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选)传播学教程课件

(优选)传播学教程课件

象看待传播。 不从信息的生产过程和结构中寻找思想观念价值倾向产生的原因。
2. 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辨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前提: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
辨证关系:具有独立性和能动性。
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际,精神生产的状态会成为制约社会 发展的主要矛盾。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 同的特殊规律。
态或关系的东西。包括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物理信息、生物 信息和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的定义: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客体统一,符 号意义统一。
社会信息与其它信息的共性:物质属性,以质、能波的形式表现 出来,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 不单纯表现为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伴随复杂的精神心理 活动。
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 (2)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 (3)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 (4)传播内容公开,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活动。 (5)延迟的反馈机制,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一般社会系统理论的著名学者布克里指出,社会环境适应过程需要五种
变的系统。
(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政治 经济 文化系统的紊乱 传播障碍 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 个人之间 个人群体
成员组织等 无意与有意
●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其研究焦点:
●传播学作为应用科学,其研究焦点: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略)
要素: (1)要有不断向社会系统内引进“复杂性”(多样性)的源泉; (2)要有既保持系统内的紧张状态又不断满足社会成员需求的机 制; (3)要有将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适当连结的双向传播网络; (4)要有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的变化而进行自主决策的系统; (5)要有保存并普及意义、象征和价值体系的有效机制。
两者融合,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信息科学出现,提出信息的概念,扩大了传播学的视野。 施拉姆:传播至少要有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 传播学者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是信息的传递,不仅是包括新闻,
也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等等。
(2)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要贡献
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 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指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
(优选)传播学教程课件
1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1)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社会学传统:
传播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 包括精神象征和传递保存手段。
美国学者皮尔士:符号学传统: 传播是观念或意的传递过程, 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的特殊作用。
(3)传播的定义
定义: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的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交流、交换、扩散。 2)社会传播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社会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B-R>传受双方必须有共通
的意义空间。 4)经过符号中介。
1. 欧洲源流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1843-1904)的模仿理论
塔尔德是社会心理学中模仿理论的创始人(《模仿的法则》1890年)。 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 对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传播在人格形成和人的社会化进程中 的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 作),马恩把 交往作为与生产力与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看待。
物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
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
精神交往理论是马恩的传播观。
与行为主义传播学区别:行为主义传播学,基本上以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
5)社会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行为: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 过程:从信源到信宿的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关系。
系统:各种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总体发展变化。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1.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传播系统-信息系统) 社会传播:
传播媒介:大众报刊和电影,广播事业,媒介影响力 历史社会环境:世界范围的战争和革命 理论基础:相关的社会科学已经有了充分发展 基础 产生在美国的原因:
传播事业最发达 德国纳粹党执政后,大批欧洲学者逃亡到美国,推动 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 美国学者罗杰斯著《传播技术》(1986)
二.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传播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传播学的发展与传统学 科以及信息传播技术有关的20世纪的新兴学科的关系。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执行功能的前提。
(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子系统:经济、政治、文化信息系统;个人、人际、群体、组织、大众 信息系统。 例证:拉扎斯菲尔德的研究证明,大众传播中存在着人际传播的影响。
(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研究证明,不确定性:拒绝的可能 性,多
人内传播-典型系统性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人际传播-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群体传播-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对个人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发挥制约 作用
组织传播-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有明确组织目标,是执行 特定功能的系统
大众传播-特殊-广泛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社会互动系统,社会管理 和控制系统。
精神交往理论提供了科学的传播观,既不能(经济基础还原论),也 能(头重脚轻)。
3.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
(1)批判与借鉴
(2)本土化中国化
(3)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四节(教材第十四章第一节)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一.传播学形成的社会背景:
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产生的社会背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