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风貌特色研究的系统内涵及实践——以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为例

城市风貌特色研究的系统内涵及实践——以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为例

中,并与规划控制单元相对应的风貌分区控制(城市风貌区);建设项目规划管理阶段——重要项目、重点地区规划设计的指导性意见(城市风貌带、城市风貌核)与一般项目的风貌元素设计比照图库(风貌符号)。

2.1三江城市风貌研究的背景与目的三江,即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美丽神秘的少数民族风情之地,位于广西北部,为柳州市下属辖县之一。

因其位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和侗族文化圈边缘,亦成为桂北边陲经济、社会、文化交往的重要门户之一。

近年来,随着外部交通等环境的改善,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经济、文化蓬勃发展,旅游业已上升为引领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与此同时,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也将旅游业确定为三江县的主导产业,建议大力发展以侗族文化风情与优美山水生态相结合的民俗生态旅游产业,将三江建设成旅游大县、强县。

在此背景下,如何优化改善三江的城市环境,建设体现地方民族特色的城市风貌,弘扬地域与民族特色?特别是如何结合城市旅瀛塑造优秀、独特的旅游城市形象,争创旅游优秀县,将三江建设成为以旅游和商贸为主的开放型旅游城市?这一系列问题,成为开展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要部分进行详细检测,获得概略的认识,并从整体框架中寻找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使对不同问题的解决能够互相协同,从而共同实现整体目标。

此次研究借鉴混合审视的方法,在纷繁的城市风貌要素中务实地构建出研究的体系与框架,开展研究工作。

2.2.2研究与成果构成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构建了两个层面的研究工作,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构成了—个完整的研究整体。

一是以城市空间、民族文化、建筑和生态植物四个专题研究进行风貌元素的分析、解读、提取和演绎,为城市风貌塑造奠定基础,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提炼,得出风貌特色定位。

二是通过城市空间意象、形态的分析,构建适宜的风貌格局,分别以分项规划演绎和分区导控图则,按‘名蚤条”“块块”的模式共同对整体城市风2.2以混合审视的研究方法构建内容体系,求取风貌综合定位2.2.1混合审视的研究方法1967年,爱采尼在昭昆合审视:第三种决策方法》(H1Xscanning-AThlrdAproachtoDeciS1On—MaKing)一书中提出了混合审视的研究方法,即分层次对研究领域内的主图1技术路线图貌要素进行控制和引导;并结合具体的城市风貌要素设计,对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等提出引导比照图集以及对行动策略的策划。

最终形成研究报告书、分区导控图则与设计比照图集等成果(图1)。

2.2.3总体风貌特色的定位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以自然山水孕育、民族禀赋支承、区域视野审视、时代视角评判为切入点,通过对三江县城山水格局、民族文化、交通区位、侗族聚居分布区位、民族文化地缘区位等条件的审视,可以看出:三江位于我国湘、黔、桂三省交界处,侗族聚居区的南侧边缘,毗邻苗族、汉族及其他民族聚居区,是进入侗族聚居地的南侧门户,也是侗族与其他民族交融的窗口。

随着成都至厦门高速公路、贵州至广州高速铁路的开工,贵阳至福州、包头至三亚、昆明至厦门高速公路均过境三江。

届时,三江图2侗族村寨内部空间分析图图3传统侗寨意象认知图县将处于广东、广西、黔东南的便捷通道上,成为三省边陲的重要交通枢纽。

因此,通过比较同处“大桂林旅游圈”的周边城市桂林、上位城市柳州的特点,结合侗族“月月有节”的欢陕百己风每丝确定了‘歇乐三江|一侗乡风情、山水风光、旅游胜地”的城市风貌特色定位,形成“山水桂林—风情柳州—欢乐三江”的城市特色联动。

