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解问答题

口解问答题

1.简述面神经主干走行?(答:面神经自茎乳孔穿出时,位于茎突与乳突之问的间隙内.在茎乳孔.面神经位于距乳突前缘中点深侧约2cm处,面神经向前、外并稍向下经外耳道软骨与二腹肌后腹之间.前行越过茎突根部的浅面进入腮腺,然后横过颈外动脉及下颌后静脉的外侧。

2.在神经无变异时,右上牙槽后、中神经及腭前神经的分布?(答:在神经没有变异的情况下:1)右上牙槽后神经:右上颌第二和第三磨牙及第一磨牙的腭根及远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颊侧牙龈。

2)右上牙槽中神经:右上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颊侧牙龈.3)右腭前神经:右上颌尖牙、前磨牙、磨牙的腮侧粘骨膜和牙龈.3何谓面部危险三角区?(答:临床上常将鼻根部和两面侧口角连成的三角区称为面部危险区.因为面部的静脉瓣有的形态成袋状,袋口成向心性开放,当面部肌肉收缩时,血液可以反流;还有的静脉内瓣膜少而薄弱,难以阻挡逆流,当面部发生化脓性感染时,尤其是上居和鼻部的炎症.易在静脉内形成血栓,若处理不当或挤压.其感染源或栓子可经内眦静脉,眼上静脉而逆流至颅内的海绵窦,或经而静脉至翼丛再达海绵窦,导致颅内严熏的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4.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比腮腺导管结石常见原因?(答:颌下腺导管易结石,原因:1)下颌下腺导管长而弯曲.自后下斜向前上走行.2)唾液在导管内运行缓慢.3)颌下腺导管开口较大,牙垢或异物易进入导管,常成为钙盐沉积的核心,逐渐形成导管结石。

因此,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比腮腺常见。

5.腮腺导管走行特点?(答:腮腺导管在腮腺咬肌筋膜浅面向前走行,与颧弓平行.横过咬肌外侧面后在咬肌前缘几乎成直角转向内.绕过颊脂垫,穿入颊肌,约成45度角向前。

在颊肌与颊粘膜之间走行一短距离后,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

开口处的粘膜隆起称腮腺乳头。

6.上颌骨血液供应特点?(答:上颌骨的血液供应极为丰富,具有多源性特点:接受1)上牙槽动脉2)上牙槽后动脉3)眶下动脉4)腭降动脉及蝶腭动脉等的血供.为正颌外科提供了解剖依据.由于上颌骨的血供丰富.故抗感染能力强,骨折愈合迅速,当手术或外伤后出血较多.7.腮腺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答:(1)浅层特别致密,其深层薄弱,在茎突与翼内肌之问有一裂隙,腮腺深叶经此与咽旁间隙和翼颌间隙相通。

故腮腺化脓时,脓液不易向浅层穿破,而通过深层薄弱部位,形成咽旁脓肿。

(2)腮腺鞘与其腺体紧密结合,并发出许多间隔,仲入腺体,将其分为多数小叶.化脓时形成独立散在小脓灶,切开引流时应注意分开各腺叶的脓腔.以利引流通畅.(3)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并发出索状纤维束,深入外耳道前下壁软骨部的裂隙中,腮腺内的小动静脉及神经也经该裂隙进入外耳道,外耳道前下部的淋巴亦经此裂隙流入腮腺区的耳前淋巴结。

因此.化脓性感染可在腮腺与外耳道之问互通.8.颈内外动脉的鉴别?(答:(1)颈内动脉初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继而转至其后内侧.(2)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颈外动脉在颈部发出一系列分支.在颈动脉三角内,颈外动脉发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枕动脉及咽升动脉5个分支.(3)暂时阻断颈外动脉,同时触摸颞浅动脉或面动脉,如无搏动,即可证实被阻断的动脉即颈外动脉9.在颌下三角内怎样区分舌神经与下颌下腺导管?(答:(1)从联系上看:舌神经下方连于下颌下神经节,通过该神经节,再以节后纤维与下颌下腺相连:下颌下腺导管则直接发自下颌下腺深部。

(2)从位置关系上看:在舌骨舌肌表面.舌神经位于下颌下腺导管的上方,若将下颌舌骨肌的后缘向前拉开,则可见舌下区之舌神经.自外上钩绕下颌下腺导管,经其下方面转至其内侧和上方。

