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 精神系统

神经 精神系统

第十九章精神、神经系统【A1/A2型题】1.患者感到周围的环境和失去了色彩和生机,与自己隔了一层膜,该表现属于A.幻觉B.人格解体C.梦样状态D.朦胧状态E.非真实感答案:E精析与避错:非真实感: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变化,变得不真实,像是一个舞台布景,周围的房屋、树木等像是纸板糊成的;周围人似是没有生命的木偶等。

对此患者具有自知力,有恍如梦中的感觉称非真实感。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

即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的知觉体验。

2.患者意识障碍,可唤醒,但不能准确辨别人物和地点。

该种意识状态A.浅昏迷B.谵妄C.意识模糊D.昏睡E.嗜睡答案:D精析与避错:以觉醒水平变化的意识障碍:①嗜睡:持久延长的病理性睡眠和嗜睡状态。

经强刺激后能唤醒。

醒后可保持短时间的醒觉状态,有一定的言语或远动反应,停止刺激后又入睡。

②昏睡:大声呼唤或施以强疼痛刺激可以唤醒,醒觉反应不完全。

此时意识模糊、反应迟钝、且很快又进入病理性的昏睡。

昏睡时各种随意运动消失、但反射无明显改变。

③昏迷:意识完全丧失,不能被言语呼唤,疼痛刺激唤醒,随意运动丧失,通过反射活动(瞳孔对光反应、角膜反射、腱反射、咳嗽反射等)的存在与否判别昏迷深浅程度。

按昏迷程度不同,有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之分。

3.提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最有意义的体征是A.瘫痪肌肉不萎缩B.病理征阳性C.腱反射减弱D.浅反射消失E.肌张力正常答案:B精析与避错:大脑皮层运动区或锥体束受损引起对侧肢体单瘫和偏瘫,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或中枢性好像瘫痪。

其主要特点为:瘫痪肌肉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出现病理反射(最有意义),瘫痪肌肉不萎缩,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正常,无失神经电位。

4.老年人最常见的硬脊膜外肿瘤是A.脊膜瘤B.淋巴瘤C.转移瘤D.胶质瘤E.脊索瘤答案:C精析与避错:硬脊膜外肿瘤常见的是脊膜瘤和转移瘤,老年人考虑转移瘤多见。

5.重症肌无力胆碱能危象是由于A.抗胆碱酯酶活性消失B.抗胆碱酯酶药物用量不足C.抗胆碱酯酶药物作用突然消失D.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E.抗胆碱酯酶药物过敏答案:D精析与避错:重症肌无力的危象在临床上有三种:①肌无力危象(疾病加重抗胆碱酯酶不足);②胆碱能危象(抗胆碱酯酶药用量过量);③反拗危象(抗胆碱酯酶药突然失效)。

6.目前颅内动脉瘤主要的确诊检查是A.腰椎穿刺示血性腩脊液B.头颅CTC.蛛网膜下腔出血D.头痛反复发作史E.脑血管造影答案:E精析与避错:脑血管造影是确定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病因的必须手段,应视为常规检查。

尽早检查,能及时明确动脉瘤大小、部位、单发或多发,有无血管痉挛;动静脉畸形的供应动脉和引流静脉,以及侧支循环情况。

对怀疑脊髓动静脉畸形者还应行脊髓动脉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脑血管病有诊断价值。

7.面颊部有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检查时除“触发点”外无阳性体征,常见于A.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三叉神经痛C.症状性癫痫D.面肌抽搐E.典型偏头痛答案:B精析与避错:三叉神经痛为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

为骤然发生的剧烈疼痛,但严格局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支配区内。

故选B。

A表现为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吹口哨,发笑时尤为明显。

C包括颞叶、额叶、枕叶等部位的异常放电,导致相应大脑支配区感觉及行为异常。

D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特点,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病。

E又称有先兆的偏头痛,其最大特点为头痛前有先兆症状,视觉先兆最为常见,多为暗点,闪光,黑蒙。

8.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和失神发作合并发生时,药物治疗首选A.地西泮(安定)B.乙琥胺C.苯妥英钠D.苯巴比妥E.丙戊酸钠答案:E精析与避错:症状与首选药分别为:部分性发作和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卡马西平。