2.3综合借鉴城市意象等理论方法,确定城市风貌格局与重要风貌展示区域2.3.1理论与方法借鉴(1)城市意象理论。

该理论来自于凯文·林奇的代表作愆城市意象》一书,即从居民感知空间的角度分析;找出居民所关心的、共同的有关城市认知的主题,进而说明城市结构对居民意象的影响。

他总结出埘衍i痞像五要素:通道、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

但凯文·林奇的这种研究方法把人对城市的理解简化为对物质形态的知觉认识,类似于研究动物在迷津中的辨向行为,忽略了人类认知能力的主观能动性。

他后来也承认,认知地图只能把握城市意象的个性、结构,对于意义的研究则显得无能为力。

(2)叙事空间手法。

叙事空间手法来自于张楠教授所著的蹴市故事论》一书,即以城市故事的概念来建立一种后现代城市设计的建构型思维。

研究城市故事空间的系统性、多元性、深层次性和差异性,强调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历史文化及市民空间行为的重视,对城市风貌研究具有较好的启示。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可以说是实现了城市记忆由“物”上升到“场”的高度,而城市故事论则站在“事”的角度,强调“事”在城市故事中的作用。

固然,场所精神理论也强调了场所的意义所在,但无疑叙事空间的手法更强调站在整个城市的视角进行审视,可以视为在分析研究城市风貌特色,以及构建风貌格局方面对城市意象理论的有益补充。

2.3。

2传统侗族聚落空间意向侗族聚落有其独特的营建方式,在依山就水的外部环境中,聚落有着清晰的意象:以鼓楼为中心,民居围绕鼓楼而呈内聚向心式布局。

当然,由于规模等因素的不同,也分为单鼓楼内聚向心式布局和多鼓楼内聚向心式布局。

从聚落空间的圈层来看,鼓楼为侗寨中心,附近有歌坪、戏台、萨堂,这四部分组成了侗寨的核心圈;紧紧围绕着鼓楼的是民居住房圈,再外一圈是禾晾和禾仓,接着就是寨门、凉亭、风雨桥。

按其组成空间功能和作用的不同,可归纳为公共空间、居住空间、生产空间、入口空间四种空间形态,而这四种空间形态都是由道路空间联系起来的(图2)。

从进入聚落的空间序列以及空间意义来看,我们可以画出这样的空间认知图示:进入侗寨,必先经过凉亭、广场(广场迎宾)、寨门,后经鼓楼广场(芦笙歌舞、对歌、百家宴)终至各户,在这一路上还间或布置有凉亭、井亭。

风雨桥一般位于下游、聚落或组团入口处(图3)。

2.3.3三江城市空间意象结合三江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在同一山水语境下将县城形态与传统侗寨类比,可以看出,三江城市总体形成了“一大侗寨,--JNR寨组团”的空间意象。

(1)“一大侗寨”:在群山包围之中,三江县城有凉亭(城市入口广场)、寨门(城市大门)、鼓楼广场(三江鼓楼及其广场)、风雨桥(三江大桥及规划的三江二桥)、民居(即城市的各个功能组团)。

城市内备类小广场具有呼应传统侗寨的凉亭、井亭等功能(图4)。

(2)“三小侗寨组团”:以浔江分隔、以各自制高点为中心的河东组团、河西组团、白石组团(图5)。

“三小侗寨组团”通过各座跨浔江的桥梁进行连接,构成“一大侗寨”。

2.3.4三江城市风貌格局综合以上城市意象,结合“城市故事论”方法,将三江城市风貌格局归纳为“一山一水一长廊、两个中心三片区”。

“一山”是指三江县城内山地地形以及周边群山屏障,构成城市意象图4“一大侗寨”示意图边界以及城市色彩背景。

“一水”是指以浔江及其滨江带所组成的城市开敞空间。

“—长廊”,即民族风情长廊,也是观察城市的主要路径。

“两个中心”,—个是以三江大鼓楼、民族风情园等组成的民族风情文化中心,另—个是9莸市新的行政中心。

它们都是城市最重要的形象区域、标志陛区坜嘣建新的亮息是三江城市之眼”与“客厅”。

“三个片区”,又可具体地分为一个主城风貌核心区与周坪、河北两个风貌协调区(图6)。

图5“三小侗寨”示意图2.4.2风貌分区导控针对“块块”控制,按照城市规划管理单元模式,将三江城市风貌分区划分为城市入口区、河东商业区、2.4“条”“块”结合,以分项导控条文与分区导控图则综合建立城市实施管理依据2.4.1风貌分项导控针对“条象’的控制,冈貌研究从9个方面出发,在挖掘地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充分演绎,通过报告书条文形式对城市山水环境涵养、城市景观视廊、城市色彩、城市绿化、建筑风格、城市家具、城市佩只、路名系统、城市照明等方面乡朔幌出管理要求。

