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芦荟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功效的研究进展

芦荟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功效的研究进展

芦荟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功效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功效,并从化学成分类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阐述了该研究的进展情况。

芦荟主要含有蒽醌类、糖类、氨基酸、有机酸、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活性酶、维生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蒽醌类化合物为主要活性成分。

芦荟具有美容、保健、抑茵、降血脂、抗肿瘤、防老化等作用。

其有进一步开发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芦荟;化学成分;功效文献标识码:A芦荟(aloe)又名奴会、讷会、象胆,属百合科多年生植物。

原产于非洲南部干旱地区,其种类繁多,已知的植物约有360种,大部分生长在地中海、中东和中美洲,现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福建、四川、贵州等地都有种植。

芦荟集医疗、医药、美容、保健、食用和观赏为一身,主要利用部位是肉质叶片,且利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其中,库拉索芦荟A.vera(叶大而厚,在食品、医药和美容方面应用最广泛)、中华芦荟A.vera var chinensis(叶片较库拉索细长,也具重要的美容、药用和食用价值)、木立芦荟A.ewboresesens(叶片小而薄但宜于加T利用)和好望角芦荟A.ferox等为我国主要栽培品种。

最近几十年.作为一种天然药用植物,芦荟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水平提高很快。

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功效的研究表明,芦荟鲜叶中含有16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药用成分达70余种]1[。

其应用范围已从美容护肤和保健食品扩展到了医学领域,对人体免疫力、各种溃疡、便秘、妇科病、皮肤病、糖尿病及一些疑难病症均有明显疗效,甚至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有一定的疗效]2[。

1 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功效芦荟化学成分复杂,有效物质普遍高于其它植物。

目前已确定芦荟中含有丰富的蒽醌类化合物、糖类、氨基酸、有机酸、酶类、纤维素、活性物质、多种微量元素等有效化学成分]3[。

此外,芦荟鲜叶中还含有在美容保健、医疗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天然生物水——“黏液”(滑水)。

1.1 蒽醌类化合物]4[蒽醌类是具有高度活性的酚类化合物,在芦荟有机活性成分中占主要位置,在芦荟渗出液的干物质中约占9%~30%,包括芦荟素、芦荟泻素、芦荟苦素、芦荟乌鲁辛、芦荟酊、芦荟熊果甙、芦荟咪酊、芦荟甙、异芦荟甙、B-芦荟甙、芦荟大黄甙、芦荟大黄素等20多种。

其中,芦荟素是最基本的成分之一,有致泻作用,临床上用于肛肠病的治疗;芦荟大黄素促进大肠部位蠕动,对便秘和痔疮有特殊疗效。

体外抗菌试验表明,芦荟大黄素对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内的杆菌、链球菌、球菌等细菌和念珠菌、癣菌等真菌,以及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的活性及传染力均有抑制作用.其还可能通过诱导神经外胚层肿瘤细胞的凋亡而有效抑制神经瘤细胞的增殖;芦荟酊具有抗菌性;芦荟咪酊具有破坏癌细胞、抗肿瘤的作用:芦荟乌鲁辛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很好疗效;芦荟大黄甙帮助排除人体内污物,净化血液,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和血液的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和脑溢血的发生]135[-。

不同品种芦荟所含的蒽醌类化合物的数量有较大的差异,分析表明,中国中华芦荟所含的蒽醌类化合物含量高于美国蕃拉芦荟和日本木立芦荟]14[。

1.2 糖类芦荟多糖是一大类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大分子化合物,主要由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组成,其中以甘露糖(60.73%),半乳糖(16.42%),葡萄糖(9.16%)含量居多]15[。

芦荟叶肉中的粘性物质以甘露聚糖为主,但不同品种芦荟中组成多糖的单糖摩尔比不同]6,5[。

多糖的成分和含量随着芦荟品种、采收季节和生长地区不同而异。

通过对木立芦荟和中华芦荟中碳水化合物的组成进行比较分析可知,木立芦荟是一个以半乳糖为主的,兼有甘露糖、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分的中性杂多糖,而中华芦荟多糖则是以甘露糖为主,半乳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及葡萄糖醛酸为辅组成的酸性杂多糖。

研究表明]16,1412,75,3[--,多糖能够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生物合成,调节细胞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并能够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起到抗肿瘤作用, 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芦荟多糖特别是甘露聚糖能显著减轻癌症、艾滋病症状和减少病症的感染, 因此对癌症和艾滋病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王蜀秀等]3[从中华芦荟中分离 3种多糖A60、A90a 、A90b ,并推断出A60、A90b 的结构为甘露聚糖,而且证实A90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增殖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作为抗肿瘤的辅助药,在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芦荟叶肉中的黏液也是一类多糖物质,研究明确了这种黏液对于防止老化和治疗慢性过敏症是非常重要的成分。

粘液素存在于人体的肌肉和胃肠粘膜等处,使组织富于弹性。

构成人体细胞的黏液素如果不足,肌肉和黏膜就丧失了弹性而僵硬老化,细胞逐渐衰弱而失去对病原菌和病毒侵入的防御力,因此,黏液素具有壮身强精的效果。

芦荟中含有大量的黏液素,抹在皮肤上增加了保水力,有效成分黏多糖得以被人体迅速吸收,帮助人体加速细胞分裂,促进组织代谢。

人们推测,这也许是芦荟能治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芦荟化妆品的良好功效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黏液素的作用]5[ 。

1.3 氨基酸芦荟叶片中蛋白质的干重含量约为9.5%.经水解后可以产生19种氨基酸]17[。

芦荟汁液中游离氨基酸和芦荟素的含量高,且这些氨基酸中包括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的精氮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氮酸、色氮酸和缬氨酸8种必需氨基酸。