(3)从形态上看:舌神经较下颌下腺导管为粗而略扁,且坚韧。

10.简述面部Langer线(答:Langer绘出第一张人体皮肤裂线图,指出皮肤裂线的排列方向是与皮肤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排列方向一致的,故称此线为Langer皮肤裂线,简称Langer线。

11.简述腮腺鞘和腮腺床(答:腮腺咬肌筋膜来自颈深筋膜浅层,筋膜在腮线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被腮腺.形成腮腺鞘腮腺深叶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神经(颈内动、静脉和IX~XII对脑神经)相毗邻。

上述结构称为“腮腺床”。

12头颈部的动脉吻合有哪些?(答:头、颈部的动脉极为丰富且有广泛的吻合,两侧同名动脉之间,同侧的颈内、外动脉之间及颈内、外动脉与锁骨下动脉之间均有分支吻合,形成具有广泛联系的动脉网,主要的动脉吻合如下:颈外动脉分支间的吻合;颈内、外动脉间的吻合;颈内、外动脉与锁骨下动脉间的吻合。

13.上颌骨与咀嚼功能关系密切的三对支柱?(答:(I)尖牙支柱: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骨。

(2)颧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后分两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向外后经颧弓至颅底。

(3)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连接而成。

在上述支柱间有横行的连接支架。

诸如眶上弓、眶下弓、鼻骨弓等。

这些结构使上颌骨及其邻骨能承受相当大的咀嚼压力。

14.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答:1)顾下颌关节的上、下关节面均覆以纤维软骨组成,不是透明软骨,因而具有耐压、耐磨、耐挤搓的作用。

2)颞下颌关节的运动不完全取决于关节的形态和肌肉的收缩.关节盘也起到重要的作用.3)颞下颌关节为人体关节中唯一与牙及牙合有密切关系。

4)颞下颌关节为人体关节中唯一与颅底有密切关系者.与颅中窝仅有薄层骨板相隔。

5)左右颞下颌关节为一联和关节或联动关节.两侧功能必须高度统一协调.6)颞下颌关节在功能上为一既具有转动又具有滑动的关节;在结构上是由盘颞关节和盘颌关节组成的复合关节。

7)颞下颌关节也是一个多运动轴心关节。

综上所述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可总结为:结构精细;功能复杂:与牙合关系密切。

15.面神经主干在腮腺内的分支的分布特点及损伤症状?(答:(1)颞支:分布于额肌、眼轮匝肌上份、耳前肌和耳上肌.该支受损,临床上可出现同侧额纹消失。

(2)颧支:分上下两部分,上部支配下眼轮匝肌:下部分支支配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和提上唇鼻翼肌.该支损伤后,眼睑不能闭合.(3)颊支:各分支间吻合.分布于颧大肌、笑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提口角肌、切牙肌、口轮匝肌、鼻肌及颊肌等.该支损伤,可出现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上唇运动力减弱或偏斜以及食物积存于颊部,鼓腮无力等。

(4)下颌缘支:多为2支.支配降口角肌、降下唇肌及颏肌.该支受损可导致患侧口角下垂,流口水.(5)颈支:多为一支。

分布于颈阔肌。

受损引起颈阔肌运动障碍,影响口角微笑活动。

16.简述舌的淋巴回流?(答:舌的淋巴与颈深上淋巴结的引流关系具有一定的规律:即愈近舌尖而起的淋巴管,其注入的颈深上淋巴结所在部位愈低:愈近舌根部而起的淋巴管,其注入的颈深上淋巴结所在部位愈高.(1)舌尖淋巴管;大部分至颏下淋巴结,另一部分至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2)舌前2/3的边缘或外侧淋巴管;一部分至下颌下淋巴结,另一部分淋巴管引流至颈深上淋巴结.(3)舌中央淋巴管;引流舌中缝两旁的淋巴.经颏舌肌之间下行,然后向左右汇入颈深上淋巴结(多注入颈二腹肌淋巴结及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亦有穿过下颌舌骨肌注入下颌下淋巴结者.靠近正中面的淋巴管,部分交叉至对侧.(4)舌后1/3的淋巴结:引流至两侧颈深上淋巴结17简述舌的神经支配?(答:舌的一般感觉和味觉:1)舌前2/3的一般感觉由舌神经支配,味觉由参与舌神经的鼓索味觉纤维所支配:舌后l/3的一般感觉及味觉由舌咽神经所支配(但舌后l/3的中部则由迷走神经支配)。

