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

第八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




(2)骑士早期教育
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 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有。它产生于9世纪后 半期 目的:训练能够骑马打仗、忠于封主、懂得宫廷礼节 的职业军人。 形式:家庭教育, 教育过程:分为三个的期 出生至7岁的家庭教官时期,主要是身体的保护、宗 教信仰和道德的陶冶; 7—14岁的侍直教育的期,主要学习骑上七技 14—21岁的骑士侍从时期,主要侍奉领主。

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革新家,夸美 纽斯总结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人文主义教育成 果和当时进步教育的实际经验,提出了一套系统、 全面的教育理论,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他提 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对卢梭、裴斯泰洛齐、 杜威等教育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儿童中 心论”思想的主要来源。同时,他还带动了世界 范围内的教育革新运动,为近、现代教育理论体 系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 和“现代教育之父”。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称他 是“一位精髓而有独到见解的哲学家,他在新生 一代的教学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完成了一场 革命,他是一位博学而天才的教育家”。
英文版: I will be kind to the weak. I will be brave against the strong. I will fight all who do wrong. I will fight for those who cannot fight I will help those who call me for help. I will harm no woman. I will help my brother. I will be true to my friends. I will be faithful in love.
(二)伊拉斯莫斯论儿童教育

尼德兰的伊拉斯莫斯(Erasmus,1469一1536 年),是一个对欧洲教育具有巨大影响的北欧著名 人文主义学者和教育家。著有《愚人颂》(1519)、 《基督教君主的教育》(1516)和《论童蒙的自由 教育》


1.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针对“原罪论”观念,提出了儿童的性善 说.认为这种善良的禀赋只有通过持续不 断地教育才能得以巩固和发展。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善良”的人。 教育的任务则是在年轻人头脑中播下虔诚 的种子,使之热爱并认真学习自由学科, 习惯于基本礼仪,为生活做好准备。

文艺复兴是指十四五世纪 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 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 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13世纪末期,在 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 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 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文艺复兴为西欧近 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 运动)之一。


《骑士宣言》 中文版: 谦恭,正直,怜悯,英勇,公正,牺牲, 荣誉,灵魂! 强敌当前,不畏不惧,果敢忠义,无 愧上帝,忠耿正直,宁死不屈,保护 弱者,无违天理! 我发誓善待弱者 我发誓勇敢地对抗强暴 我发誓抗击一切错误 我发誓为手无寸铁的人战斗 我发誓帮助任何向我求助的人 我发誓不伤害任何妇人 我发誓帮助我的兄弟骑士 我发誓真诚地对待我的朋友 我发誓将对所爱至死不渝

1670年11月15日,这位伟大 的教育家离开了人世;335年之 后的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仍 然有他思想和智慧的结晶,而 “以人为本”始终是他进行教育 改革的第一信条,这或许才是我 们在今天的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 真正体现的。
从编写教科书到构建教学论

夸美纽斯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文艺复兴的狂飙 席卷了整个欧洲,然而教育界依然是“春风不度”, 旧教育的陈污积垢令人感到窒息。管理混乱无序、 内容保守陈旧、方法简单粗暴、知行严重脱节,教 育积弊之深,即使是16世纪宗教改革也难以触动。 夸美纽斯是这种旧教育的受害者之一,对此他抱怨 说:“我是一个不幸的人,我便是数以千计的人们 中的一个,悲惨地丧失了一生的最甜美的青春,把 生机勃勃的青春岁月浪费在学校的无益事情上面。 学校变成了儿童的恐怖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 宰场。”
2.教育的作用及环境的重要性


影响儿童教育和身心发展有三个因素:自然(儿童的禀赋)、 教导和练习。后两者起主导作用。 对于人类说,教育的作用则更不可低估;任何人都是可教 育的。 他还指出:家庭条件优越的儿童则更要加强教育;土壤的 质地越好,如果农人不注意,则越易荒芜,以致长满无用 的野草和灌木,育人的道理也是如此。 他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也很大,只能让幼儿和品德优良、 谦虚谨慎的孩子交朋友。应使孩子远离死硬的酒鬼、下流 猥亵的人,特别是溜须拍马的人,不要让孩子闻其声,观 共行,以免受到影响。
夸美纽斯生平
生 平



