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汉卿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关汉卿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对传统的颠覆一一论关汉卿杂剧的女性观。

吕创辉摘要: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被誉为“伟大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家”。

他的剧作塑造了一批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富有人文主义的情怀,为受压迫的女性争取自由解放呐喊助威,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试图从关汉卿剧作在女性观方面对传统的颠覆和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关汉卿剧作女性观颠覆传统古来才士千千万,像关汉卿这样的有几个?在中外戏剧史上,像关汉卿那样把一生的主要精力和才华都倾注于民族戏曲艺术事业,并以63部剧作(留传至今18部)闻名子世的剧作家,实在难找第二人。

被誉为“伟大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家”的关汉卿不仅以剧作的蔚为大观而闻名,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作品中自始至终贯穿的人文情怀。

他笔下的诸多女性形象体现了他对传统的颠覆,而且这种颠覆已经被历史证明了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

一、关汉卿剧作在女性观方面对传统的颠覆(一)以满腔热情赞美讴歌社会最底层的女性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人格和社会地位可言。

孔子的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犹如“鸣鼓而攻之”的进军号令,什么“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张张罗网铺天盖地而来,使得妇女失去了应有的人格和自由。

至于女性中的妓女、丫头、寡妇,她们的地位就更低,遭遇就更惨,甚至于被排斥在社会之外。

关汉卿的剧作,无论是公案剧还是爱情风月剧,大多是以社会最底层、地位最低微的女性为主角。

这类人物尽管出身微贱,但关汉卿在作品中对她们表达出了最真挚的感情,在作品中赋予这些人物鲜明的人文精神,浓彩重墨地体现了这些女子的正义感、追求自由平等、有同情心、互助互爱、勇敢智慧、富有主见和个性的高贵品格。

从关汉卿剧作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来看,不管是名门闺秀还是青楼妓女,不管是寡妇还是奴婢,从未见关汉卿调笑戏弄她们的笔墨,有的是深切的同情、真诚的爱护,以及对她们人生品格和聪明才智地热情赞美。

像《救风尘》、《窦娥冤》、《调风月》等剧作的主人公赵盼儿、窦娥、燕燕,一律是女性。

赵盼儿妓女出身,窦娥是位小寡妇,燕燕是大户人家的丫头,她们都成为关汉卿热情赞美讴歌的对象。

赵盼儿深明世故,精明干练,面对狡猾多诈的花花公子周舍,连施巧计多次挫败了他,解救出了被其拐骗的义妹宋引章。

窦娥侍奉婆婆至孝,面对严刑拷打不屈服。

燕燕大胆泼辣,敢于反抗主子的欺骗和玩弄……1 05文磐芝文学研究专题关汉卿剧作刻画人物的着眼点不是社会底层妇女们的悲惨遭遇,而是着力表现她们在悲凉境况中反抗的勇气和胆量,以及她们如何冲脱“奴性”的枷锁,追求“人性”自由的聪明和智慧。

怀满腔的创作热情并且专一地倾注于地位低微的人物,特别是受着重重压迫的妇女,在中国文学史上关汉卿是第一人。

(二)打破封建社会传统的“男尊女卑”模式在关汉卿的剧作中,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在努力打破封建社会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模式。

女性备受摧残的社会现实使关汉卿决定用杂剧为天下妇女鸣一鸣不平,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呐喊助威。

关汉卿在两性角色的塑造上,体现了一个鲜明的倾向:写女性优于男性,美于男性。

这首先表现在男女双方社会地位的对比上。

例如《拜月亭》中的女主人公王瑞兰,列祖列宗皆贵为王,其父王镇又任兵部尚书,而男主人公蒋世隆则只是一个落难的穷书生而已。

再如《四春园》中,王润香是富家闺秀,而李庆安只是一个家道衰落的穷小子。

关汉卿的女优于男倾向更大程度上表现为妇女性格出现的新因素上,她们表现出男子所远远不能企及的胆量和见识。

关汉卿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娼妓丫头,都带有几分野性和辣味,一个个都是对贞淑柔弱等封建妇德的反叛,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她们不再是男人的附庸物,没有丝毫攀援人格。

相反,女胜于男,表现出她们强烈的自尊意识、自强精神和自立能力。

像在《望江亭》第二折中,自士中接到家母来信后一筹莫展,无计可施,而当谭纪儿在弄清事情真相后,立即抖擞精神,满怀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勇气:相公,你怕他做什么!你道他是花花太岁,要强迫的我步步相随。

我呵,怕什么天翻地覆,就顺着他雨约云期。

这桩事,你只睁眼儿觑者,看怎么的发付他赖皮顽骨!跟炙手可热的权贵交手,一个柔弱女子竞胸有成竹,而男子则显得异常懦弱。

《调风月》中的燕燕身为奴婢,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也表现出敢争敢斗的豪情。

杜蕊娘当听说韩辅臣又缠上另一个粉头时,则毅然与之决裂……这种自信、刚强、富于胆识的女子在关剧中随处可见。

在文学史上,男女作家大多是按照男性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和理解来描写女性的。

这些作家笔下的女性,往往没有摆脱对男性的依附关系,没有树立起独立的、自主自尊的人格意识。

像在唐传奇《会真记》中,莺莺在张生即将远去的前夕,自知将成永诀,却只能恭貌怡事地叹息:“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也”,既不敢怨又没有恨。

即使如《柳毅传》中的龙女三娘,出身并不微贱,但作为男子的对立面,心理上还是卑弱的,她被夫婿厌薄,惟有流涕。

在男女关系方面,关汉卿对“男尊实卑”的反拨,无疑具有创新的价值。

二、关汉卿作品对传统颠覆的原因分析(一)时代原因和关汉卿个人生活道路的影响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是知识分子地位十分低下的时代。

