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理论课件
二、经济增长的度量
经济增长率是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率。 可以是总产量的增长率,也可以是人均产 量的增长率:
Yt Yt 1 Gt Yt
yt yt 1 gt yt 1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 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经济发展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经济发 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国民的生 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 构的总体进步。即可以表述为如下: • (1)一个是数量、一个是质量; • (2)一个是基础、一个是结果; • (3)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的。
• 认为经济增长不是外生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 是由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决定的, 并认为内 生的知识技术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是推动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 新增长理论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是决定经济持续 增长的关键因素。 •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分工的不断深化
• 20世纪 60年代后期, 以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 学家, 开始着手制度内生化和驱动经济增长的激励 结构 即制度结构研究, 逐渐形成了以制度变迁为 核心, 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的 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理论。诺斯认为正是由于交易 成本的存在, 经济组织的效率大大依赖于在产权制 度上的安排, 进而形成一种刺激机制, 将个人的经 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 因此, 该模式的基本命题是: 一种提供适当个人刺 激的产权制度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1930年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在《生产和价格的长 期运动》中主要研究了美国、英国、法国、比利 时等国从19世纪初叶或中叶到20世纪初叶60种工、 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和35种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价 格变动的长期时间序列资料,他剔除了其间短周 期与中周期的变动,着重分析了有关数列资料中 反映长期消长过程,提出在主要工业国家存在着 长度从15到25年不等,平均长度为20年的长周期。 这种周期与人口增长而引起的建筑业增长与衰退 相关,是建筑周期性变动引起的。这也是一种长 周期,被称为库兹涅茨,或建筑业周期。
四、经济周期的原因及理论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 经济周期的主要根源在于经济以外的某些 因素的变动。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 在经济体系之内寻找经济周期自发地运动 的因素。
创新理论
太阳黑子理论 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
政治性周期理论则认为政府出于政治目的(如选 举等),周期性地制止爬行的通货膨胀或用通货 膨胀来消灭失业引起了经济周期。 此外,还有用战争、革命、移民、偶然事件等来 解释经济周期。这些理论并不否认经济中内在因 素(如投资等)的重要性,但它们强调引起这些 因素变动的根本原因在经济体系之外,而且,这 些外生不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2)基钦周期:短周期 1923年经济学家J.基钦[英]在 《经济因 素中的周期与趋势》中研究了1890-1922 年间英国与美国的物价、银行结算、利率 等指标,认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 和次要周期两种。主要周期即中周期,次 要周期为3-4年一次的短周期,又称基钦 周期。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1925年经济家N.康德拉季耶夫[俄]在 《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中研究了美国、 英国、法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长期的时间序 列资料,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有一种为期50 -60年,平均长度为54年左右的长期波动。 这就是长周期,又称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
Type of Business Cycles
二、经济周期的种类 (按周期时间的长度分类)
经济学家根据一个经济周期的时间长短,把 经济周期分为不同的类型: 1)朱格拉周期:中周期 1860年经济学家C.朱格拉[法]在他的 《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发 生周期》一书中提出,危机或恐慌并不是 一种独立的现象,而是经济中周期性波动 的三个边界阶段(繁荣、危机、清算)中 的一个。这三个阶段反复出现形成周期现 象。他对较长时期的工业经济进行了研究, 并根据生产、就业人数、物价等,确立了 经济中平均每一个周期为9-10年。这就是 中周期,又称朱格拉周期。
六、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1.引入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 Y=F(AN,K) 式中,表达式AN为有效劳动。当作为技术 状态的变量A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大时,说明 存在着技术进步,这时,经济中劳动效率 提高了。 这时,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 ~ ~ k sy - (n g )k
•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 索洛和阿布拉莫维茨等人对资本决 定论提出了挑战, 并提出了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 索洛在<<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贡献>>( 1956)一文中, 放 松了哈罗德 --多马模型中的资本与劳动不可替代的假定, 认为可以通过改变的数值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稳定增长。 索洛模型虽然得到了经济稳定增长的均衡条件, 但他的模 型有两个明显的缺陷: • 一方面, 索洛模型得出的均衡经济增长率是被人口自然增 长率这样一个外生变量决定的, 因此, 其经济意义被很多经 济学家称为”不愉快的结果” ; • 另一方面, 索洛在 1957年提出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方法, 并 用这一方法检验他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时发现, 资本和 劳动的投入只能解释 12.5% 左右的产出, 另外 87. 5% 的 产出不得不被归结为一个外生的‘余值’ 即外生的技术进 步。
