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当代管理学大师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当代管理学大师

管理学思想演进——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作管理思想的一个简单脉络★真正的管理涉及四个方面:哲学(智慧)、知识(科学)、艺术(技巧)和经验(实务)。

其中的知识又分为三类:与环境无关的普适知识、与环境有关的知识、特定环境下的知识。

——德鲁克★当前的企业管理,基本上是“21世纪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流程、20世纪中期的管理流程和19世纪的管理原则”的三位一体。

——加里哈默尔★4+2法则:大多数管理实践与业绩无关,企业只要在战略、文化、执行力、组织架构这4个首要管理实践上表现卓越,并做好人才、领导力、创新、兼并与合作这4个次要管理实践中的任意2个,便能成功在握,基业长青。

他们把它称为4+2管理法则,在海外很有影响。

持续遵守4+2法则的企业,有九成以上的几率会是“成功者”。

★北宋大儒张载(横渠先生)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孙子兵法》首章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三大思想源头:●亚当斯密经济学理论“经济人”假设——泰勒、法约尔、韦伯●欧文的人本主义思想——梅奥、巴纳德●巴贝奇的管理技术分析——泰勒四种视角的管理学:●经济视角的管理学:人和资源的关系,围绕资源优化配置的工作和研究,始终是管理学主线。

经济学、数学●社会视角的管理学:“人”的管理,人与人的关系,组织与组织的关系。

契约、游戏规则。

社会学、心理学●文化视角的管理学:在文化价值标准和社会历史环境因素背景下的研究,重点在其作为要素的研究和对管理的影响。

历史学、文化学●政治视角的管理学:人、组织和国家的关系。

政府经济调控方式、制度安排等因素背景下的研究,重点在其作为要素的研究和对管理的影响。

《中国制度环境》?政治学、法学五个管理思想阶段●科学管理思想(三位先驱):工业革命下的产物●行为管理思想(人际关系学、行为科学):一战后,帝国主义阶段产物。

●丛林管理思想——“现代管理理论”:二战后。

决策理论、系统理论、管理科学等。

●当代管理思想:70年代后战略管理、文化管理、组织理论、企业再造、知识管理等●21世纪管理:创新与变革?文化与价值?管理哲学?27位代表人物:古典理论阶段3位;行为科学及丛林管理阶段12位;当代管理学阶段12位。

管理学思想发展基本框架三位祖师爷、十大门派、七种武器。

发展中贯穿着社会学、经济学思想的进步;古典理论阶段关注效率。

现代丛林阶段对管理的各个板块、职能及影响要素进行了开拓;当代管理理论都着眼于整个内外环境,针对变化提出某一角度的战略性、变革性命题。

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 西方管理学先驱 ——古典管理理论的三驾马车 ■美国 泰勒:如何提高工人的效率? 科学管理之父法国 法约尔:如何提高企业组织的效率? 管理过程之父德国 韦伯:如何提高社会组织的效率? 组织理论之父1、弗雷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又译作泰罗。

泰勒管理思想的产生背景:产业革命,大工业生产,效率低下,劳资矛盾。

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股份制与经理阶层的形成,铁路公司的管理实践。

核心问题:如何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假设:起源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

泰勒在管理实践中,开始进行作业研究和时间研究。

他最根本的贡献,是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了“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使管理学从“经验”的走向“科学”的。

代表作:《计件工资》(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贡献和概念:标准化原理 ,刺激性计件工资制,计划与执行分离原则,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等。

泰勒的追随者:1) 甘特:甘特图(Gantt Chart) 甘特曾与泰勒多年同事,共同进行管理研究。

2)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动素”)3)福特汽车:借助泰勒制实行“生产流水线”,价格降十倍,汽车改变世界。

●一个在死后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一个影响了流水线生产方式产生的人;一个被列宁推崇备至的人;一个影响了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人;一个被现代管理学者不断批判的人。

●管理元年——1886年:1886年,在美国机械师工业协会年会上,管理问题成为讨论的主题,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亨利·唐纳发表论文《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倡议发起运动把管理从工程学独立出来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从此,开始了“管理运动”。

2、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 法国1841-1925)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最杰出代表,管理学先驱之一,“一般管理理论”创始人。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因而又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

法约尔是工程师出身,在一个煤矿公司当了30多年的总经理,创办过一个管理研究中心。

法约尔管理思想的背景:法国当时的工业化形势;个人独特的管理经历;尤尔、迪潘等人的管理教育实践。

因此与泰勒从工人和车间的自下而上的研究角度不同,法约尔的研究则是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自上而下出发的,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

核心问题:泰勒解决了工人和车间的效率问题,整个企业组织的效率如何提高?法约尔关注的焦点恰恰是:什么类型的专业化和等级制度才能使组织效率最大化。

为什么是“一般管理理论”?他认为,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

这正是其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

由此,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知识可以通过教育实现。

法约尔的著述很多,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

其他还有《国家在管理上的无能——邮政与电讯》、《公共精神的觉醒》等。

法约尔理论的三个贡献:1)分离经营与管理。

企业“经营”与“管理”是不同的概念,管理包括在经营之中:企业六大活动:技术商业财务会计安全管理。

2)确立了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提出管理的五大职能(管理的定义):计划、组织、指挥(命令)、协调、控制。

