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移动机器人通信技术综述
4 国内外研究状况与水平
多机器人系统应用领域广泛。美、 欧、日等国家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就开 始对多机器人系统做了大量研究,协作 机器人学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日本对群 体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著 名的研究有 A C T R E S S 系统和 C E B O T 系 统。A C T E R E S S 系统通过设计底层的通 信结构而把机器人、周围设备和计算机 等连接起来的自治多机器人智能系统。 C E B O T 系统中,每个机器人可以自主地 运动,整个系统没有集中控制,可以根 据任务和环境动态重构、可以具有学习 和适应的群体智能。我国群体机器人的 研究起步较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 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东北大学等已先后开发出各种形式的群体 机器人系统。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以制造环境应用多机器人装配为背景, 建立了一个多机器人协作装配系统。
摘 要 移动机器人通信技术是群体机器人协调工作 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包括单机器人的上 下位机通信以及多机器人的互通信。本文概 述了移动机器人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 状,对目前在机器人通信中广泛采用的通信 方式、拓扑结构、通信协议及通信模型进行 了讨论。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通信系统;通信协议;P 2 P ; 协作 中图分类号:T P 2 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Mobile rob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domains of mobile multi-robot cooperation technologies. It includes communication of the master to the slavers and the slavers to slavers. In this paper, present situation of mobile multi-robot communication is summarized and some abroad-adopted communication method, topology structure, protocol and model at present are described, which is suitable for robot communication systems. Key words mobile robot;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protocol; P2P; cooperation
国内外对群体机器人通信的研究已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与工业机器人相 比,实用性尚有很大的差距,仍需要在通 信协作,系统可靠性,任务分解与分配等 方面继续研究,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孙迪生,王炎.机器人控制技术[M].北 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2]、谭明,王硕,曹志强.多机器人系统[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0 5 [3]、刘任平.多机器人通信研究[D].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 9 9 9 [4]、张凯.基于多智能体的机器人系统通 信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 2004 [5]、WU Hai-tao, LIN Yu, CHENG Shi-duan, et al. IEEE 802.11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J]. Comput Sci & Technol. 2003, 18
表 2 通信方式比较
表 1 通信拓扑结构比较
008 年第 5 期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r.2008
任务实时系统,它运行在环境经常动态 变化的真实世界中,为增强多机器人系 统适应环境的能力,我们希望智能体能 根据环境需要及具体任务的不同要求实现 智能体能力的动态可扩充。综合比较 C / S 和 P2P 模型,可考虑建立能支持系统复 杂通信行为的基于 C/S 和 P2P 模型混合的 模型结构。
Sun Liang1, Zhang Yongqiang2, Qiao Shiquan2 1. Personnel Division,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18 2.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个网络信号处理量下降。 对于应用层协议的研究,目前基于
多智能体的实时通信系统中,多采用 T C P 协议,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基本不发生丢包的现象。但是,这 是以牺牲系统的实时性为代价的,往往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相反,无连接的、 不可靠的、尽最大努力投递报文的 U D P 协议虽然没有差错控制、超时重发、拥 塞控制等可靠性保证策略,但这也正是 U D P 的特点所在。在基于 U D P 的通信 中,没有发送之前建立连接的过程,也 没有发送方等待确认包的“握手”过 程,但保证了 U D P 的“轻量”、快速 的特点,在网络质量较好的情况下仍然 是首要选择[10]。因此可考虑使用 T C P 协 议和 U D P 协议结合的通信协议。
信息科技
中国科技信息 2008 年第 5 期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r.2008
多移动机器人
通信技术综述
孙亮 1 张永强 2 乔世权 2 1. 河北科技大学人事处 050018 2. 河北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Summary of Multi-rob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5): 607-614 [6]、谢云,杨宜民.基于CSMA/CA的自主足 球机器人通信子系统设计与实现[J].机床 与液压.2005, 3: 23-25 [7]、HU He-fei, LIU Yuan-an, LI Shu-lan. Estimation Algorithm of Contending Stations Based on Improved DCF Model in IEEE 802.11 [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004, 11:44-49 [8]、JI Xiao-fei, FAN Ge. Using CSMA/CD for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J]. Journal ofS hanghaiJ iaotongU niversity( Science). 2004, 9: 25-28 [9]、李智军,周晓,吕恬生.基于群体协作 的分布式多机器人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 现[J]. 机器人. 2000, 22(4): 300-304, 328 [10]、王慧,颜国正,高志军.基于TCP/IP的 多机器人通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3, 11(3): 205-206 [11]、刘向军, 刘世平, 张洁, 等.多Agent 系统通信与协作机制构造[J]. 机械设计 与制造工程.2002,31(2): 40-41 作者简介 孙亮( 1 9 8 1 - ) ,男,山东嘉祥人,研究 实习员,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面向对 象技术、通信系统、U M L 等; 张永强( 1 9 8 1 - ) ,男,河北井陉人,助 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技术、 通信系统,人工智能、面向对象技术等; 乔世权( 1 9 8 0 - ) ,男,河北安平人,助 教,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面向对 象技术、软件工程等。
3 基于多移动机器人的通信模型研 究
协作是多机器人系统的重要特征, 协作的实现离不开通信。在多智能体机 器人环境中,通信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要为多机器人系统提供良好的通信平台以 实现总体控制功能。
3.1 机器人通信访问协议[3,4] 针对保证实时通信的研究工作有很 多,如令牌总线、令牌环、分布式队列 双总线、光纤分布数据接口等。这些解 决方法都需要维持一个物理或逻辑环, 增加的硬件设备导致费用较高,管理和 分发很复杂,带来的系统负担将较大。 在总线拓扑结构里总线式 C S M A / C A 得到广泛应用[6,7]。C S M A / C A 的目的是 避免冲突,而不是检测冲突是否存在。 C S M A / C A 存取方式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报 文分组冲突后,仍然继续发送直至全部 结束,如果冲突各方检测到冲突后能及 时停止发送,则可使信道有效利用率得 到提高。而 C S M A / C D 协议[8,9]的存取方 式是根据上述要求改进而来的。采用 C S M A / C D 控制方式时,不足的一面 是,当各机器人发送请求的频率越高, 信号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造成整
使用显式通信的多机器人系统利用特 定的通信介质,快速有效地完成各机器 人间信息的交互,实现许多在隐式通信 下无法完成的高级协调协作策略。但由 于多机器人系统在通信的实时性、可靠 性等方面有特殊要求,所以针对适用于 多机器人系统分布式控制结构的特定环境 的通信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隐 式通信与显式通信是多机器人系统各具特 色的两种通信模式,如果将两者各自的 优势结合起来,则多机器人系统就可以 灵活地应对各种动态未知环境,完成许 多复杂任务[3]。
户进程与服务器进程进行双向通信,客 户进程间无直接通路。此模型适用于需 要集中控制的应用,中心服务器利用其 特殊地位了解各客户机的需求,这有利 于对客户进程的管理以及实现通信资源的 合理分配与调度;另外,C / S 模型结构 简单、易于实现,便于错误诊断及系统 维护。其缺点也很明显:客户进程间通 信效率低,服务器工作负荷大,服务器 性能及网络带宽是影响系统性能的瓶颈; 中心服务器的错误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 溃。
器人系统中各机器人了解其它机器人的意 图、目标和动作以及当前环境状态等信 息,进而进行有效的磋商,协作完成任 务。机器人之间的通信一般分为隐式通 信和显式通信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