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空运输系统分析

航空运输系统分析

航空运输系统分析组员:于东东邱华磊石城秋李志健程楠田伟陈莉赵建伟蓝拂晓1.航空运输系统简介1.1航空运输的含义广义的航空运输,包含:1.藉航空器提供服务的运输产业,如各类型航空公司.2.支援航空服务的产业,设施及行政体系,如飞机制造业,机场设施,旅行社等.狭义的航空运输,则仅指航空公司为主体所提供的旅客或货物的运输行为.1.2航空运输系统的发展过程使用飞机的航空运输始于1918年5月5日纽约--华盛顿--芝加哥间,同年6月8日在伦敦一巴黎间的定期邮政航班飞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就有更多的欧美国家开始使用飞机运送人员和邮件。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专门用于运输的飞机相继出现。

30年代初期,美国生产的CD—3型运输机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喷气技术开始在航空领域应用,远程轰炸机和军用运输机在战争中得到很大发展。

大战结束后,战争中发展起来的航空技术转入民用,定期航线网在全世界逐步展开。

50年代初,大型民用运输机陆续问世。

60年代,航空运输进入现代化的世界航空运输时代。

1.3我国航空运输系统的发展过程我国筹办民用航空运输始于1918年3月,当时北洋政府交通部成立筹办航空事宜处1919年2月在国务院下又开设航空事务处1921年两处合并,改组为航空署,掌管全国航空事务1920年4月24日筹办航空事宜处组织了北京一上海航线的北京一天津段试航,载运了邮件和报纸同年5月8日正式开航,载运了旅客和邮件,这是我国最早的民航飞行。

1.4航空运输系统的组成航空运输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飞机系统、航空港系统、空中交通管理系统、飞行航线系统2.飞机系统用于非军事目的的飞机称为民用飞机。

早期,飞机并没有军用和民用之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战时需要而生产的大量飞机,仅作一些简单的改装就用于运输邮件、货物和旅客了。

但是,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的最大差别在于运营的经济性,所以民用飞机不能简单地用军用飞机改装,随着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和被用于国民经济的各部门,飞机便分成了军用和民用两大类。

民用飞机作为一种运人载物的交通工具,特别强调其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

对旅客来说,保证旅客在飞行中的生命安全是最首要的要求。

民用飞机可以随时转为军用。

海湾战争期间,美国曾动员民用飞机用于军事运输。

预警机、加油机等军事用途飞机也往往由民用飞机改型而成。

民用飞机的分类:根据起重重量分为:小型、中型、大型。

根据航程分为:近程、中程、远程。

按用途分为:客机和货机。

民用飞机的组成: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发动机。

民用飞机的性能:速度性能、爬升性能、续航性能、起降性能。

3.航空港系统3.1航空港的意义和组成航空港是航空运输用飞机场及其服务设施的总称。

是保证飞机安全起降的基地和空运旅客、货物的集散地。

飞机场简称机场,在航空港内除飞机场外,还有为客货运输服务的设施,如候机楼、货运站等,但是习惯上常常以“机场”代指整个航空港。

航空港的组成:(1)飞行区:航空港的主要区域,占地最大。

飞行区有跑道、滑行道、停机坪及各种保障飞行安全的设施、无线电通行导航系统和目视助航设施等。

飞行区上空划有净空区,是规定的障碍物限制面以上的空域,地面物体不得超越限制面伸入。

限制面根据机场起降飞机的性能确定。

(2)客货运输服务区:是旅客、货物、邮件运输服务设施所在的区域。

区内设施包括客机坪、候机楼、停车场等。

区内还配备有旅馆、银行、公交车站、进出港道路系统等。

货运量较大的航空港还专门设有货运站。

客机坪附近配有管线加油系统。

(3)机务维修区:是维修厂、维修机库、维修机坪等设施所在的区域。

区内还有为保证航空港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各项设施,如供电、供水、供热、制冷、下水等公共设施及消防、急救、电话站、储油库等。

