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廉价航空发展现状分析
1、我国低成本航空发展阶段
20 世纪70 年代,低成本航空运输在北美市场出现,经过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成功实践,迅速在全球推广开来;截至2013 年,全球低成本航空公司超过170 家,市场份额已由10 年前的不到10%提高到26%,东南亚已经超过30%;低成本航空在欧美2-3 小时航线的市场份额呈不断上升趋势,甚至在北美、欧洲市场上都形成了低成本航空在五大航空集团中占据两席的局面。
与之相比较,中国低成本航空市场起步较晚,在发展速度上也不占优势。
我国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于2005 年7 月开始运营定期航班。
截至2013 年10 月,春秋航空拥有38 架空客A320 型飞机,经营76 条国内航线、5 条港澳台航线和7 条国际航线。
统计显示,低成本航空占我国国内
航线的比例仅为6.7%,远低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低成本航空发达的东南亚国家。
而国外低成本航空已经开始进入我国市场。
2002 年8 月,菲律宾宿务太平洋航空公司就开通了马尼拉--广州航线。
截至2013 年,中国市场已经有亚洲航空、捷星航空、欣丰虎航空等来自5 个国家的13 家外国低成本航空公司,开通了至23 个国内城市的航线,每周经营定期航班322 班。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 年中国廉价航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2 年底,我国进行低成本航空运营的航空公司包含春秋航空、中联航、幸福航空等几家航空公司,机队共75 架,航线为157 条,运输人数为1160 万,占我国民航市场份额比例为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