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乡学院历史系历史学:杨进成)摘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进入了火热的发展状态。
21世纪国际旅游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国际旅游人数将达15.61亿人次,旅游收入将达到2万亿美元,中国的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的国家,每年到中国旅游的人数将增至1.37亿人次。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规划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先决条件,旅游资源的开发室一项将旅游转化为产品的综合技能。
两者紧密相关,前者是条件,后者是手段。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旅游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旅游界的高度关注。
洛阳市既是文化名城又是历史名都,还是牡丹之都和河南的工业化的重要城市。
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洛阳的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因此,要抓住历史机遇,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拉动洛阳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成为消费的支柱产业。
通过河洛文化的弘扬,我们可以加大洛阳旅游的魅力,反过来,我们通过旅游的效应,又可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旅游营销;旅游资源;旅游前景第一章旅游资源的整体概述第一节龙门石窟概述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洛阳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
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第二节洛阳牡丹花会概述自隋唐以来,城都或乡间的赏花活动,逐渐形成了一种集中观赏形式——牡丹花会。
如唐代的长安;北宋的洛阳;明代的亳州、曹州;清朝的北京等地,相续是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或“花展”驰名天下。
洛阳牡丹花会是全国四大名会之一,至2011年洛阳牡丹花会成功举办29届。
洛阳牡丹花会已经成为全市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已经成为洛阳人民不可或缺的盛大节日,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
同时,业已成为企业展示实力、树立形象、宣传扬名的极佳平台和舞台。
自2011年起,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国家级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第三节白马寺概述洛阳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国外友人出资在白马寺兴建了一些具有外国风格的佛殿,包括1992年修建的“泰国风格佛殿”和2010年竣工的“印度风格佛殿”。
除此之外,斯里兰卡、尼泊尔、日本、韩国、缅甸等国家风格的佛殿也将陆续在白马寺修建。
白马寺目前占地约3.4万平方米,有大小建筑百余间。
寺院坐北朝南,为中轴对称格局,布局规整,主次分明。
寺内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凉台,两侧还有钟鼓楼、门堂、云水堂、客堂、斋堂、祖堂、禅堂、方丈院等附属建筑。
第四节关林概述位于洛阳南郊七公里,相传为埋葬三国蜀汉名将关羽首级的地方。
关林占地百亩,殿宇廊庑150余间,古碑刻70余方,石坊4座,大小狮子110多个,古柏800余株。
建筑宏伟,环境幽雅。
关林自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开始建庙植柏,清乾隆时加以扩建,如今已占地百亩,拥有殿宇廊庑150余间,古碑刻70余方,石坊4座,大小狮子110多个,古柏800余株。
关林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舞楼,前台的歇山式和后台的硬山式组合在一起,再加上歌山顶,重檐楼阁,构筑之妙全国罕见。
关林中的碑亭构筑奇巧,是典型的清代亭式建筑。
千余年来,关公被视为忠义化身和道德榜样,受到广大民众的普遍敬仰,其‘忠义仁勇’精神更是蕴涵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时至今日,关公由一位具有传统人格魅力的历史人物演变成一尊世人敬仰的神灵。
1994年秋,应海外关庙人士及宗亲组织的要求,成功举办首届‘东方文化寻根游暨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关林管理委员会提供助祭服务。
1997、1999年又成功举办了两届朝圣大典。
自1999年起,一年一度的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是洛阳民间文化活动的盛事,也是洛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大典期间中外游客云集,关林香火鼎盛,尤其是大批港台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华人越洋跨海前来祭拜关帝,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几十个国家的外宾也专程前往参加大典。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关林热情接待这些祭拜团体和个人,庙内设大戏一台,以太牢之礼设置祭坛,关林广场举办民间传统娱神节目。
许多香客还纷纷捐资,保护文物古迹。
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的成功举办,成为联系客属,广交朋友,促进洛阳发展的桥梁。
2005年9月27日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将如期举行。
第五节白云山地质公园概述洛阳白云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南部伏牛山腹地,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佳休闲胜地。