图6三江城市风貌结构图民族风情文化展示区、主城扩展区、老城区等11个盼区导控。

导控因子分为总体形象、主要功能、空间形态、街道、建筑、节点,绿化,城市家具小29品八大类,分别用导控描述、导控要素指标、意向设计三种方式诠释导控的要求,以便将其充分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

例如坷疖八口区。

其主要形象为:多元文化交融、商贸繁荣的迎宾门户:主要功能为:城市入口、物流基地、商贸城、交通枢纽;空间形态为:以公路客运站为标志,以入口迎宾广场为中心,向心统领空间,并注重外围山水的契入(图7)。

2.5挖掘地域文化元素,提出土时南风貌廊道与城市风貌核lb、.节点设计的具体要求2.5.1城市风貌廊道塑造要求应用‘城市故事论”,寻找三江城市的叙事空间,结合侗陶笔罗潦落‘‘入口广场,寨门、风雨桥、住宅、村寨中心、风雨桥、出入口”的传统意象,体现在三江风貌格局“一长廊”的构建上有着清晰的城市“叙事’’路线:先从城市入口、沿着321国道,转芙蓉大道,经古宜大桥后’转兴宜街。

在此路线上分别有:迎宾广场、奇石广场、芙蓉大道景观、桥头广场、兴宜街景观等设计方案(图8)。

设计导控强调传承侗族传统聚落空间特色,如:入口广场以“凉事迎宾”为主题,城市大门以“侗族聚居区的南大门”为主题,设置汽车维护站、旅游服务中心等功能,三江桥头广场体现侗族风雨桥的形象及设置桥亭的特点(图9)。

2.5.2城市风貌核心节点设计要求该要求即“两中心”的塑造要求。

一是民族风情文化中心,包括民族风情街(月亮街)、鼓楼广场(鼓楼公园)、民族风情园三大核心节点。

其中,鼓楼广场上的颐和鼓楼,为现存广西最大的鼓楼,起着统领全城空间的作用;而鼓楼广场则是三江人民进行集会、节庆的重要场30图7城市入口区导控分图则图8三江城市主要叙事空间结构图图9三江大桥桥头立面改造效果图10---;T现状鼓楼广场图12民族风情街(月亮街)效果图13建筑符号比照图例图11民族风情园效果所。

风貌导控要求继续突出鼓楼的凝聚作用,改善广场环境,规划的民族风情街(月亮街)、民族风情园应主要以体现侗族的民族特色为主,呼应、丰富鼓楼广场的功能(图10一图12)。

二是白石行政中心,为未来三江的行政中心,注重现代的技术材料下对侗族特色的传承。

2.6运用类型学方法,建立重要风貌元素设计的比照图库2.6。

1类型学设计方法类型学(TYDO]ogy),简单地说是对具有相同形式结构及特征的一组对象进行描述的理论,重要的是,类型不是模型,不是按原样不断地重复,而是正好相反,每个设计者都可以根据它构想出不相同的作品。

因此,应用类型学方法,从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角度入手,剥离城市空间环境中的信息,抽取那些在历史中适应人的生活之需且在特定文化中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形式,重构风貌特色要素并将其运用于现代设计中。

2.6.2建立建筑及小品风貌设计比照图例集微观层面,在建筑、小品的具体设计管理控制上,研究运用类型学理论,将三江侗族特色建筑通过类型学方法剥离原形,如侗族传统干栏建筑的吊脚、垂花、披厦等符号,通过演绎设计、分解组合的方式,寻求未来三江建筑、小品等设计的范式,初步建立设计符号比照范例(图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