如果必需氨基酸缺乏或供应不足,将直接阻碍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损害人体健康。

由于芦荟中各种氨基酸含量的组成比较平衡,所以芦荟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保健食品。

1.4 有机酸芦荟的根、茎、叶中均含有多种有机酸。

其中,已检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硬脂酸、十五烷酸等饱和脂肪酸,另外还含有琥珀酸、苹果酸、异柠檬酸、水杨酸等多种有机酸。

这些有机酸大多与钾、钠、钙等离子或生物碱结合,以盐的形式存在。

芦荟所含的有机酸是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中间产物,对疾病预防有利,还保证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18[。

1.5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在芦荟鲜叶中检测出丰富的可参与人体多种代谢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中, 已发现并加以确定的有钙、钾、钠、镁等大量元素以及锰、锌、铜、铁、钡、镍、锗等微量元素]19,8,5[。

这些元素中,钙、锌、磷、锗特别丰富,尤其是芦荟中的锗是以有机态的形式存在的。

从芦荟叶汁中提取的抗癌剂A(羟己基锗三氧化物)对于肺癌、肝癌、子宫癌、血液病、肝硬化等都有效果,不同程度地缓解了数以万计癌症患者的病情。

因此,芦荟中的有机锗被称为21世纪的“救世锗”]2[。

1.6 活性酶芦荟鲜汁中含有多种活性酶,已检出的有过氧化氢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植物凝血素等植物生化反应中的重要酶类。

植物凝血素能附在人体细胞上,激活人体细胞中天然的生长因子,刺激细胞内部反应,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激活补体,加快受伤组织康复和愈合,增强淋巴细胞功能,从而提高人体抗肿瘤疾病和抗感染能力]2120,65[--。

芦荟中的白介素是一种重要多肽,其本质也是一种酶,能催化免疫系统的生化过程.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增强对多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身体康复。

1.7 维生素芦荟中含有维生素A 、B 1 、B 2、B 6、B 12、C 、D 2、D 3 、E 和H 等多种维生素。

维生素和有机金属化合的结合,即医学、药物界所谓的“生物源刺激物质”,是组织中增强生化过程的化合物。

由于芦荟具有稳定剂和湿润剂的功效,同时含有维生素B 2、B 6、B 12 等多种成分,具良好的护肤作用,对皮疱、痣、斑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8,65[-。

吉林大学酶工程实验室研究认为,芦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较高,具有抗衰老、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功效。

该实验室还测知芦荟中含过氧化氢酶和组合多肽。

过氧化氢酶是一种抗衰老酶,组合多肽是优良的化妆品,其中含有芦荟多肽和芦荟黏蛋白水解物]18[。

2 展望我国对芦荟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始于2O 世纪80年代初,主要集中于对芦荟的自然分布、植物学特性、生态环境、栽培繁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而在化学组成、有效成分、产品加工工艺、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试验研究较国外起步晚,差距明显。

目前对于芦荟所含化学成分已有较多的了解,但对各类成分的药理作用了解不多。

对各类成分化学生物活性的稳定性研究不多,然而许多临床上成功的应用已经预示着芦荟在治疗上的价值。

随着对芦荟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了解,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芦荟产品将会出现,在我国应用了上千年的传统中药芦荟将呈现出新的生命。

目前,芦荟作为原料或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饮料、食品和化妆品领域],市场前景看好。

其活性组分的分离、结构鉴定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其药性机理和药物开发,特别是在抗肿瘤和防衰老等方面的理论及临床应用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1]杨大庆.芦荟的药用机理研究[J].陕西中医,2004,25(7):641-642.[2]侯冬岩,回瑞华,李铁纯.芦荟的研究进展[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4(3):54—59.[3]王蜀秀,温远影,王雷,等.芦荟多糖的研究[J].植物学报,1989,31(5):389.[4]周建青,郭珍,李林.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的提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07.[5]方仲根.芦荟的活性成分与疗效作用[J].热带农业科学,1999(1):59—62.,[6]万金志,乔悦昕.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研究[J].中草药,l999,30(2):l51-153.[7]赵明敏,鲁红学,张长青.等.芦荟多糖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081—1082.[8] 倪同汉.芦荟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民间医药杂志,1999,37:81.[9]Hutter JA,Sahnan M.Stavinoha W B.et a1.AntiinfammatoryC—glucosyl chromone from Aloe barbadensis [J].J Natural Products,1996,59(5):541—543.[10] Okanura N,Hine N,Harada S,et a1.Three chromone compo—nents from Aloe vera leaves[J].Phytochemistry,1996,43(2):495--498.[11] Danielsen K,A ksnes D W.Studies of some anthraquinones from rhubarb[J].Magn Reson Chem,1992,30:359.[12]Arosio B,G o N,Fusaro L M P,et alAloe—emodinquinone pretreatment reduces acute liver injury need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 [J].Pharmacol Toxicol,20oO,87(5):229—233.[13]Sehiller L R.The theory of constipation[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l,5(6):749.[14]李锦馨.冯梅.芦荟的药用功效及其开发利用[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9,20(4):75—79.[15]季宇彬,邹翔,高世勇.芦荟多糖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377—381.[16]贾季潋,高一翔.中国芦荟凝胶多糖的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l993,7(1):7—10.[17]刘慧民,孙弘.芦荟不同品种中水解氨基酸的定性定量分析[J].中国林副特产,2000,54(3):7.[18]邓军文.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0,18(20):76—80.[19]谢立群.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芦荟中锰、铁、铜、锌、镍、钴[J].分析化学,2001,29(4):489.[20]添田百枝.芦荟治疗百例[M].黄海鸥,译.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21]高文远,肖培根.芦荟叶片过氧化物酶与可溶性蛋白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11):653—65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