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分析

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分析


1.TLC法 法
采用杂质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 照并用法
2.HPLC法 分离效能高、专属性强、检测灵敏性好,可 法
以准确的测定各组分的峰面积。分为外标法、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测定法、不加 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面积归一法。
有关青蒿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薄层扫描法、HPLC等。 薄层扫描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测定实际样品时,色谱柱易被污染, 并且对前处理要求严格,分析时间长;毛细管电泳法测 定青蒿素的应用较少,且都为紫外吸收检测。由于青蒿 素没有紫外吸收,需要对青蒿素进行一定的处理。
现场快速检测青蒿药材质量的方法
方法:以索氏提取一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对照,采用超声 波提取一紫外分光度法进行现场快速检测青蒿药材质量 结果:得出现场快速检测青蒿素的含量关系式为: MRD(mg / g)=(AXVX2.2984)/(As×3)+1.2067。结论:超 声波提取一紫外分光度法测定青蒿质量,简化了操作程 序,缩短了提取时间,在1.5h内就可完成青蒿素的含量 测定,是目前快检速测青蒿药材质量较理想的方法。
(三)色谱法
利用比较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tR)是否一致或比 较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与对照品溶液主斑点的 位置和颜色是否相同进行鉴别。 青蒿素类抗疟原料药在ChP2010中均采用HPLC法进行鉴 别,但部分制剂中也采用TLC进行鉴别。 HPLC法一般都规定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 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碘量法、滴定分析法、高效毛细管电泳一电导法、 HPLC—ELSD法、 SFE—HPLC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一电导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一电导法
以Tris-H3BO3(H3BO3,浓度为1.5 mmol/L) 为电泳介 质,乙醇为有机添加剂,在15 kV高压,pH 9 .0的碱性条 件下柱端电导法检测了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着重探讨了 缓冲溶液种类、浓度、酸碱度及其操作电压、进样时间对 检测的影响。该法的线性范围为 20~280 mg/L,检出限 为3.2 mg/L
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方法,为筛选收购优质青蒿提供快速 紫外分光光度 检测的方法 方法:外分光光度计对青蒿素标准溶液进行波长扫描,确定 最适吸收波长,在最适吸收波长下建立青蒿素标准品的吸光 度一浓度曲线。根据标准曲线测定青蒿样品中青蒿素的含量。 结果:青蒿素的最适吸收波长为290nm,吸光度一浓度回归 方程为: Y=0.043X+0 .006,不同青蒿样品中青蒿素含量有差异。
(一) 呈色反应
1.过氧桥的反应(碘化钾试液 淀粉): 过氧桥的反应( 淀粉): 过氧桥的反应 碘化钾试液-淀粉):因其具有氧化性, 在酸性条件 下能将I-氧化成I2与淀粉指示液生成蓝紫色 示例1 :ChP青蒿素的鉴别:取本品越5mg,加无水乙醇0.5ml 0.4ml 2.5ml 溶解后,加碘化钾试液0.4ml,稀硫酸2.5ml与淀粉指示 液4ml,立即显紫色。 2.羟肟酸铁反应 羟肟酸铁反应:含有内酯的化合物、羧酸衍生物和一些酯类化合物, 羟肟酸铁反应 在碱性条件与羟胺作用,生成羟肟酸,在稀酸中与高铁离子呈色。 3.香草醛 硫酸反应 香草醛-硫酸反应 香草醛 硫酸反应:香草醛硫酸溶液又称硫酸香兰素显色剂。很多物质, 如有机酸、挥发油、甾醇、萜类等,都可与之产生显色反应。
陈丽09药学一班 陈薇潞09药学二班
青蒿素是什么? 青蒿素是什么?
