电磁干扰:
▪ 移动电话 ▪ 微波炉及其他家用电器 ▪ 金属探测器\电子监视装

▪ 电焊机\高压线和变电所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
• 是一种能终止危及生命 心律失常的多功能、多 程控参数的电子装置, 通过置于心内膜的电极 感知VT或Vf,发放抗 心动过速起搏(ATP) 或20-30J的除颤能量 以终止快速室性心律失 常。
▪ 2. 与脉冲发生器有关 ❖电极或导线断裂 ▪ 3. 与电极导线有关 ❖心脏穿孔 ▪ 4. 与起搏系统有关 ❖心律失常
❖ 起搏器综合症
植入起搏器后注意事项
❖ (1)通常建议患者植入起 搏器的一侧肢体避免举重 物或剧烈的活动
❖ (2)避免医院内电磁干扰
▪ ①MRI ▪ ②放射线 ▪ ③心脏复律或除颤 ▪ ④电烙 ▪ ⑤射频 ▪ ⑥体外电波碎石术
1.组成
•心脏起搏器
–植入体内,内 有电池和电路
供应电能
电源
脉冲发生器
•电极导线
电脉冲
–连接心脏和起 搏器,将起搏 器电脉冲传送 到心脏
(起搏脉冲)
导线、电极
刺激心肌
心脏兴奋和收缩
2. 电源:
锂-碘电池系列供电, 一般为6-8年,有可能达 14-15年。
3. 电极、导线 :
包括 心内膜电极、心外 膜电极、心肌电极)
❖ 与PTCA不同,血管内支架对血管壁的撑张是持续性的,能有效 地避免血管壁的急性和慢性弹性回缩,持续扩大血管内径。并且 通过支架的机械性支撑作用,可将PTCA后产生的处于漂浮状态 的内膜损伤碎片固定在血管壁中,封闭血管壁的夹层,同时还可 防治PTCA术后的冠脉痉挛或血管崩塌所致的急性闭塞,使狭窄 或阻塞的血管再通后,血管腔内壁保持光滑,减少血栓形成和术 后的再狭窄。
▲ 周身供血不足 疲乏、活动耐量 降低、心衰
有SN或AVN功能障碍,须用心脏抑制药物
人工心脏起搏的适应症
扩大适应症
◆ 充血性心衰
CRT实现心脏电——机械再同步
◆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s改变心室收缩顺序,减轻流出道梗阻
◆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VS) s适用于心脏抑制型VVS
◆ 先天性长QT综合症TDP
ICD的功能
❖ 抗心动过缓起搏 ❖ 抗心动过速起搏 ❖ 低能电转复 ❖ 高能电除颤
可有效降低猝死高危患者的病死率
ICD的适应症 :I 类
1. 非一过性或可逆性原因引起的室颤或室速所致的心脏骤停 2. 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自发的持续性VT,无论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 3. 原因不明的晕厥,在心电生理检查时能诱发有血液动力学异常的持续性室速或
86岁因癌症去世
1986
其一生更换25个起搏
器。证明了起搏器可
根治缓慢性心律失常
86▪ 是临时性或暂时性植入起搏电 极的心脏起搏技术,仅用于短 暂心律失常。起搏电极一般不 超过2周。
❖ 2.永久性心脏起搏:
▪ 适用于持续性或反复发作心律 失常。
2.起搏器分类
❖ RFCA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包括: ▪ 血管穿刺技术 ▪ 血管和心腔内导管操作 ▪ 心内电生理检查 ▪ 标测定位 ▪ 射频放电消融
优点
❖ 成功率高(95%以上) ❖ 成本效益比较合理, ❖ 创伤相对较小,并发症少 ❖ 避免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外科治疗的痛
苦。
适应证
❖ 预激综合征(房室旁路)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房性心动过速 ❖ 心房扑动 ❖ 心房颤动 ❖ 室性心动过速、室早
室颤。 4. NYHA心功能Ⅱ或Ⅲ级,LVEF<35%的非缺血性心肌病 5. 心肌梗死40天以上, LVEF<35%,且 NYHA心功能Ⅱ或Ⅲ级,或LVEF<
30%的NYHA心功能Ⅰ级患者。 6. 心肌梗死所致非持续性室速, LVEF<40%,且电生理检查能诱发出室颤或
持续性室速
ICD除颤过程
心衰患者心脏失同步:
注入少量 造影剂
通过各种方法开通狭 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 从而达到解除狭窄、
改善心肌血供
使左右冠脉及其分 支显影
发现各支 动脉狭窄 性病变的 部位并估 计其程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1、经球囊导管心肌血运重建术与内科保守疗法相比能 使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活动耐量增加) 2、随新技术的出现,尤其是新型支架及新型抗血小板 药物的应用,介入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生活质量。而且可 明显降低病人的心肌梗死和死亡率。