扬· 阿姆斯· 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 1592~1670)是17世纪捷 克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磨坊主家庭,年轻时被选为捷 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 十年战争”(1618~1648)中,捷克新教 势力战败,德国天主教会及封建贵族对捷克 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和抢劫。1628年2月,夸 美纽斯被迫流亡到波兰的黎撒,从此开始了 终身流亡的生活。 1670年11月15日,颠沛流离一生的夸 美纽斯带着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在阿姆斯特丹 逝世,终年79岁,遗体葬于阿姆斯特丹附近 的拉尔登。
(三)西欧中世纪学前教育的实施 1.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 做一个合格的基督徒是基督教会学前教育的目的。从 小要把他们训练成为一个个笃信上帝、服从教会的 “圣童”.从而为培养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奠定坚实的 基础。 方式: 基督徒对子女进行宗教意识的熏陶 幼儿跟随家长参加众多的圣事礼仪和节日活动 组织儿童欣赏教会音乐、陶冶其宗教情感和增强对上 帝的信仰。 其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以体罚为主。
评价

恩格斯在谈到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转变时 说,欧洲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的 开端是以意大利诗人但丁作为标志的,但 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 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在西方教育 史上,也有这样一位但丁式的杰出人物, 他就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一位接受中世纪封建教育却为近代教育学 奠基的伟大教育家。
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一)人文主义的特征及教育观念的转变 文艺复兴的基本精神是“人文主义”,提倡 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 歌颂人的伟大,实现人的尊严; 强调个性解放,主张教育应该 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 才多艺的新人。



人文主义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批判了性恶论的儿章观,反对把 儿童看成被“原罪’’污染的有待赎罪的羔羊; 认为儿童是自然的生物,应当得到成人的细心关怀和照顾; 重视人的身心全面发展,重视教有培养人的作用,关注儿童身 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个别差异,强调体育和游戏的重要意义; 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儿童在入学前应在家小受到良好的道德行 为和语言文字方面的预备教育。 看到了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对儿童教育的影响,要求父母、教 师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幼儿树立表率; 他们反对体罚儿童.提倡启发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
儿教育的成人化



中世纪前期,欧洲在基督教东教蒙昧主义的统治下, 自然科学的发展长期停滞,教育理论也徘徊不前, 幼儿教育的研究更是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 按照预成论的观点,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 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在于身体大小和知识多少的不 同而已。儿直被看成是 个缩小了的成人。 预成论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 认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 由于受预成论的影响,人们无论是在社会教育还是 家庭教育中,都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忽视儿童的 爱好及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筒单粗 暴。
第十一讲: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 时期的学前教育
中世纪: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从此进入了封建社 会。直到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止,欧洲的封 建社会持续了1200多年。在其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 了三个阶段: 5—11世纪为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形成时期; 11—14世纪上半叶,是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 14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期,是封建社合走向解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萌芽、不断发展和形成的时期, 即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在世界历史上一般称前两个时期为“中世纪”,意思是 处于古典文化和文艺复兴之间,把最后一个时期称为 “文艺复兴”时期。
教育方式


认为应该通过游戏和故事来让儿童学习. 主张采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在幼年时期的教育要注意培养儿童的记忆 力。 儿童经过家庭的早期教育,为日后入学奠 定基础。
(三)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阅读思考




阅读第一节,请回答: 1、夸美纽斯哪本著作是独立性形态的教育学 的开端? 2、夸美纽斯的“泛智”论主要指什么? 3、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图的儿童百科 全书是哪本书? 4、近代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论著是哪本书?
中世纪的儿童观及幼儿教育
1.性恶论的儿童观及畏神禁欲的教育 基督教会在今世纪地位独尊,鼓吹由于儿童足带 有“原罪“来到人世的,故生来性恶,人人必须 历经苦难生活的磨难,不断赎罪,才能净化灵魂。 应当从幼年起就抑制儿室嬉笑欢闹、游戏娱乐的 愿望,并采取严厉措施来禁止这类表现。 在教会学校中,宗教居于所有学科之上,儿童从 小就要百信、盲从圣书和教师的权威,不允许有 任何自主性和独立意识的流露,以性恶论及禁砍 主义作为依据,教会要求摧残肉体以使灵魂得救, 所以教育中体罚盛行.且取消了体育。

2.世俗封建主的学前教育 封建贵族的幼儿教有一般按等级分为两类: 场所:国王或贵族宫廷中, 教育对象:培养王宫贵族后代。 渊源:最早的宫廷学校出现在7世纪后半叶。768年法兰 克王国的统治音查理曼大帝即位以后,大力发展文化教育, 宫廷学校更加成为欧洲的重要世俗教育形式。 教育内容:是主要学习七艺,作为未来统治者所必需的 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以及某些粗浅哲理, 教育方法:多采用问答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