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学会分析试卷的方法,查缺补漏,巩固知识。
2、总结答题规律和方法,形成规范的答题思路,提高理解能力。
3、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树立科学的应考观,培养他们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挫折面前不气馁的良好心理品质
学习流程:
一、自主改错:针对自己的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缺陷造成的,还是能力不足造成的,还是不良习惯造成的,还是心理素质造成的。
用不同颜色的笔将错题彻底改正,能自己改的自己改,自己不能改的在小组内部寻找帮助,改错后仍然感到困惑的题目要特别标识,以便集体展示时寻求解决。
力争在2 分钟之内将所有错题改正并理解记住。
出错较少的
同学改完错后则重点研究一下与所考题目相关的其他知识点,试着自己出题考考自己,过
一会儿也可以拿出来考考组内其他同学
二、错因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对于材料题分析思考问题角度不全,步骤不清晰。
3、表述不完善,最后的表达式写法混乱审题不细心,书写有时出错
三、小组合作,分组交流:小组内讨论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认识到自身不足,缩小差距,相互借鉴学习。
提醒:一定要研究说出解答该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及解答该题目的关键、技巧,说出该题的解题思路,解题规范要求,并要联系由该题目所想到的其他相关知识
四、交流展示:要求:1、现在我们一起将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集体交流,看看哪一个
小组的成果让大家受益最大2、提醒大家要注意倾听,找准机会可以质疑、补充
五、师生共同归纳做题思路
选择题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判断式(否定式)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注意用排除法
(二)主观性概括选择题,一是根据社会或时代特征判断。
二是根据题干提供的多个信息对四个选项分析,是否能全面概括。
(三)、排序型选择题,①首位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然后看选项中以这
一史实序号为首的选项,就可以迅速地选出答案。
②首尾结合法,按时间顺序找出最早和最
晚发生的一件史实,根据其序号即可选定正确答案。
(四)、比较型选择题,解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熟知,其次对史实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最后对应选项,得出答案。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
有时比较的内容较复杂,可使用选项对应法,用选项对应历史事件。
(五)、材料式选择题,破解法:一解答文字性,要注意认真阅读材料,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
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二、图表性:审清图表的数字、文字
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
一、读。
带着问题读材料,先看问题,后读材料,明确目的,节约时间。
二、想。
想材料和设问中的相关点,与课本的相连点,分清依据材料回答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还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三、答1、问什么答什么。
2、语言简练,条理清晰(见分答题)。
3、书写认真、工整、规范。
六、中考预测
材料一
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较有远见的贵族
都赞同把农奴从以往一向将他们束缚在小块土地上的契约中解放出来。
这样,贵族打
算将小块土地上联成一片,采用有效、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并仅仅雇佣他们所需要的从
前的农奴做散工,……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世能在1861 年3 月1 日颁
布废除……的法令。
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有过犬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
因此,当日本在19 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
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920-1921 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
1921 年2 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
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
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出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
材料四
在1932 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
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材料三、四均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19 世纪60 年代,俄国和日本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了什么改革?其影响有何共同点?(3 分)
(2) 材料三、四中,苏俄和美国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什么措施?各自的特点是什么?(4 分)
(3) 从上述材料中,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