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医疗市场发展趋势与对策

现代医疗市场发展趋势与对策

关于当代医疗市场发展趋势与对策
一、背景分析
当代医疗市场随着我国进入WTO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1、市场发生了变化
(1)改制风潮,瓜分了医疗市场蛋糕。

国外医疗集团大举进军中国,并购国有医院;国有改制企业化、民营化已成加速趋势;民办诊所、门诊雨后春笋般涌现,加剧了市场竞争。

(2)鱼目混杂、竞争无序。

为生存,广告战、价格战、服务战导致市场利润空间变小,即将进入薄利时代。

逼各大医疗机构,医院调整战略,走规模经营扩张之路。

(3)病人心理发生了变化。

病人对广告宣传、医疗服务由盲从变得理性;由羞羞答答地接受变得挑剔、成熟、老练,广告效果大打折扣,高收费遭到质疑。

人们只信事实。

唯有“药真价实,确有疗效”才能吸引人,赢得人心。

(4)病人需求发生了变化。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开始关注提高生活质量,追求健康人生。

人们走进医院,有四个方面需求:
健康需求——为治病疗伤(精神、心理伤害);
生活需求——为青春永驻、长寿安康、生活质量、情趣提高;
时尚需求——健康完美形象,享受健康人生;
防疫需求——预防疾病、检查预防,抵抗传染和污染。

2、社会需求发生了变化
(1)社会高龄化。

关注老年慢性病治疗、康复治疗、老年综合症、心理治疗已成为重要课题。

(2)生活、工作压力增加,中青年男女健康、保健、心理医疗已成健康人生主题。

(3)环境恶化,关注少儿身心健康,预防和疾病治疗已是社会责任、时代要求。

3、现代医学发展变化
第一,由有病求医到预防保健医疗——亚健康病带动了食疗、衣疗、理疗、保健、运动休闲、精神康乐医疗项目发展。

第二,由传统治病先治根到现代治病先治心——向人性化尊重、人文关怀,学科边缘性、专业性、特殊性方向变化,出现医疗科室细分、专病专治、特病特治,养疗结合,集“预防、保健、医疗”三位一体化新格局。

第三,由传统药疗、医疗向现代“生物技术、光电技术、离子技术应用、中西医结合、人机结合、药术结合”综合治疗体系方向发展。

4、病种系列发展变化
在传统病种系列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病种系列。

如:
时代病——富贵病、贫困病、时尚病(美容、减肥、康复、保健)……
社会病——心理、精神性疾病、身心伤害、男女性病……
环境病——空调病、污染病、传染病、职业病……
5、学科发展变化
生命科学、生殖医学、男性科、妇科、中老年病和普科等学科创新不断,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二、医疗行业竞争特点
1、仍然以区域性竞争为主体。

2、患者“方便就医”的要求,决定了医疗服务辐射范围形成零散型竞争特点。

3、医疗市场将由医院孤军奋战变为“药品——医疗——科研——市场”四位一体一条龙“产业链”。

谁先建成产业链,谁取胜。

由此,必然形成“药品、科研、医院”资源共享、合作开发市场、优势互补、共同竞争的局面。

4、市场变化带来行业竞争由广告战转向“人才、技术、市场”三大竞争。

其核心是“诚信+服务”。

可以说,一场以打造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人才、技术争夺和以个性化诚信服务为特征的市场争夺战已拉开了序幕。

三、行业竞争动态
据国内医疗行业情报调研和省内二十多个医院、门诊实地察看,各大医疗机构、各大医院都在做战略调整工作。

1、开始注重市场开发,成立专门机构,招聘市场专业人才,从事市场战略研究、网络建设、开发工作,由等客上门到请客上门。

2、以适应社会、病人需求、引导医疗消费为目标,医疗项目科室细分,专病专治各具特色,尤其注重人性化特色医疗服务项目创新、开发和规范化医疗。

3、诚信为民。

靠正规医疗、诚信服务争取人心,而非急功近利,都在做中长期市场争夺,人才争夺工作,树立医院“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形象,打出“党政工团”招牌旨在市场心理战。