元代除太宗九年(公元1237)举行过一次科举考试外,直到仁宗元年(公元1314)才恢复科举制度,中间75年废除科举。

科举制度的废而不举杜绝了关汉卿的进身之阶。

他想排遣内心的苦闷和幽愤,他不愿意像陶潜、阮藉等魏晋名士那样以“自然”同名教相抗衡,追求个体人格的自由;也不愿意像唐宋文人那样“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发泄功名失意的情怀:由于社会的发展,都市的繁荣,没有战争动乱的干扰,关汉卿更不愿意像孟浩然等人那样过起隐居出万方数据-k"雌文学研霓专题朱白清散文中勾勒女性形象的文化原色。

毕金林摘要:散文大师朱自清,以一个男性对女性独有的情愫和细致入微的审美情感、态度和方式,用特有的文化原色描绘了一道自然而优美的女性风景,构建了朱自清散文“独特的自我”的艺术风貌,并穿越时空的隧道,成为人类恒久的向往。

关键词:朱自清女性文化原色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散文大师。

他的散文,语言洗炼、文笔秀丽,呈现出优美、自然、细腻、流畅的风格。

最为突出的是,他以一个男性对女性独有的情愫或以女性对生活细致入微的审美思维方式、情感和态度,用特有的中国文化原色,描绘了一道自然而优美的女性风景,构建了朱自清散文“独特的自我”的艺术风貌。

一、女性形象的塑造朱自清的散文以独特的艺术眼光、赞美的态度去描写女人,描写“女人中最为艺术的”,表现“女人的艺术的一面”,把女性社会性的特质与自然美的因子完美、生动、自然地契合,再现了至纯至洁的圣灵形象和真善美的艺术精灵,构成了一道靓丽的女性风景线。

在以写人为主的散文之中,作者遵循“艺术的女人便是有着美好的颜色和轮廓动作的女人”的标准。

《阿河》中,作者运用了一系列新颖的比喻、奇特的夸张、微妙的通感、广泛的联想,饱蘸感情地塑造了阿河这样一个艺术的美人:一个女佣人,“生平仅见”的美人,一张小小的圆脸,如正开的桃李花;脸上并没有笑,却隐隐地含着春日光辉,像花房里充满了蜜一般;……两颊的曲线,甜蜜可人,白中透着微红,润泽如玉。

她的皮肤,嫩得可以掐出水来了,她的眼像一双小燕子,老是在春水上打着圈儿……她习IIJL,步路走得又敏捷,又匀称,又苗条,正如一只可爱的小猫。

她两手各提着一只水壶,又令我想到~条细细的索儿上抖索精神走着的女子。

”在写景散文中,作者没有描绘完整的女性,而是用拟女性的手法写景。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柳树,它们那柔美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膀,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月儿披着的发。

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

”作者以美人的臂膊、女性的披发、姑娘的羞涩去比喻柳枝、柳丝、月亮,形象别致。

它所呈现的柔和的曲线,被英国画家威廉〓荷加斯称为一切线条中“最美的线条”,是“美的顶点”,因为“它引导着眼睛以一种爱的人性去追逐它们”①。

〓《荷塘月色》写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写流水“脉脉”,所有这些都赋予景色以女子的美态和深情。

《春》写世的生活;而是以“烟花路”和“闲坐地”同龌龊的仕途相对立,以此来排遣自己内心的忧愤不满。

所以,关汉卿有了密切接触社会底层妇女的良好机会,也更能够同受压迫没地位的妇女在心理上产生“同病相怜”的共鸣,这些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为他的创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元代的文网松弛,不可能制造文字狱,这更为关汉卿的创作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因此,关汉卿在剧作中敢于肯定妇女的自然情感和欲望,追求自由放纵的人格,并以此来反对封建的伦理规范和藩篱,从而达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阶层在人性追求上所能达到的最大叛逆程度。

(二)关汉卿的创新人格无疑,关汉卿是极有才华的。

但在异族统治、民族歧视极为残酷的元代,敢毫无顾忌地热情赞美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敢无情地揭露世道的黑暗,敢淋漓尽致地对传统进行解构、颠覆,显然,单靠才华是无法达到的。

还必须要求作者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品格,更重要的是要怀有一种洞明世事人情并同情疾苦的人格。

关汉卿的人格品质可以从他的散曲《不伏老》中得到印证:“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多么坚强!好一个百折不挠的关汉卿!关汉卿的坚强品格是一种建立在与民问艺人共呼吸同命运的基础之上,以强烈的艺术追求为核心,以刚强勃发的“不伏老”精神为动力的创新人格,这种伟大而独特的人格使得他敢于冲破传统习俗的强大压力,以反其道而行之的勇气和光明磊落的博大胸襟去开拓文学艺术的广阔天地。

同情疾苦,颠覆传统,为受压迫的女性争取自由解放呐喊助威的关汉卿是深受人民尊敬和爱戴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开创性的价值,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注定是要名垂青史的!参考文献:[1]周国雄.关汉卿艺术范式阐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关汉卿.关汉卿杂剧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3]陈毅.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周年纪念大会题词[J].关汉卿研究(第1辑)[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4]吴国钦校注.关汉卿全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吕创辉,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卫生学校讲师)1 06 万方数据对传统的颠覆——论关汉卿杂剧的女性观作者:吕创辉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卫生学校刊名:现代语文(文学研究)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年,卷(期):2007,(7)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4条)1.周国雄关汉卿艺术范式阐释19972.关汉卿关汉卿杂剧集19983.陈毅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周年纪念大会题词19584.吴国钦关汉卿全集1988摘要:关汉卿的杂剧极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和人生际遇,为人们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