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角肌解剖与痛点分析
斜角肌损伤易被误诊
1,斜角肌激发的上背部疼痛几乎总是被错误地认为是菱形肌引起的。 2,颈部和肩膀的不安是斜角肌触发点激发的经典症状,也会被看成是神经性 抽搐。 3,斜角肌引起的胸部的关联痛则常被误认为是心绞痛。 4,斜角肌引起的肩痛几乎在骨科总是被诊断为滑囊炎和腱鞘炎。 5,斜角肌引起的疼痛沿着上臂的前后方向下传送,常被当成肌肉扭伤或者让 神经科医生认为是变性的颈椎间盘引起的神经根压迫(根性刺激)。 6,当激发点使斜角肌挛缩(短缩)时,它们常会沿着锁骨上提第一肋骨或者 第二肋骨以及第三肋骨,并挤压穿过这个区域的进入臂部的血管和神经(神 经血管滞留),它们阻断血流并干扰神经冲动,进而引起臂部和手部的疼痛 、肿胀、麻木、针刺感和烧灼感(胸廓出口综合征)。 7,前臂和手部的无力(无缘无故地掉东西),可能与神经的冲动干扰有关, 手臂或手截肢后所出现的无法解释的“幻肢痛”实际也可能与斜角肌的触发 点有关。
斜角肌与胸廓出口综合征
(3)静脉受压迫症状:表现患肢静脉怒张、水肿,手指发僵不灵活,发绀,后期可 由于静脉血栓造成持续性水肿。 (4)肌肉症状:患肢小鱼际肌肉萎缩,握力减弱,持物困难,手部发胀及笨拙感。 2、表现体征 (1)艾迪生(adsons)征:亦称前斜角肌试验、血管试验, 病人取坐位,仰头并将下 转至患侧,上肢外展,做深呼吸后屏住呼吸,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也有主诉患肢 症状加重,即为阳性。 (2)超外展试验:患者取坐位,上肢从侧方被动外展,高举过肩至头,桡动脉搏动 减弱或消失,患肢症状加重,即为阳性。
3、后斜角肌 (在中斜角肌的后方,可认为是中斜角肌的一部分。) 起点:自下3个颈椎(4~6颈椎)横突的后结节, 肌纤维斜向外下方。 止点:第2肋骨的外侧面中部的粗隆。 神经支配:C6~C7颈神经前支支配.
斜角肌功能
由于斜角肌均附着于颈椎横突和肋骨上,当颈椎固定时,斜角肌收缩可以上提 肋骨,以协助完成呼吸的吸气动作;当肋骨固定时,单侧斜角肌收缩可使颈椎发生 同侧侧屈,双侧收缩,可协助颈椎屈曲;另外斜角肌还有提供颈椎中下段的稳定性 。
斜角肌与胸廓出口综合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又称前斜角肌综合征)是指由于前斜角肌的肥大或痉挛,使胸廓 上口处的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和锁骨下静脉受到前斜角肌的压迫,刺激产生的症候 群,可引起一侧肩与上肢尺侧放射性疼痛,手部发冷、变紫、麻木等症。 1、临床症状 (1)臂丛神经受压迫症状:肩臂疼痛呈进行性发展。一般常影响到颈、肩、臂(内侧 臂)及手部尺侧,液有些患者可向前胸、肩胛骨屈放射,在锁骨上窝常有压痛,临床 上多因臂丛下干部受压机会较多,从而可发生尺神经支配区的麻木、刺痛,异常感觉 ,皮肤知觉,皮力均可下降,病程长者,后期可出现手骨间肌、小鱼际肌萎缩。 (2)动脉受压症状:表现为患者肢缺血性弥漫性疼痛、麻木、皮肤温度下降、苍白和 容易疲劳,后期可出现溃疡或坏死,偶尔伴有雷诺现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斜角肌