四、经济增长相关流派
• 自从亚当.斯密在其经典著作<<国民财富的 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776) 中开宗明义地 提出经济增长问题以来, 关于经济增长的讨 论有起有落, 讨论的核心主要集中在增长的 源泉与动力、如何解释经济的持续增长以 及国别经济差异等问题的探讨上。纵观西 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演化, 大致可划分为 以下六个流派:
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1939年 J.熊彼特[奥]在《经济周期》第一卷中, 对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和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进 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个中周 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短周期约为 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 年。他以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是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2年,是“产业 革命”,第二个是从1842年到1897年,是“蒸 汽与钢铁”,第三个是从1897年以后,是“电气、 化学和汽车”。在每个长周期中仍有中等创新所 引发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中周期,在每个中 周期中还有小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 个短周期。
七、内生增长理论
假定:不存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
Y AK K sY - K Y K sA - Y K
结论:储蓄和投资会引起长期增长。 • 如果接受知识是一种资本的观点,那么资本边际 收益不变的假定是成立的。 隐含结论:那些能永久提高投资率的政府政策会 使经济增长率不断地提高。
五、新古典增长模型
基本方程: k sy (n )k sy k (n )k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或者:人均储蓄=资本深化+的资本设备,即实现内含型经济增长 • 资本广化:( n+δ) k——为每一增加的人 口配备应得的资本设备,并替换报废的资 本(报废的资本用折旧资本来表示)。即 实现外延型经济增长。
三、周期理论的争论
• 1939年,美藉奥地利人约瑟夫· 阿洛伊斯· 熊彼特综合 融贯前人的论点,首次提出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同时存在着长、中、短“三种周期”的理论。在这里,熊 彼特沿袭了康德拉季耶夫的说法,把近百余年来资本主义 的经济发展过程进一步分为三个“长波”,而且用“创新 理论”作为基础,以各个时期的主要技术发明和它们的应 用,以及生产技术的突出发展,作为各个“长波”的标志。 “中周期”即为“尤格拉周期”。“短周期”即“短波” 为“基钦周期”。熊彼特还宣称,上述几种周期并存而且 相互交织的情况,正好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创新理论”的 正确性。在他看来,一个“长波”大约包括有六个“中程 周期”,而一个中程周期大约包含有三个“短波”。
当代英国经济学家阿瑟· 刘易斯认为,标准 的周期是持续时间为九年左右的“尤格拉 周期”。这是第一个被确定的周期。大多 数人在谈到“周期”时都是指的这个含义。 这一评断,应该说比较符合实际。 对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即使赞同它的人, 也承认它存在明显的缺陷。问题在于,人 们对九年左右的“尤格拉周期”研究关注 比较多,而对四十至六十年的康德拉季耶 夫周期研究关注比较少,特别是在美国经 济比较繁荣的90年代以来,尤其如此。
( n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
GA GW GN n
•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 >>(1817)中把研究重点从生产转向分 配, 强调财富的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的 区别, 考察经济增长中分配的趋势及其 影响, 认为分配引起利润和地租之间的 矛盾, 使利润率趋于下降, 进而使资本 积累萎缩, 财富增长趋缓, 这就强调了 分配问题对生产和增长的影响与作用。
八、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鼓励技术进步
专利制度 教育鼓励
资本形成
鼓励储蓄和投资
增加劳动供给所得税减免
提供良好的教育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的含义:一国经济活动水平的一 种有规律的波动。是由经济繁荣,衰退、 萧条与复苏所形成的一种周而复始的现象。 经济周期特征: (1)经济周期不可避免。 (2)经济活动总体性、全局性的波动。 (3)周期的长短由周期的具体性质所决定。
•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 在外生的储蓄函数与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 定下, 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均衡 条件 I = S 出发, 推导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 长模型的表达式G = s /v, 单一的强调资本 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同时得出要 想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稳定增长必须使:
一、经济周期阶段划分
两阶段法 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上升阶 段也称为繁荣(或复苏),最高点称为顶峰。衰退严重则 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现代经济学关于 经济周期的定义,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指的 是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四阶段法 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其中繁荣与萧 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性阶段。 衰退指实际GDP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萧条指规模广且持续时间长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