青篙素(arteannuin )是从中药青篙 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 其对鼠疟原虫超微结构有一定影响,主要 使疟原虫膜系结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 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 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青蒿素植株
(二)吸收光谱特征
1.红外吸收光谱 2.紫外吸收光谱
主要峰的归属分别为: 1738cm-1(νC=O、δ-内酯峰),1453、 1387、1199、1115cm-1( ν -O-O-), 1028、993、883cm-1 ( ν -O-O-), 831cm-1 ( ν -O-O-)。
青蒿素红外谱图
2012-4-30
SFE—HPLC测定 样品的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色谱条件:色谱柱:SpherisorbC18(10 μL ,4.6×390 mm); 流动相:0.01mol/LNa2HPO4,NaH2PO4缓冲液(水:甲醇=50 :50);检测波长:260nm;灵敏度:0.05 AU峭;流速:1 ml/min;进样10 μl。
五、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 血浆双氢青蒿素浓度
双氢青蒿素是青蒿素类抗疟药在体内的主要活性代谢物, 具有较强的抗疟活性。由于双氢青蒿素没有发色团,紫外吸 收很低,用紫外检测器对其检测时,要用酸碱使其开环分解, 再测定分解产物的紫外吸收,处理方法较为繁琐,灵敏度低, 国外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灵敏度高,测定时 流动相须注意除氧,LC-MS更专属灵敏,适用于血浆中的双 氢青蒿素的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HPLC—ELSD法 HPLC—ELSD法
首次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一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测定青蒿素含量的方法,并对大量的青蒿样品进行 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对 青蒿药材中的青蒿素进行HPLC分析,色谱柱:迪马 公司DiamonsilC18。(250×4.6mm,5μm);流动相 :甲醇:水(75:25);流速:1 ml/min;蒸发光散 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40℃,载气压力3.5bar,放 大系数(gain)为9;进样体积20斗1。结果:青蒿素 在1~5g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9.33% (RSD=1.97%)
523项目 项目” 青蒿素的发现——“523项目”
青蒿素的故事原来始于中国文化大革命和援越抗美战争 时期。当年在越南战争的战场上,由于疟疾的流行,作战双 方的士兵纷纷感染疟疾,严重地影响了部队战斗力。抗氯喹 的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m falciparum) 的出现更成为当时 疟疾防治的主要难题. 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 一项具有国家机密性质、代号为“523项目”的计划就此启 动了。项目短期的目标是要尽快研制出能在战场上有效控制 疟疾的药物 ,而它的长远目标是通过筛选合成化合物和中 草药药方与民间疗法来研发出新的抗疟药物。 1969年1月,屠呦呦被任命为北京中药研究所523课题组 的组长,领导对传统中医药文献和配方的搜寻与整理。1981 年10月,屠呦呦在北京代表523项目首次向到访的世界卫生 组织研究人员汇报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成果 。
美国纽约 举行的 拉斯克奖 颁奖仪式 上领奖
青蒿素功效的药Biblioteka 作用1.抗病原体 .(1)抗疟原虫 (2)抗菌、抗病毒
2.抗炎 . 3.解热、镇痛 .解热、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5.抗癌 .
一、青蒿素类药物主要物化性质 二、鉴别试验 三、纯度检查 四、含量测定
分子式: C15H22O5 分子量: 282.33 物理性状:无色针状晶体,味苦。 溶解性: 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 醇和甲醇、乙醚及石油 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 156-157℃ ( 水煎后分解)
见书示例12-25
谢谢!
拉斯克- 拉斯克-狄贝基 临床医学研究奖
2011年的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 (Lasker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授予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在青 蒿素 (artemisinin) 的发现及其应用于治疗疟疾方面 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 生命。 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 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 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 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 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 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
青蒿素结构式
分子式: C15H24O5 分子量: 284.33 284 物理性状:白色针状晶体,味苦。 溶解性: 在三氯甲烷中易容,在丙酮中溶解, 在甲醇或乙醇中略荣,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 156-157℃ ( 熔融时同时分解)
双氢青蒿素结构式
1.氧化性 1.氧化性:过氧桥的倍半萜酯类化合物 氧化性 2.旋光性 2.旋光性 :青蒿素的比旋光度为+75°~ +78° 水解反应: 3.水解反应 3.水解反应:仅青蒿素有内酯结构,在碱性条件 下可以发生水解 4.UV吸收特性:母核不含共轭体系,紫外吸收主要是 4.UV吸收特性: UV吸收特性 末端吸收,C-10位可因取代基不同有吸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