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掌握: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 2、物质和实践; 3、世界的发展规律; 4、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5、人类社会; 6、社会发展(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总结A 、是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B 、是马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C 、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E 、是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2、实现了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具有科学性 ; 历史唯物主义同剩余价值学说一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剥削;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揭示内在矛盾,两者都指的是资本主义国家, 所以说,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性(二物质和实践物质:1客观实在性2、物质第一,意识第二3运动4、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判断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一方面处于绝对运动 ,另一方面相对静止1、实践具有物质、客观、感性的性质和形式2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客观实在性体现的是人所特有,不是其它生物,是一种能动,是改造物质世界对象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所以什么是实践,实践就是人所特有的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对象性的活动3生产实践、科学实验、社会变革意识:1、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意识证明了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原理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依赖于物质,同时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三世界的发展规律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2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事物发展过程中有偶然性, 也有必然性 (偶然指可能出现, 也可能不出现; 必然是不可避免,肯定要出现4、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是一致的5客观性、稳定性、普遍性、重复性 (所以就好理解什么是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是客观的,不会随人的意志而转移, 人们不能创造规律, 也不能消灭规律 [概念哟, 要记清楚哟, 万一说成人们能创造规律,这个说法就错了哟 ]6、辩证唯物揭示世界永恒发展的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7、一切事物都包括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8、否定的实质是“扬弃”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矛盾规律11同一性和斗争性12、同一性是有条件暂时的是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是绝对的。
(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1、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2、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表现为四个方面:实践、认知、价值、审美关系3实践的观点4、认识依赖于实践;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5、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6、认识的过程:感性——理性、理性——实践7、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具体、丰富8、理性认识的特点:抽象、概括、全面9、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表象10、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11、真理——客观事物及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12、真理具有客观、价值性(五人类社会1、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3、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三个因素:地理环境、人口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4、在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或物质生产实践5、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基本构成:物质经济、社会政治、社会观念6、社会经济结构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6-1:生产力包括: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注意是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哟6-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关系。
6-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所以,以上 6-1、 6-2、 6-3点的总和就是“社会经济结构”7、社会政治结构,把握两点、一定是政治上层建筑; B 、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核心8、国家是什么:是统治阶段进行阶段压迫的暴力工具9、社会观念:它是一种各种意识和观念以一定方式联系在一起的系统9-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主要表现 5个方面:A 、社会意识和社会发展不同步;B 、社会意识和经济发展不平衡;C 、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 、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平衡;E 、社会意识对社会具有反作用。
(掌握几个关键词:不同步、不平衡、继承、相互作用、反作用(六社会发展1、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包括: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变化要求的规律2、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最普遍的一条规律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4社会基本矛盾5、社会基本矛盾指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个很好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难道非要适应?不可能噻,没有那么完美的事情,自然就要产生矛盾,所以这个就成了社会基本矛盾,自然就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个矛盾解决了,社会就发展了6生产力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是发展的决定力量, 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 、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 、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 、是变革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概括一下: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二、政治经济学要掌握:1、商品和货币; 2、资本和剩余价值; 3、资本积累和循环;4、垄断资本 (淡淡了解一下(一商品和货币1、商品具有的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3、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价值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是:商品5、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6、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7、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商品的一般等价物8、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9、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10、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11、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是因为一方面由价值决定,另一方面受市场供求影响。
1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而且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资本和剩余价值1、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货币(注意哟,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哟2、货币和资本的主要区别:流通形式不同;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3、什么是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5、劳动力成为商品要有两个条件:人身自由, 有权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丧失生产资料导致断了生活资源来源,靠出卖劳动力6、什么是剩余价值或者说剩余价值是怎么产生的, 记住一句话: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增值过程8、剩余价值的生产分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8-1: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工作时间绝对延长 , 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8-2: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况下, 缩短劳动时间 , 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8-3:不管绝对还是相对,都是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进行的9、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9-1:不可变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9-2:可变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三资本积累和循环1、社会再生产按规模分为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3、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4、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资本积累5、资本积累的实质:无偿占有剩余价值6、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购买、生产、销售7、购买、生产、销售分别对应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8、产业资本的循环要保持连续性, 具备两个条件: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三种职能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
(三种职能: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9、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的周转10、资本周转的速度影响剩余价值的生产(四垄断资本1、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2 、垄断组织在经济中起决定作用; B 、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C 、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D 、经济上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形成垄断同盟; E 、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并没有触动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要掌握:1、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3、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一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空想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圣西门、傅立叶、英国欧文2、空想是反映早期无产者群众解放要求的社会主义学说3、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客观上唤醒工人阶段革命觉悟的促进作用4、空想社会主义有严重的历史局限性, 因为他是唯心史观, 是一种对未来人类理想社会的天才构想;未能找到建立理想社会的根本力量和有效途径。
5、科学社会主义生产的条件5-1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准备了客观的物质条件5-2:19世纪 30-40年代,欧洲工人运行,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了社会政治条件5-3是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6、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正式诞生:党宣言》7、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具有的历史意义有四点、学的历史性飞跃; B 、把社会主义运动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C 、把工人运动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D 、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合流。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