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文化篇之武汉

城市文化篇之武汉

盘龙城
(二)龟蛇锁大江,双城控南北——三国魏晋时期的军事要

1、龟山城堡 郤月城 鲁山城
2、蛇山夏口城 ❖ 今武昌区第一座军事城堡。 223年,吴主孙
权修建。依山负险,居高临下,军事地位十 分重要。黄鹤楼作为军事瞭望台建于此时。
(二)龟蛇锁大江,双城控南北——三国魏晋时期的军事要

三国形势图
夏口城是魏、蜀、 吴三国力量的交接点, 是西晋灭吴的重要战 略支点。
升 (四)中国内地的“时尚之都”
(一)武汉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武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起步较晚, 始于19世纪末。其发源形式各有不 同:
1、从传统手工业发展而来:周恒 顺机器厂 周仲萱
2、3、由买办资本转变为民族资本: 大买办刘歆生创办歆生记铁厂、普 润毛革厂等,盛宣怀承办汉阳铁厂。
汉口英租界
英租界是汉口五 国租界设立最早, 历时最长,面积 最大的。
张之洞视察汉阳铁 厂
“汉阳造”
1893年汉阳铁厂在汉阳墨水湖边 建成。
1906.4.1,京汉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所用钢轨来自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博物馆
1895-1943年生产
从工业到文教的全面变革
四、风流近代“大武汉”
(一)武汉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二)欧风美雨满江上 (三) “东方芝加哥”——城市影响和地位上
李学勤说:
“武汉是因武而昌,盘龙城一开始我们注意到 它的军事特征,发现武器之多,就表明了这一点。”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武汉三镇正在长江与汉水的 汇聚之处,这是一个自古对全国政治、经济、文化 都有非常重要影响的关键位置。
盘龙城改写了商代的历史,也改写了武汉建城 的历史。
盘龙城是商朝南向发展的一个军事据点,它是武 汉地区军事战略价值的首次发现。因“武”而昌由此 成为武汉城市发展的一条基本路径。




南北朝形势图
夏口既是南北政治势力的交锋点,又 是南朝政权东连建康、西接江陵的战略枢 纽,夏口城因而成为南北竞胜、东西争衡 的战略焦点。
南郡 江夏郡 建康
南宋与金对峙,鄂州的 战略地位倍受重视。南 宋常在此设“制置使” 统筹国防大计。鄂州成 为南宋在长江中游的政 治中心和军事指挥中心。
绍兴五年(1135),岳 飞以镇宁崇信军节度使、 荆襄潭州制置使身份坐 镇鄂州,长达七年,并 四次率师北伐,取得重 大胜利。
——

市 场
时 期 汉

盐 、 米 、 棉 、 茶
形 成 了 规 模 巨 大 的


“八码头临一带河——汉口小景
汉口初兴时,不仅商贸繁盛,而且景色宜人。前有汉水,后有 玉带,岸柳依依,水波粼粼,长虹卧波、扁舟点点。与苏州相 似,水由城中过,舟从街中行。
汉口俨然一座“水
城”,河水、码头、
桥梁、舟船是构成
❖ 在张之洞运筹帷幄与苦心经营下,武汉迅速崛起,成为后 期洋务运动的中心。对此,台湾学者苏云峰说:“张之洞 抵鄂之年,才是湖北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重要变迁的 真正起点。”
(二)三镇起宏图:武汉洋务运动及其成就
张之洞上任伊始,提出:“图自强,御外侮;挽利 权,存中学”
1. 商学、商战 2. 汉阳造:武汉早期工业成就 3. 近代文教事业的兴革 4. 编练新军
勇于创新的人、不断追求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
近代武汉具有开拓精神的代表: 周苍柏、周恒顺、刘歆生、宋炜臣等
❖ “东湖之父”周苍柏(1888-1970): ❖ 开启湖北机器大时代的“周恒顺”: ❖ 地皮大王刘歆生(1857-1941):清末民初著名
商人、地产业主、实业家、买办。 ❖ 汉口头号中国商人宋炜臣(1866-1926) 。
法国立兴洋行
等等。


和 平 打

包 厂


花 旗 银 行
横滨正金银行
汇 丰 银 行
(四)中国内地的“时尚之都”
❖ 近代武汉是中国内地经济最发达、市政设施 最先进、最开放、最时尚的城市。
❖ 常住的外侨有两千余人,最多时达四千余人。
❖ 汉口的街区极具欧式风情,租界是一个典型 的欧洲城市社区,汉口老城仿效租界,市政 建筑中西合璧。