●法约尔十分重视计划职能,尤其强调制定长期计划,这是他对管理思想做出的一个杰出贡献。

●法约尔认为组织职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提出了直线一职能制的组织模式.设计了一种为解决“尊重等级”和“行动迅速”矛盾的组织形式,即“FP法约尔跳板”。

●指挥职能是基于了解一般管理原则基础上的管理者职能。

提出领导八要点。

●协调职能,协调就是使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要和谐地配合,就是使各个部门步调一致。

法约尔提出周例会制度。

●控制职能就是证实与计划是否相符以便改进或纠正,法约尔提出,应有专业人员从事控制职能。

3)确立了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规则。

提出法约尔管理14原则:分工原则,权力与责任原则,统一指挥原则,统一领导原则,公平原则等。

法约尔说:“没有原则,人们就处于黑暗和混乱之中;没有经验与尺度,即使有最好的原则,人们仍将处于困惑不安之中。

”法约尔的影响:首先,法约尔是从企业管理出发,抽象出管理的职能和一般性原则,对现代管理学研究提出了总框架。

直到现在,管理学教材内容安排在很大程度上都基本遵循他的理论构架。

其次,法约尔把管理同其他容易混淆的术语区分开来,更加体现了管理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这对管理者正确理解自己的特殊职业含义很重要。

第三,法约尔提出的十四条原则至今仍然是规范现代管理活动的重要准则。

宁高宁《重读法约尔》,呼吁重视“常识”,不要被花哨的管理理论迷乱双眼。

第四,法约尔澄清了高层管理中的混乱思想,给高层管理者提出了应注意的方面。

提出了管理人员个人素质的问题。

他认为,技术能力、商业能力、财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等都以几方面的素质与知识为基础。

●20世纪初的30年,泰罗制盛行法国,法约尔并不被重视,他的理论在企业经营的实际活动中影响有限。

一直到法约尔去世前不久,“泰罗主义”组织才与法约尔的管理学研究中心合并为“法国组织全国委员会”,使得两大管理学组织联合起来,法约尔的管理思想才逐渐被法国所认识。

●在1949年法约尔的著作没有翻译为英文之前,在英语世界默默无闻。

以厄威克和古立克等人为代表的第二代对这一学派的探索(古立克的POSDCORB七职能说),主要还是一种学界的思考。

●到1950年代以后,这一学派的影响迅速扩大,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开始以法约尔理论来指导并衡量自己的管理工作,由此使这一学派成为在管理领域影响最大的学派。

孔茨以倡导和弘扬这一学派作为自己的使命。

所以,人们一般把孔茨看作这一学派的第三代代表。

●加里哈默尔说,当前的企业管理,基本上是“21世纪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流程、20世纪中期的管理流程和19世纪的管理原则”的三位一体”,看来关于管理原则,实在是法约尔的伟大贡献,万变不离其宗。

3、马克斯·韦伯(德国Max Weber,1864年-1920年)“组织理论之父”。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宗教学家。

韦伯的组织理论研究,在管理学的影响,超越了企业管理范畴,因适用于各个领域的组织,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时代的德国:工业化带来的巨变与旧有的组织制度的矛盾;大量的家族式企业;官僚制开始盛行欧洲;小规模世袭管理向大规模专业管理转变。

当时面临的核心问题:整个社会组织的效率如何提高?“理想的组织”是什么样的?韦伯的答案是:法定权力为基础,规章制度为保证的官僚组织(Bureaucracy)。

韦伯以“科层制”理论研究为起点,提出了理想的官僚集权理论(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韦伯认为尽管这种理想的官僚组织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是它代表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显示世界的重构方案。

他以这种模式作为推理的基础,用来推论在一个大型组织中应当有那些工作和应当如何从事这些工作。

他的理论成为设计现在很多大型组织的原型。

韦伯在管理学上有重大影响的主要著作有《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论官僚制度》。

主要思想:3)理想组织的观念基础:协议是理性取向的;法是抽象的规则的总体;上级的权力是制度赋予的,在制度范围内发号施令;组织成员仅仅服从于法;在制度范围内服从于上级。

●官僚、官僚制、官僚政治、官僚主义●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先驱之后的开创者——行为科学理论与现代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发端于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在战后管理学发展过程中,行为科学并没有停止脚步,独立发展成为组织行为学,尤其在领导理论和激励理论方面,从行为科学角度研究管理问题,不断发展。

关于丛林时代:战后30年的现代管理理论卢桑斯认为,过去的管理理论可分为四种:行为学说、过程学说、计量学说和系统学说。

1973年《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明茨伯格在《管理者的本质》(1973)一书中,提出有8个流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