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丙戊酸钠。

强直性发作:卡马西平。

阵挛性发作:丙戊酸钠。

典型失神、肌阵挛发作:丙戊酸钠。

非典型失神发作:乙琥胺或丙戊酸钠。

故选E。

9.偏头痛的预防治疗药物是A.咖啡因麦角胺B.英明格C.苯噻啶D.小剂量阿司匹林E.吲哚美辛答案:C精析与避锘:C为5-HT受体拮抗剂,作用强,不良反应轻,能减少偏头痛的发生频率和发病程度。

故选C。

A为严重偏头痛的治疗用药,用于发作期重症患者的治疗。

B为舒马普坦,曲普坦类药物,为选择性5-HT1B/1D受体激动剂,也为严重偏头痛的治疗用药。

D小剂量为抗凝药。

10.高位截瘫病人排尿障碍表现为A.尿失禁B.尿潴留C.无尿D.尿崩症E.少尿答案:A精析与避错:医学上一般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并有二便失禁现象——截瘫患者,脊髓排尿中枢受损,人的尿意不能传人,大脑对排尿的控制信息不能传出,于是出现患者自己不感到有尿,而出现不择时间和地点的排尿。

11.可有痉挛性斜颈表现的病是A.帕金森病B.锥体系损害C.舞蹈病D.脑干疾病E.肌张力障碍答案:E精析与避错:痉挛性斜颈(神经性斜颈)是指颈部肌肉不随意收缩引起的颈肌扭转,或以痉挛性倾斜为特征的锥体外系器质性疾患。

确诊还需符合以下两点:患者有肌张力障碍,以及排除其他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疾病、帕金森病、脑瘫后遗症肌性斜颈等。

故选E。

12.管理舌前2/3味觉的神经是A.三叉神经B.画神经C.舌咽神经D.迷走神经E.舌下神经答案:B精析与避错:三叉神经司面、鼻及口腔黏膜感觉,支配咀嚼肌。

面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泪腺,司舌前2/3味觉、外耳道感觉,故选B。

舌咽神经司舌后1/3味觉、咽部感觉,支配咽肌、唾液分泌。

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胸腹内脏运动。

舌下神经支配舌肌。

13.引出Chaddock征提示A.皮质脑干束损害/B.脊髓丘脑束损害C.锥体束损害D.薄束损害E.楔束损害答案:C精析与避错:Chaddock征:用竹签在外踝下方由后向前划至足趾关节处,有Babinski征反应者为阳性。

其临床意义与Babinski征相同,可检查出是否有锥体束损伤。

故选C。

14.高血压病脑出血破裂的血管多为A.大脑中动脉B.大脑基底动脉C.豆纹动脉D.内囊动脉E.大脑前动脉答案:C精析与避错:壳核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占50%~60%。

壳核出血主要是豆纹动脉尤其是其外侧支破裂引起的,血肿常向内扩展波及内囊。

故选C。

15.黑质纹状体系统内使左旋多巴转化为多巴胺的酶是A.单胺氧化酶B.氨基酸脱羧酶C.酪氨酸羟化酶D.儿茶酚胺邻甲基转移酶E.胆碱酯酶答案:B精析与避错:使左旋多巴脱羧的酶为多巴胺脱羧酶,其存在于脑内及其他脏器和血管壁细胞。

因此在左旋多巴的吸收和传输过程中,反而会刺激各系统内的多巴胺受体而引起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常用复方左旋多巴一左旋多巴和外周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

故选B。

16.诊断癫痫通常主要依靠A.脑电图检查B.神经系统体检C.脑CTD.临床表现E.脑脊液检查答案:A精析与避错:脑电图上的癫痫放电是人类癫痫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诊断癫痫的主要佐证。

