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美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

教育应该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放在一个重要位置。

语文教育因其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材以生动精炼的语言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用各种不同的体裁描绘大自然,表现现实生活和挖掘人物思想。

因此语文课有比其他学科更广阔,更丰富的美的境界。

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提高分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

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去体现美和创造美。

一年级学生是初次接受系统的语文教育。

教学时不仅要让孩子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还应该向学生进行美育的渗透,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笔者认为,应适时地将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从而多方面来提高美育的渗透强度。

一、美读,感受语言美
汉字读音抑扬顿挫,语文教材的编纂者又将许多课文写得押韵,朗朗上口。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在吟诵语言的语声时区分音高、音强、音长、音乐四要素,使语声有高有低,或高昂或低沉,或激越或舒缓,以使学生体会语言的韵律美,并产生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柳树醒了》一课,我引导孩子抓住文中的几个感叹词“呀”“哟”“啊”,读出轻缓又欢快地语气,从而体会
小柳树在春天中成长的快乐。

二、美形,突出美育的形象性
俄国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的思想”。

一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形象、具体、生动的表现形式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而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这样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这一课中,我拓展孩子想象春雨还会有什么色彩,春雨的色彩又表现在哪些方面,以此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笔画出来,这样让孩子有了深刻的体会,也充分地理解了春雨将这个世界装扮的五彩缤纷。

在教学语文园地中“春天在哪里”时,我同样先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笔画画春天,让孩子对春天有自己独特又深刻地认识,然后以孩子自己的画为题材,再说说春天的特点,从而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年级的孩子不仅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音乐也同样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

而音乐是发展人的思维,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的方式之一。

音乐不仅能给人们带来听觉上的美感,还能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化地发展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