这座城市景观的基 本元素。有道是:
汉河前贯大江环,
玉带河
汉口
后。面平湖百里宽, 白粉高墙千万垛,
人家最好水中看。
19世纪中叶以后,汉口港有大量的外国轮船进出,据统计,每年 约有5000艘货轮从这里进出。
(四)汉口第一街——汉正街
汉口最早的城区以汉正街为轴心。
汉正街最初叫正街,又名官街,整条汉正街上起硚口,下接花 楼街。汉正街是一根主干,将扫帚状的汉口镇贯穿起来,其 他的街巷好比是这根主干上生长出的枝杈,由此伸展出去, 街巷重重,密如织网。汉口形成以正街为轴心,辅以河街、 后街、长堤街、夹街的市区布局,其他众多街巷纵横交织于 其间。
汉正街是汉口商业文化的底蕴,也储存着武汉城市文化的记忆。 从某种意义上说,汉正街是汉口的形象代表。这里的繁盛、 喧闹代表了汉口商业的发达;这里的创业、奋斗体现了汉口 的文化风貌。
(2)“汪玉霞”食品店
❖ 清乾隆四年(1738)汪玉霞食品杂货店在汉正街灯笼 巷开张。
❖ 创业者蔡玉霞,初以经销安徽茶叶为主。清末民初,转 以生产糕点食品为主。如春节的酥糖、京果,端午节的 芝麻糕、绿豆糕,中秋节的月饼等。其产品有一套严格 的配方和操作规程,以确保产品甜、酥、香、脆,适合 顾客口味。汪玉霞的(碱)酥饼——劫数(绝酥)。来自商跑马场,参加赛马活动的外国侨民
(三)“东方芝加哥”
汉口迅速成为列强进入内地市场的“据点”。至20世纪 初,汉口的进出口贸易、特别是间接进出口贸易总值约占 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0%左右。
江汉关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海关之一。
近代武汉的“国际市场”
经济结构转型:由面向内陆的“船码头”向通江达海的 国际贸易大港转变。
❖ 谦祥益的招牌——一言堂 ❖ 1956年公私合营,改建为谦祥益百货商店。
今天的汉正街仍然嘈杂繁华,但精彩不足。商铺的 种类较为单一,缺乏经营有年而底蕴深厚的老字号, 那种令市民津津乐道的商业故事似乎也不多。
三、张之洞与近代武汉的辉煌
(一)宝剑赠英雄 (二)三镇起宏图
(一)宝剑赠英雄
❖ 张之洞(1837—1909年),号香涛、香岩,晚年自号抱冰。 祖籍南皮,生于贵州兴义府(当时其父张瑛任兴义知府), 少时在贵州兴义府署长大。博闻强识,文才出众。16岁中 举人,名列榜首;26岁中进士,慈禧太后亲点其为探花, 优游于翰林。36岁简放四川学政,45岁出任地方大员,补 授山西巡抚,47岁出任封疆,总督两广。52岁总督湖广, 督鄂长达18年,创造了一个“张之洞时代”。
❖ 鸭脖子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四周环湖,所谓“饭稻羹鱼”,鱼米之乡 也。汉口长期以来又是中国的三大米市之一,故,武汉小吃以 米为主,以米当先。凡是有武汉特色的小吃,大抵都与米有关。
武 汉 小 吃 米 当 家
武汉做鱼的花样也很多,清蒸、红烧、干煸、油炸。
“武昌鱼”早已名声在外,宋代范成大过鄂州,作“谁
岳飞驻节鄂州期间,军务之余 曾登临黄鹤楼,写下了《满江 红·登黄鹤楼有感》 。
3、元代的武昌——湖广省会

元大德五年(1301年),将鄂州路改名为武昌路, 从此,鄂州城改称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治所。
汉 中












(三)汉口的崛兴
1. 因水而兴 2. 因堤成镇 3. 码头立市
1、因水而兴
房地产、保险等业务。
后来又代理政府间的 易货贸易,抗战初期, 国民政府与德国进行 的贸易,有很大一部 分是通过该行进行的。 德国的军火,中国的 钨、锑经由美最时进 行交易。

国 新 泰
其他著名 的洋行:
洋 英国怡和、 行 太古;法
国公兴;
顺 丰 砖 茶 厂
德国礼和;
美国美孚、
德士古,
俄国阜昌;
日本三井
五、多面的城市文化
(一)白云黄鹤的雄奇韵致 (二)中西合璧的都市景观 (三)“造反” 精神 (四)码头文化 (五)市井武汉 (六)楚风汉味
(一)白云黄鹤的雄奇韵致
千白 载云 黄悠 鹤悠
江湖我为大









扬 州 瘦 西 湖
北 京 莲 花 湖
湖光波影
烟雨东湖
高山流水
知 音 武 汉
江河毓秀
示范,作用不可小视。 ❖ 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开放才能兴市,而开放是一个悲欣交
集的痛苦过程,远非想像的那么轻松。 ❖ 开放既是行为、思想、价值体系的交流,是包容、接纳的
过程,也是学习、创新与开拓的过程。 ❖ 开放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社会意义的、文化意义上的。 ❖ 开放的最终成果是人,具有时代感的人、面向世界的人、
❖ 交通、邮政、电讯发达,与世界各地保持畅 达而密切的联系。
民国时期,汉口中产人家 子弟举办的时尚婚礼
蒋介石、宋美龄的世纪婚礼
汉口儿童教会学校 的新式教育
音乐,美术,体育 等新型课程被广泛 引入
汉口成立了专门的体育协进会,体育总会,这是1937年组织的自
行车比赛,女子组冠军罗光辉。 现代体育运动蔚然成风
每年进出汉口港的货轮总吨位达500万吨,货船年均 5000艘左右。在当时许多外国观察家眼里,武汉不仅是清 “帝国极为重要的商业都会”,并且被誉为“东方芝加 哥”。
英商和记蛋厂
西门子洋行
德国美最时洋行
鼎盛时期,年贸易额
高达800万两。
著名的洋行,也是跨国公司。经营工
业品的进口,土货的出口,兼营航运、
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