斜角肌为颈部外侧群的肌肉,位于颈部的两侧。包括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 角肌。这三块肌肉共同形成一个不完整的圆锥面,遮盖着胸廓上口的外半部。
斜角肌引发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广泛的疼痛、麻木以及胸部、上背部、肩膀、臂 部和手部的感觉异常,疼痛有时会发生后颈部。
斜角肌很少会被怀疑到是病因,因为几乎完全被胸锁乳突肌覆盖着。所以斜角 肌引发的症状很容易被误诊,总是被错误地认为是由菱形肌引起的或者是肩部滑囊 炎和腱鞘炎,甚至于颈椎间盘突出症等等。
斜角肌损伤的鉴别方法
3、手指伸直时屈指测试,当近远指间关节不能完全屈曲,而使手部不能 握紧时,应考虑为斜角肌损伤。
扳机点(痛点、触发点)
肌肉筋膜疼痛是由肌肉中的触发点引起的。触发点引发的问题,在正 确的指导下都可以自己动手按摩解决。肌肉牵拉、按摩、注射、干针刺 触发点可以打破使肌肉保持收缩状态的化学和神经反应循环;使被处于 收缩状态的组织所抑制的血液循环;使触发点中形成结节的肌纤维得到 舒展。
斜角肌与肌间沟臂丛阻滞
在肌间沟中,臂神经丛为椎前筋膜和斜角肌筋膜所形成的鞘膜包裹,此鞘膜在 锁骨上方延伸为锁骨下动脉鞘膜,在腋窝形成腋鞘。臂神经丛阻滞可在肌间沟、锁 骨上和腋窝三处进行,分别称为肌间沟径路、锁骨上径路和腋径路。前、中斜角肌 之间的凹陷即肌间沟。肌间沟呈上小下大的三角形。经前中斜角肌肌间沟行臂丛麻 醉,是上肢骨科手术中很常用的麻醉方式。
斜角肌损伤的鉴别方法
1、患者将头转向疼痛一侧,并且低头使下巴至锁骨上方的凹陷处。由于 这个动作使斜角肌强烈的持续缩短,会导致近端或远端的疼痛。
斜角肌损伤的鉴别方法
2、患者外展肩关节至水平位,并屈肘90度;接着肩关节继续外展使肘关 节置于额头上方。该动作提高肋骨、增加锁骨下间隙能使疼痛立即或数分 钟内缓解。
1、症状与痛症 肩膀及上肢疼痛 静脉堵塞 上背疼痛 睡眠障碍 手部麻痹刺痛
斜角肌损伤的原因
成斜角肌劳损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头颈在侧屈、侧倾等某个姿势固定位持 续时间过长。例如:写字、伏案工作、看书、看电视、打麻将、坐车等,使前斜角 肌长时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造成过度疲劳而损伤。长时间提重物牵拉。因物体重 而头部必须向相反的方向。这样在外力长时间的作用下,极易造成前斜角肌损伤。 另外瘦高且脖子细长的女性极易发生斜角肌紧张。.呼吸模式异常:含胸驼背体位 下,膈肌不能顺畅上升和下沉,此时就会利用颈部肌肉提升胸廓来代偿,斜角肌就 成了主要工作肌肉,干了不该自己干的活,当然就紧张了。
斜角肌解剖结构与功能
1、前斜角肌 起点:前斜角肌在C3~C6颈椎横突的前,后结节均有起点,特别是在C3、4横突的后结节 的起点,其中显著者形成一条肌束从C5神经根下方由后上向前下汇入前斜角肌肌腹。 止点:第一肋骨的上面的斜角肌结节。 神经支配:C4-6颈神经前支支配。
2、中斜角肌 起点:中斜角肌起于C2~C6或C2~C7横突的前后结节,在前结节的起点,有的位于结 节顶部,有的位于结节中部,有的位于结节沟底前面,有的位于沟后侧。横突后结节 均有腱性起点。 止点:第一助骨上面,锁骨下动脉沟以后的部分。 神经支配:C3~C8颈神经前支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