4、市场定位。

不少医院打出平价医院招牌,调整价格,实行部分项目检查、化验检查免费,预示着利润空间缩小、对病人优惠程度、范围加大。

5、规模经营。

不再局限于某个或几个专科,实行“以专为主,普专结合”的经营模式,适应市场规模经营的需要。

四、经营管理与发展对策
1、体制创新
逐步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公司总部实行董事会即董事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下属各机构实行执行董事(总经理)领导下的院长分工责任制。

2、改革经营管理机制
(1)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三级管理。

董事会管决策——董事长履行董事会职能;
“三权分立”总经理管经营——执行董事会决议;
财务管监督——在董事长领导下对下属机构进行经营财务审计。

“三级管理”: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下属机构负责人
(2)公司对下属机构实行“宏观管理、微观放开、计划调控、严格监督”,“大统一,小自由”的分级负责制。

公司控制两头,一是“人、财、物”资源;二是计划指标。

公司定战略、定目标、定计划,逐级分解落实,明确责任、权利,定期检查,审计监督。

(3)转变职能
公司对下属机构:由管事为主过渡到管人为主。

主管下属领导干部任用考核、绩效考核,不干预其日常经营活动。

由管过程为主过渡到管结果为主。

不管经营过程,只管要结果:“任务+利润”;市场增长率;创新开发项目增长率;团队核心竞争力/整体实力提升;医院固定资产和品牌形象等无形资产增值。

对“过程”实行典型交流、引导发展、计划调控。

3、发展战略调整
·实行理性扩张和战略收缩,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

·利用医疗改制和地方政府招商契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选择2~3家投资环境好、有发展前景的中型医院,以租赁、联营、控股等经营方式进入,为适应市场规模经营,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发展打基础。

4、经营战略调整
·由靠外延扩张要效益向壮大内涵要效益,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形与无形”资产,向医疗前沿纵深发展,扩大规模,走“大专科、小综合”发展道路,满足社会发展对医疗项目日益增长的需要。

·推行内部市场化目标责任经营管理,把各机构办成“成本控制中心”,逐步发展成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使整个集团步入规范、有序、持续、稳定增长、良性
循环发展道路。

5、建立创新机制,以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主体,建立科技项目创新、技术推广体系,鼓励专家团队和专业人员大胆投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项目创新、服务创新、走“高、精、尖”技术发展道路。

6、今明两年,注重初期市场投入。

招聘得力的医疗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建立医院营销体系、市场网络和运作机制,尽快把握市场主动权,挤占有限的市场份额。

这是医院生存发展的根基。

7、建立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市场营销人才”为主体的培训中心,加大市场营销队伍、医疗队伍素质培训,经营理念、技巧培训、项目创新推广专业培训,后勤队伍经营管理技能培训,尽快提升全员整体素质,以适应公司发展需要。

8、建立激发人力潜能和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励/创新机制,让每一位员工看到公司的发展前景和个人努力方向,靠机制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整体核心竞争力。

9、完善薪酬待遇、奖励制度
·实行“岗位技能等级工资制+绩效奖励+专家补贴”的薪酬制度,以体现“公正、公平”原则和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原则。

·加强人力绩效考核,按专业技能高低、现实表现、贡献大小、区别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适时地给予合适的薪酬待遇,使管理型、专家型人才价值及其所做贡献得到认可和尊重。

五、建立监督管理体系
在董事长、总经理领导下组建精干的管理职能机构,从上到下,形成强力监管体系,保障公司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的实施。

1、监督体系
·以人力资源部为主体——下属机构人力资源部为基础建成人力资源管理、定员定编、干部、员工考核、任用、晋升事务监管体系。

·以计划财务部为主体——下属机构财务室为基础建立经营、计划、供应、财务、
监督、审计监管体系。

2、管理体系
以公司办公室为主体,以下属机构办公室、医务科、经营管理部门为基础,组成分级管理、培训、督促检查、经验总结交流引导,管理咨询、服务、组织协调、分类指导经营管理体系。

结论:当代医疗市场竞争虽然日趋激烈,但只要理性对待,有计划、有目标实施战略管理,正确决策,采取分级负责,目标明确、机制灵活经营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各级领导成员自主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全体员工,形成合力,就能迎难而上,取得市场竞争主动权,保障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