理论上讲,任何一种癫痫发作都能用脑电图记录到发作或发作间期痫样放电。

17.惊厥性全身性癫痫持续状态静脉注射苯妥英钠时,每l—2分钟注射速度最多不应大于A.10 mgB.20 mgC.50 mgD.70 mgE。

100 mg答案:C精析与避错:苯妥英钠对于癫痫大发作、局限性发作及精神运动性发作有效,成人常用量150~250mg,每分钟不超过50mg。

故选C。

18.在上运动神经元和感觉完好情况下,右上腹壁反射消失提示A.右侧胸髓3~4节段病损B.右侧胸髓5~6节段病损C.右侧胸髓7~8节段病损D.右侧胸髓9~10节段病损E.右侧胸髓11~12节段病损答案:C精析与避错:上腹壁反射的反射中枢在胸髓7~8,故选C。

中腹壁反射的中枢在胸髓9~10,下腹壁反射的反射中枢在胸髓11~12,故D、E不正确。

胸髓3—4节段病损,出现乳头平面感觉障碍,故A错误。

剑突水平为胸髓5~6节段损害,故B错误。

19.符合中度昏迷表现的是A.对光反射存在B.角膜反射存在C.眼球无转动D.肌肉松弛E.深反射消失答案:C精析与避错:昏迷分浅、中、深昏迷3种程度。

浅昏迷表现为睁眼反射消失或偶见半闭合状态,无自发语言和有目的的活动,疼痛刺激时有回避动作和痛苦表情,脑干反射(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等)基本保留,故A、B不正确。

中度昏迷时强烈刺激可见防御反射,角膜反射消失,眼球无辖动,呼吸节律紊乱,故选C。

深昏迷时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瞳孔散大,脑干反射消失,故D、E不正确。

20.左侧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除出现左面部痛觉减退外,尚有的体征为A.左角膜反射消失,下颌向右偏斜B.左角膜反射存在,下颌向右偏斜C.左角膜反射消失,下颌无偏斜D.左角膜反射消失,下颌向左偏斜E.左角膜反射存在,下颌无偏斜答案:A精析与避错:三叉神经运动纤维支配颞肌、咬肌、翼状肌和鼓膜张肌等。

翼状肌的功能是将下颌推向前、向下,故一侧神经麻痹,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角膜反射由三叉神经和面神经共同完成,故三叉神经或面神经受损时,角膜反射消失或减弱。

21.脊髓压迫症中,脊髓外硬膜内和神经根处最常见病变为A.神经纤维瘤B.脓肿C.结核D.转移瘤E.血管瘤答案:A精析与避错:压迫性脊髓病是一组椎骨或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引起脊髓受压的综合征,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和椎管阻塞的临床表现。

引起压迫性脊髓病最常见的病因为髓外硬膜下(外)肿瘤,约占1/3以上,其中,神经纤维瘤占47%,其次为脊髓肿瘤,髓内恶性胶质瘤不足11%。

2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目的是A.改善神经功能的缺失B.保护脑细胞C.增加再灌注D.预防复发E.扩张血管答案:D精析与避错:TIA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附壁血栓或心脏的微栓子脱落,随血流进入脑中引起颅内动脉闭塞。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减少TIA的复发,故选D。

23.临床上癫痫发作与假性癫痫发作的主要鉴别为发作时有A:全身抽搐B.突然跌倒C.呼吸急促,喉中发出叫声D.双手紧握,下肢僵直E.伴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答案:E精析与避错:假性发作是一种非癫痫性的发作性疾病,是由心理障碍而非脑电紊乱引起的脑部功能异常。

在下列情况下要考虑假性发作的可能:①发作时脑电图上无相应的痫性放电。

②抗癫痫药治疗无效。

③发作没有刻板牲,运动表现为非典型癫痫样抽动。

④不伴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故选E,而选项A、B、C、D的表现两者都可有。

24.惊厥性全身性癫痫持续状态必须从速控制发作,并保持不再复发的时间至少为A.6小时B. 12小时C. 24小时D. 48小时E.C精析与避错:癫痫部分或全身性发作在短时间内频繁发生或持续存在,全身性发作在两次发作之间意识不清楚,全身或部分性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者是最危险的癫痫状态,因此必须从速控制,并保持24小时内不再复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