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合作社发展道路的分析与启示

农业合作社发展道路的分析与启示

农业合作社发展道路的分析与启示
摘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各地正在大力推进的重要工作,也是世界
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目标。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和合作社发展的经验、
模式的分析,总结农业现代化中的合作社发展规律,在更宽广的视野上进行比较,得出推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道路集体经济合作社启示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各地正在大力推进的重要工作,也是世界各国农业发
展的共同目标。

分析研究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和合作社发展的经验、模式,总结发
展规律,在更宽广的视野上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明确我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合
作社的方法路径,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世界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发展合作社经济的重要性
1.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农业社会时期,以满足人们的温饱
需求为核心,主要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增长,不断扩大耕种面积和劳动力投入,丰
富农业生产经验,增加农业产品供给。

第二阶段,工业社会时期,以满足人们的
健康需求为核心,主要追求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在解决了生存的基础上,如何吃
得有营养,副食品、肉蛋奶多一些,大规模、机械化、标准化成为农业生产的选
择和方向。

第三阶段,后工业社会,以满足高品质生活为核心,主要追求有机、
生态、休闲农业,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
国正处在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时期,高端、优质、有机、休闲农业的市场
广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世界农业发展的三种模式。

一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的
地多人少的发达国家,选择了发展大规模家庭农场为主的农业发展道路。

二是以
日本、荷兰、以色列等国为代表的地少人多的国家,选择了发展小规模家庭农场
的精细农业道路。

日本、韩国通过农协提升农民、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三是以德、法、英等国为代表的资源禀赋状况介于前两类之间的国家,选择了发展适度规模
农场的精准农业道路,通过合作社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在世界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合作社的普及和高度发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农业合作社下连
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上联农业龙头企业,外联政府的农业政策,对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3.在比较中把握农业发展规律。

世界农业现代化道路表明,合作社可以组织
农民、对接政府和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组织起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世界农业现代化进程要求合作社要走规模扩张、多元经营、新型合作的道路。


过对农业发展阶段和三种主要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大多地方可借鉴日本为
代表的东亚模式和欧洲模式,发展精细化、精准化、精致化农业。

无论是欧美还
是日韩,合作社在推动农民组织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因此,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组织作用,是我国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衔接的重要抓手。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合作社是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农业政策、组织发动群众、实现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的不同路径
1.苏州农业发展的“股份合作经济模式”。

进入21世纪后,城市化、市场
化加快发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不明、农民承包土地分散经营、农民组织化程度
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

苏州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恢复其“合作经济”的本质属性,农村集体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2001年苏州开始以农村集体资产
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民承包土地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民生产经营方式的股份
合作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合作”,推动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
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走专业
合作社道路,促进富民强村。

苏州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农民走上了“户户有
资本、家家成股东”的新型共同富裕之路。

2.中国乡建院的“内置金融”模式。

认为土地集体所有制和村社共同体制度
是中国立国之本,必须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改变农村组织低效、金融无效、产
权无效的现状。

将农村资源、资产、资金集约经营起来,产权交易起来,在村集
体共有产权下实现村民“多权分置,混合共享”的中国特色农村产权模式,使广
大村民真正拥有可靠的财产性收入。

当地党组织和政府是乡村改革的领导者,村
党支部和村社共同体是主导者,村民和社员是主力军。

提出“四权统一”,指农
村产权、财权、事权和治权的统一。

“三位一体”是指村社经济发展、社区建设
和社区治理的三种职能于一体。

“一个体系、两个平台”,一个体系,即一村四
社及联合社体系。

“四社”指合作社下设资金互助社、土地合作社、房宅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在镇一级建立综合性农民合作社的联合社。

“两个平台”,即农村
产权交易线上线下平台。

稳妥运行,持续用力,将农村打造成有实力、活力的集
体经济共同体。

3.毕节的党组织领办集体合作社。

贵州毕节在全市范围实现了党组织领办集
体合作社,有三种基本形式: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乡镇党委统领合作社、
县委统领的县乡村三级联办的合作经济实体。

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各县都有龙
头产业,比如,黔西县政府直属农投公司与贵州黄牛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公司,为
合作社提供小牛犊,并提供酒糟饲料和配置精饲料,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各村合
作社承接养牛环节。

在这个产业链条中,县委统领的县乡村三级联办的合作经济
实体发挥了主导作用,乡镇党委统领合作社发挥了主体作用。

县乡村领办的合作
社在产业链条中发挥各自的作用,有着各自的责任,扬长避短,协同发展,产生
了综合优势。

我国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各地的自然、人文、经济发展不同,集体经济
合作社表现为不同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都离不开党建引领、组织起来、合作
发展的基本要素,不同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社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三、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启示
1.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共同特征。

国内外农业现代化的规律表明,合作社
道路是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共
同特征有:一是发挥党支部领导作用,把党组织嵌入合作社治理结构中,合作社
性党、理事长在党、决策权归党,保证合作社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是通过利益联结,把群众组织起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村民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三是把村里的资源、资产、资金整合起来,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股份化企业,实
现村里沉淀资源的活化运营,参与市场竞争,实现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四是作
为国家农业政策的承接主体,把乡村振兴的各项措施任务落实到位,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信息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

2.把握好集体经济合作社不同发展阶段重点和方向。

实现集体经济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好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风险、重点和方向。

从不同地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历程看,主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初创阶段,学习调研、广泛发动、科学论证,单项目、低成本技术起步,勇于走出集体经济合作社的第一步。

二是成长阶段,整合协调党组织、入社群众、生产要素、扶持政策、外部资源等,经过磨合期,爬坡过坎,经营运转顺畅,坚持走出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的困难期。

三是升级阶段,随着规模扩大、竞争加剧、技术更新加快,要及时实现合作社模式升级,提升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延伸产业链,在纵向横向联合中不断创新发展,走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壮大期。

合作社发展要认清自己的发展阶段,明确局限和困境,主动作为,防范风险,从规律的高度推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作者:范厚广,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委党校高级讲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