景区总面积168平方公路,现已开发白云峰、玉皇顶、鸡角曼(小黄山)、九龙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观光区和白云湖、高山森林氧吧、高山牡丹园、留侯祠、芦花谷无大休闲区。
白云山景区地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之水于一峰,集三河之灵于一山,为中原独有,堪称“中原山水大观”之绝品。
第六节栾川鸡冠洞概述鸡冠洞风景区位于河南洛阳栾川县城西四公里处,区内山青、水秀、石奇、洞幽。
鸡冠洞属天然石灰岩溶洞,地质学称其为“喀斯特岩溶地貌”。
目前已探明洞长5600米,上下分五层,落差138米。
现已开发洞长1800米,观赏面积23000平方米。
共分八大景区,依次命名为玉柱潭、溢彩殿、叠帏宫、洞天河、聚仙宫、瑶池宫、藏秀阁、石林坊。
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瀑、石花、石盾、石琴、莲花池、透明石等景观,形态各异,姿态万千。
天狗守月、鲤鱼戏水、鳄鱼拜寿、八仙过海、金龟渡仙翁……天然成趣,目不暇接。
第七节龙潭峡大峡谷地质公园的概述龙潭大峡谷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距洛阳70公里,郑州180公里,连霍高速、310国道、陇海铁路横穿县境,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龙潭大峡谷是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先后获得“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最具发展潜力景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享有“中国嶂谷第一峡”、“古海洋天然博物馆”、“峡谷绝品”和“黄河山水画廊”、“老外眼中最美景区”等美名。
景区内有六大自然谜团:“水往高处流、佛光罗汉崖、巨人指纹、石上天书、蝴蝶泉、仙人足迹”。
七大幽潭瀑布:“五龙潭、龙涎潭、青龙潭、黑龙潭、卧龙潭、阴阳潭、芦苇潭”。
八大自然奇观:“绝世天碑、石上春秋、阴阳潭瓮谷、五代波纹石、天崩地裂、通灵巷谷、喜鹊迎宾、银链挂天”。
令人惊叹不已,流连忘返。
红岩绝壁,飞瀑幽潭,狭沟深谷,奇石绿荫,组成世界上罕见的山水画廊。
第二章洛阳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第一节洛阳旅游资源的对外销售提供方便的销售网络渠道。
加大洛阳旅游产品的开发,制定价格,加强宣传,运用多种渠道扩大对外销售。
为了更好地扩大市场的销售,不但应该更好地做好旅游产品的质量,更要抓住消费者的心,做到观赏周到,服务周到,质量周到,评价周到的完美。
加强对导游服务业的培训,使每一位服务者都具备高能力的素质水平,达到对消费者的耐心,细心,爱心,专心的良好的素质。
除了上述条件,洛阳的销售还应该从相关的服务业做起,如加大第三产业的投入,为旅游者提供住宿,餐饮,娱乐,休闲,保险等服务,让每一位旅游者都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来消费,这样不但拉动了洛阳产业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维持社会稳定,达到双赢的效果。
第二节现有旅游资源的产品分类一、森林公园的开发森林公园的开发可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娱乐的旅游要求。
森林公园空间广阔,项目多,适应旅游者的多种需求,特别是从事非旅游业的林业产业区域。
二、宗教文化开发通过大量的宗教文化遗产,旅游这不仅可以获得广博的宗教知识,同时可以了解洛阳当时的经济,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满足旅游者的求知欲。
它不仅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更是联系宗教信徒的纽带,因此,洛阳宗教旅游资源方面目标市场明确,针对性强。
三、古代陵墓的开发洛阳作为中国的古都,有多个朝代在此建都,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有史以来建都最早,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
古代的陵墓数量也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并且有丰富多样的墓葬文物,优越秀美的自然环境以及墓主人的名人效应,综合多样的文化价值,使得古代陵墓开发旅游越来越受青睐。
四、工艺品与特产开发洛阳有唐三彩,宫灯等工艺品,还有闻名全国的杜康酒,旅游者每到一个地方就会购买纪念品,这些资源都是可以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而开发,通过项目开发,提高质量降低售价来吸引消费者进行购买。
五、名菜特色小吃的开发洛阳的水席,百碗羊肉汤,胡辣汤都是有名的小吃。
使人们旅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吃不但可以使旅游者大饱口福更可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来更好地融入到这个城市。
第三章洛阳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与劣势和机遇与挑战第一节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与劣势一、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与劣势优势: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之腹地”之称。
洛阳地理条件优越。
它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年平均气温约15`C,极端最高气温40.4℃,极端最低气温——20.2℃。
降雨量约630毫米,其中南部山区能达到1200毫米以上。
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
洛阳地势西高东低。
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黛眉山、嵩山等十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
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所以“河山拱戴,形势甲下”。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座古都有着太多的文化积淀,不仅随处可见文物古迹,就连荒山野地中的残垣断壁、碎砖片瓦,说不定都有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