舌的运动神经为舌下神经,但腭舌肌由迷走神经咽支支配。

18.舌下区表面解剖标志?(答:当舌向上方翘起时,舌系带两侧的口底粘膜上各有一小突起,称舌下阜,为下颌下腺管及舌下腺大管的共同开口.舌下阜两侧各有一条向后斜行的舌下襞,为舌下腺小管的开口部位,也是下颌下腺管的表面标志.19.在面侧深区内,翼外肌与下颌神经分支的关系如何?(答:1)颞深前后神经和咬肌神经从翼外肌上缘穿出.分布于颞肌和咬肌。

2)颊神经从翼外肌两头之间穿出.行于舌神经的前方,布于颊部皮肤、粘膜及颊部牙龈.3)舌神经位于翼内肌表而卡在下牙槽神经的前方和稍内侧,鼓索在离卵圆孔附近进入舌神经。

舌神经通行与口底粘膜深面,发出分支布于舌下腺、舌侧牙龈及舌的粘膜。

4)下牙槽神经通过翼外肌下缘进入翼颌间隙。

伴行同名动脉和静脉.沿翼内肌外侧面下行进入下颌孔.下牙槽神经在进入下颌孔之前发出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二腹肌前腹和下颌舌骨肌。

下牙槽神经通过下颌管.分支支配8---lㄒ1---8及其牙周膜和牙槽骨。

5)耳颞神经向后经翼外肌及髁突颈部的深面,至其后方进入腮腺.20.试述上颌骨的血供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答:上颌骨的血液供应极为丰富,既接受骨内上牙槽动脉的血供,又接受颊、唇、腭侧粘骨膜等软组织的血液供应,此一多源性的血供特点,为成功地进行正颌外科截骨术提供了重要的解剖学基础。

由于上颌骨血运较下颌骨丰富,故抗感染能力强,骨折愈合较下颌骨迅速,但外伤后出血亦较多。

21.颞下颌关节由哪些部分组成?(答:颞下颌关节上由颞骨关节窝及关节结节(二者合称颞骨关节面)、下由下颌骨裸突及介于二者间的关节盘、外包以关节囊、周围有韧带所构成。

22.开闭口运动时颞下颌关节如何运动?(答:开闭口运动是下颌两侧的对称性运动,小开口约20 mm时,课突仅有转动,运动的轴心在裸突,活动发生在关节下腔,关节盘基本不动。

大开口时,颞下颌关节的运动既发生在下腔,又发生在上腔。

在关节上腔,骸突及关节盘协调地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前下方滑动,滑动的轴心在下颌孔附近;在关节下腔,裸突既有转动又有滑动,转动的轴心仍为裸突的横轴。

当最大开口时,裸突滑动到关节结节处,在关节结节下方或前下方进行转动而不再向前滑动。

闭口时颞下颌关节的运动是与开口运动相反方向的运动。

23.试述开口过程中TMJ关节盘的运动。

(答:在小开口运动(下颌下降约20 mm)时,骸突仅作转动而关节盘基本不动,即关节盘和颞骨关节面的关系不变。

在大开口运动(下颌下降约20 mm以上)时,裸突既有转动又有滑动。

由于关节盘的内、外侧直接附着在裸突的内外极,所以关节盘随着骸突的滑动被带动向前移动。

关节盘向前移动使关节盘双板区的颞后附着弹性纤维拉紧,因此,关节盘在向前移动的同时沿裸突表面向后方转动。

这种转动的程度随开口运动的加大而明显。

24 简述上颌神经的分支分段。

(答:上颌神经属于感觉神经,依其行程,可将上颌神经分为四段:1.颅中窝段,发出脑膜中神经,分布于硬脑膜;2.翼腭窝段,发出颧神经、翼腭神经(鼻支、腭前、腭中、腭后神经)、上牙槽后神经;3.眶下管段,上颌神经入眶下裂后称眶下神经,发出上牙槽中神经及上牙槽前神经;4.面段,于眶下孔处发出睑支、鼻支及上唇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