第十章心肌疾病……………………………………………………………………………346 ❖ 第十一章心包疾病……………………………………………………………………………361 ❖ 第十二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370 ❖ 第十三章血管疾病…………………………………………………………………………378
❖ (1)根据起搏心腔分为:
▪ ①单腔起搏:VVI(R), AAI(R) ▪ ②双腔起搏:VAT, DDD(R); ▪ ③多腔起搏:三腔起搏或四腔起搏
❖ (2)根据起搏生理效应分为:
▪ ①生理性起搏:AAI(R) DDD(R) ▪ ②非生理性起搏: VVI、VVT
❖ 根据是否具有频率适应功能:
▪ ①频率适应性起搏:AAI(R) DDD(R) ▪ ②非频率适应性性起搏: VVI、VVI
❖ 导管消融心律失常是所有心脏病学中唯一真正 的“根治性”技术
心导管消融机理
❖ 是通过心脏电生理技 术在心内标测定位后, 将导管电极置于病灶处 或异常传导路径区域, 应用高能电流、激光、 射频电流、细胞毒性物 质、冷冻等方法,使该 区域心肌坏死或损坏, 达到治疗顽固性心律失 常的目的。
射频消融的基本技术
支架扩张术
旋磨支架术
DBowles
斑块旋磨示意图
病例1- LAD-M
病史
女性,83岁,劳力性心 绞痛2年
LAD 第一次旋磨 后球囊20ATM扩张
LAD 第二次旋磨 磨头直径1.75mm
LAD最后的结果, 病人胸痛缓解
5:冠状动脉内抽吸术
Angiography. 2
急性心梗,完全闭塞
右冠状动脉第一转折处 血栓性100%闭塞
电极导线头端固定方式
倒叉电极 被动固定式
螺旋电极 主动固定式
倒叉
螺旋释放
内收
(四)起搏器植入方法
❖ 目前常用心内膜电极导线起搏
永久心脏起搏的适应症
公认的适应症
◆ 缓慢心律失常 + 有关的症状
▲ 窦房结功能障碍 ▲ 完全和高度AVB ▲ 颈动脉窦晕厥
▲ 脑供血不足
头晕、眩晕、黑朦 近似晕厥、晕厥
心房-心室失协调 LA : LV 房室协调
心室内失协调:LVS:LVL 电机械运动再协调
房室、左右心室间及心室内电收缩不同 步,最终使心排血量下降,死亡率增加
心室间失协调: RV:LV 机械上的再协调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治疗
❖ NYHA心功能Ⅲ~Ⅳ级 通过三腔起搏器CRT可 恢复心室内或心室间不 同步。改善心功能,增 加心排量,降低住院率 与死亡率。
❖ 第一章总论………………………………………………………………………………175 ❖ 第二章心力衰竭…………………………………………………………………………189 ❖ 第三章心律失常……………………………………………………………………………208 ❖ 第四章心脏性猝死……………………………………………………………………………246 ❖ 第五章晕厥……………………………………………………………………………251 ❖ 第六章原发性高血压…………………………………………………………………257 ❖ 第七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73 ❖ 第八章心脏瓣膜病…………………………………………………………………………318 ❖ 第九章感染性心内膜炎··……………………………………………………………………338
提高心率以缩短QT间期,减少
◆ 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 TDP
稳定心房电活动,消除房间折返
随访与起搏器程控
•术后每1、3、6月一次,稳定后 每半年一次。 •目的:调整起搏器参数,充分发 挥起搏器最大生理功能,使病人获 益达到最大程度,节省起搏器能源
术后常见并发症
❖ 局部感染 ❖主▪ 要1. 有与植四入方手面术并有发关症:❖❖血起栓搏器感知障碍
切割球囊 双导丝球囊
Cutting Balloon
Vessel Biomechanics – Cutting Balloon
紫杉醇释放PTCA球囊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疾病
Dr. Matthias Waliszewski, B.Braun Vascular Systems Berlin
3:冠状动脉支架术
射频消融并发症
❖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 血栓形成与栓塞 ❖ 血管并发症:血气胸、出血 ❖ 主动脉穿孔、肺静脉狭窄 ❖ 心肌损害和血清酶升高 ❖ 急性心脏压塞 ❖ 死亡(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