世界上较大的航空港有英国伦敦希思罗航空港、法国巴黎戴高乐航空港、美国芝加哥国际航空港等。

中国最大的航空港是北京国际航空港。

3.2机场的分级航空港的机场一般根据跑道和设施划分使用等级。

国际上,各国所采用的分级方法不尽相同。

我国按照容许起降飞机的最大起飞全重,将机场分为一、二、三、四级,其中四级机场只能起降轻型飞机。

3.3候机楼候机楼,航空港内为旅客提供地面服务的主要建筑物。

又称航站楼。

内设旅客服务设施、生活保证设施和行政办公用房等。

旅客服务设施包括售票、登记客票、交通和提取行李、安全检查、海关检查、问讯等柜台,旅客登机设施和迎送厅等,并配备有进出港航班动态显示装置、广播设备和行李分拣装置、行李车等。

生活保证设施包括休息室、游乐室、餐厅、卫生间、售品部、邮局、银行、书报摊、出租汽车预订柜台等。

候机楼按登机口布置方式分为4种类型。

登机口是供旅客登机、离机的口门。

相对一个登机口布置一个机位,供一架飞机停靠。

①前列式候机楼。

登机口沿候机楼前沿布置。

②廊道式候机楼。

候机楼主楼朝停机坪方向伸出一条或数条廊道,登机口沿廊道两侧布置。

③卫星式候机楼。

在候机楼主楼之外建造一些登机厅,沿登机厅周围布置登机口,而登机厅与主楼用廊道连通。

④综合式候机楼。

采用上述3种或其中两种形式建造的候机楼。

4.空中交通管理系统飞机在航线区域、航站区空域和飞行区内的运行,需要实施良好的空中交通管制和管理,以保证飞行安全,并提高空域和机场飞行区的使用效率。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着眼于整个航路网的空中交通的通畅、安全和有效运行,而空中交通管制的目的之保证一次航班从起飞机场经航路到达目的地机场的间隔和安全。

因此,空中交通管制仅为空中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由航路、助航设施和交通管制机构三方面组成,为航空运输提供空中交通服务。

4.1航路和空中交通间隔规则沿航路一定距离及转弯点都设有导航设施。

航路的宽度主要取决于导航设施配置的间距及其性能。

配置间距较小、引导的精确度较高时,航路可窄一些。

目前我国航路的宽度除少数航段外均为20km。

为避免飞行时碰撞,飞机在航路内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要求间隔一定的距离。

在同一高度层内,前后飞机的最小水平间隔距离要求,同前后飞机的大小和速度以及所采用的飞行规则和雷达的有效性有关。

当飞机组合不产生尾流涡流危害,而飞机在雷达覆盖范围内时,两架同向飞机的最小水平间隔距离为9.3km;但当飞机在雷达天线74km以内时,其间隔距离可减小到5.6km。

