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美煤炭工业发展差距看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状况
摘要:根据国际上通行的能源预测,石油将在40年时间内枯竭,天然气将在60年内用光,但煤炭可以使用220年[][1]。
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在全球能原体系中占主体地位,而,对于目前中国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式来解决。
“师夷长技以制夷”,在2012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更应该学他人之长处来补自己之短处。
所以,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美两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比较来看中国的不足,进而对我国的煤炭工业发展、改进、提高。
关键词:美国煤炭业发展中国煤炭业发展不足改进
1 美国煤炭工业发展变化趋势
美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主要的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
1800m深度以浅的地质资源总量约为3.6万亿t,1993年探明储量4300亿t。
在探明储量中,烟煤占51.0%,次烟煤占38%,褐煤占9.47%,无烟煤占1.6%,适于露天开采的占32.7%。
50个州中,有38个赋存煤炭资源,含煤面积达118.10万km,占国土面积的13%。
20世纪80年代末,特别是90年代后,美国煤矿采用高新技术,使煤炭产量大幅度增长,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安全状况大为改善,生产成本明显降低。
1998年煤炭产量达到10.23亿t,为美国最高纪录。
2002年煤炭产量9.92亿t。
通过对有关统计资料的分析研究,美国煤炭工业发展变化趋势呈以下特点。
1.1 煤矿单产水平
1963年前美国矿井单产水平仅为5.24万t/a。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因1969年美国《煤矿安全与健康法》正式颁布实施,特别是1977年《矿山安全与健康法》的颁布实施,不少达不到安全与健康生产条件的小煤矿被关闭,促使矿井单产水平迅速提高。
矿井单产水平由1973年时的11.32万t/a,至1984年快速增长到23.25万t/a。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煤矿生产集中化和大型化的趋势十分显著,矿井平均年产量由1990年的27.22万t/a猛增到2002年的67.08万t/a。
其中2001年矿井单产达到最高水平,为69.22万t/a。
在大型煤矿不断增加的同时,中小煤矿个数逐渐减少。
到1997年底,占矿井总数11%的大型矿井控制着全国3/4的煤炭产量。
1.2 矿井工效
随煤矿从业人员逐年减少,美国煤矿的工效水平明显提高。
美国煤矿人均年煤炭产量1933年时仅为723t,1953年也只有1415t。
到1963年则增长到2939t,10年间增长1倍多。
进入20世纪80
年代,年人均工效更是迅猛增长,1983年人均年煤炭产量达4040t,1990年快速增长到7110t,7年增长了75.99%,增加3070t,年均增长10.86%,年增加439t。
随后更是高速增长,1992年人均工效为8213t,1995年突破万吨大关,达到10383t。
1999年增至12681t,2000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人均年煤炭产量实现13388t,2002年为13063t。
2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变化趋势
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
145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吨,即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
另外,包括3317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亿吨资源量共计1万亿多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煤炭储量的33.8%,可采量位居第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仅次于澳大利亚而居于第二位,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仅供开采100年[3]。
2.1 煤矿单产水平
旧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缓慢,直到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年,全国产煤6.18亿吨。
1989年,产煤10.54亿吨,突破了十亿大关。
进入90年代,煤产量年年递增,到1997年,年产煤量达13.73亿吨。
到2002年,我国煤矿产煤量近14亿t,全国煤矿个数为28000个左右,平均单产仅4.645万t/a。
2.2 技术现状
采煤技术装备自动化、信息化、可靠性程度低,采煤机械化程度与先进产煤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装备水平差、管理能力弱、职工素质低、作业环境差的小煤矿数量仍占全国的80%。
生产效率远低于先进产煤国家水平。
到20世纪至今,我国的生产煤矿技术改造和大中型煤矿建设逐年加快,形成一批现代化煤矿。
原煤入选能力17.5亿吨/年,入选原煤16.5亿吨[4]。
3 我国煤炭发展应做的改进
3.1 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仿照美国发展模式,借鉴山西、河南等地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资
源整合经验,结合各地实际,完善小煤矿退出机制,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对有条件的小煤矿,以提高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职工技术素质为重点,提升办矿水平。
大力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有序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有效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取缔小型非法含硫高的煤矿,遵循市场规律,鼓励各类所有制煤矿企业以及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参与兼并重组。
对尚未开发的煤田,要科学、合理划分矿区和井田范围,制定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法向具备开办煤矿条件的企业出让矿业权。
对已设置矿业权的矿区,鼓励优势企业整合分散的矿业权,提高资源勘查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9]。
3.2 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
3.2.1 稳步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
新建煤矿以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优先建设露天煤矿、特大型矿井和煤电一体化项目。
按照一个矿井一个工作面或不超过两个工作面的模式,采用先进技术装备,设计和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
按照一次建设、分期投产的原则,储备一批煤矿产能。
3.2.2 加快推进大中型煤矿技术改造。
对具备条件的老矿井,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以优化开拓部署、简化生产系统、减少工作面个数、提高生产效率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技术改造,配套完善生产辅助设施。
3.3 煤矿安全生产
坚持安全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加强职业健康监护,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加强重大灾害防治。
在瓦斯防治方面,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全部建成瓦斯抽采系统,做到先抽后采、抽采达标。
在水害防治方面,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加强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和主要含水层监测,做好采空区、断层、陷落柱等重点部位水患排查,落实防治水措施,提高防治水系统能力。
在火灾防治方面,重点做好阻燃材料应用、电缆电气设备维护、煤层自然发火监测、采空区注浆注氮等工作,综合防治火灾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