当飞机的尾流涡流会产生危害时,最小水平间隔距离可按前后飞机和飞行规则情况,参照表4-1选用。

4.2空中交通管制机构空中交通管制机构主要包括:全国交通管制中心;区域交通管制中心(区调);航站进近管制室(站调);稽查个交通管制塔台。

4.3航路助航设备航路助航设备主要包括:无向信标台(NBD),全向信标台(VOR),测距仪(DME),雷达和话音通信。

4.4航站助航设备航站助航设备主要有:精密进近雷达(PAR);仪表着陆系统(ILS);机场监视雷达。

航站助航设备主要供飞机着陆时使用。

4.5目视助航设备目视助航设备主要有:进近灯光系统;跑道和滑行道灯光;标志;标记牌。

目视助航设备设置在机场飞行区地面,给驾驶员在飞机着陆、起飞和滑行时以目视信号和引导。

5.飞行航线系统飞行航线,是飞机从地球表面的一点经停点飞到地球另一点的预订航线路线。

航路一般宽20公里,特殊条件下缩短到8公里。

航路可分为:固定航路、临时航路、地方航路、高空航路、中低空航路、民用航路、军用航路等。

世界民航组织把南北主航路惯称琥珀航路,南北支线航路惯称蓝色航路,东西主航路惯称绿色航路,东西支航路惯称红色航路。

按照性质和作用还可分为:国际航线、国内航空干线、地方航线。

飞机必须按照一定的航线才能飞到预订的地点,为使飞机在空中不偏离预订的飞行航线,必须正确实施空中领航。

为此,飞行前应根据航线图在航空地图上画出航线,量出方向和距离,并确定飞行方向、飞行时间、耗油量、载重量或旅客人数,待一切准备妥当后,才能实施飞行。

航线是航空公司的客货运输市场,而航线网络是指航线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构造系统。

航空公司的航班计划、运行控制、收益管理等都是围绕着已经布局好的航线网络进行的,因此航线网络结构的合理与否对于航空公司的效益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航线网络系统对推动民航运输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航线网络布局模式问题是民航运输业的战略规划问题,是民航运输业的首要决策问题。

在航空运输早期,由于航空产业政策以及航空公司运营规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航空运输企业普遍采用城市对航线结构。

20 世纪后期,随着欧美发达国家航空管制政策的放松,出现了枢纽航线网络。

伴随着枢纽航线网络的出现,关于航线网络布局方式的探讨便成为民航界的热点问题。

由于国情的差异、政策的不同,一下介绍了我国航线的发展现状。

6.航空运输的特点6.1航空运输的优点:(1)速度快。

这是航空运输的最大特点和优势,现代喷气式客机,巡航速度为800—900km/h,比汽车、火车快5—10倍,比轮船快20~30倍,而且距离越长快速的特点也越显著。

(2) 机动性大。

飞机在空中飞行,受航线条件限制的程度比汽车、火车、轮船小得多。

它可以将地面上任何距离的两个地方连接起来,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飞行。

尤其对灾区的救援、供应、边远地区的急救等紧急任务,航空运输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

(3)舒适、安全。

喷气式客机的巡航高度在10000m左右,飞行不受低空气流的影响,平稳舒适。

现代民航客机的客舱宽敞,噪声小,机内有供膳、视听等设施,旅客乘坐的舒适程度较高。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民航客机适航性严格的要求,航空运输的安全性比以往已大大提高。

(4)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要发展航空运输运输,从设备条件上讲,只要添置飞机和修建机场就可基本满足。

这与修建铁路和公路相比,一般说来建设周期短、占地少、投资省、收效快。

据计算,在相距1000km的两个城市间建立交通线,若载客能力相同,修筑铁路的投资是开辟航线的1.6倍,开辟航线只需2年。

(5)适用范围广泛,用途广。

不但可供客货运输,而且还可以用于邮政、农业、渔业、林业、救济、工程、警务、气象、旅游观光和军事。

因此,航空运输用途十分广泛。

(6)飞机与机场的关系基本上可以有北美和欧洲两种不同的模式。

北美模式是飞机与机场分离的模式,经营航空运输的企业可以租用机场的某一部分设施。

欧洲模式是航空运输企业与机场共同经营的模式。

所以,当采用北美模式时,经营航空运输的企业只需购置飞机和租用机场某一部分设施,即可营运。

(7)航空运输的国际性。

航空事业属于环球多国籍的运输企业,且具有跨国服务的特性,故须考虑提供国际化服务与合作关系。

6.2航空运输的缺点:(1)运载量小,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由于受飞机机舱容积和载质量都比较小的制约,运载成本和运价比地面运输高。

如B737-600飞机前后货舱总容积是20.39CBM,最大载量3871KG, 还得考虑旅客行李、有效叠装、飞机平衡等,实际装不了多少货,而运输成本较高,相对公路及海运有着数倍(甚至有数十倍)的代价,不适合低价值货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