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10(总分:50.00,做题时间:60分钟)一、概念题(总题数:4,分数:20.00)1.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948年4月2日,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在听取报社工作汇报后发表了重要谈话,即《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其中精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①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
毛泽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是党的工作中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②无产阶级办报路线与方针。
毛泽东指出报纸要靠大家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③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
毛泽东指出党所办的报纸和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
④ 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
毛泽东认为报纸工作人员首先要向群众学习,要去做去看,应当出去参加群众工作,多听多看关于群众运动的材料,并且下功夫研究。
)解析:2.《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948年九十月间,中共中央举办由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
刘少奇亲自去学习班作长篇讲话,后被命名为《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刘少奇在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主要包括:①深刻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
②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马列主义的修养;政策路线的知识;正确的基本态度;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
)解析:3.拒检运动(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945年八九月间发生的“拒检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重庆国讯书店将《延安归来》一书不送国民党当局审査而自行出版,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
《延安归来》出版后,进步人士张志让、杨卫玉、傳彬然三人又起草了重庆杂志界宣布“拒检”的联合声明,在征得《宪政》月刊、《国讯周刊》、《中华论坛》等16家杂志社的签名后正式发表,庄严宣布自9月1日起上述16家杂志社将不再送检,并将这一决定正式函告国民党。
9月后,由重庆出版界发起的拒检运动扩展到成都、昆明等地,并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
拒检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使正在玩弄“和谈”阴谋的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局面。
为了缓和届内外的矛盾,国民党当局被迫作出让步,通过了废止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决定与办法。
经过为期两个月的拒检运动的洗礼,国统区新闻文化界为之奋斗多年的取消新闻出版检査制度的斗争,取得巨大的胜利。
)解析:4.反“客里空”运动(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在土改运动初期,土改宣传报道犯了不少右倾错误,损害了人民新闻事业的形象,广大农民对报纸产生了不信任的情绪。
在中共中央晋绥分局领导下,《晋绥日报》首先认识错误并予以纠正,认真检查了新闻报道工作中右的倾向和存在的新闻失实问题,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发起了反“客里空”运动。
《晋绥日报》用第4版整版篇幅刊登苏联剧本《前线》中有关“客里空”的情节。
客里空是一个惯于弄虚作假、吹牛拍马的战地特派记者,后来被借用为假新闻的代名词。
《晋绥日报》发起的反“客里空”运动,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肯定,并通过新华社的宣传报道,从晋绥解放区推广到其他解放区。
一直持续到1948年春季才告一段落。
这场由《晋绥日报》发起的解放区新闻战线的反“客里空” 运动,其意义是重大而又深远的。
首先,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査、纠正了新闻报道关实观象、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其次,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0.00)5.简评抗战后的“第三条道路”。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 “第三条道路”的出现国统区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报刊的出现,是国共两党激战之际新闻界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
所谓“第三条道路”,就是既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又反对共产党的人民政权,试图在中国实现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是一条代表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道路。
早在抗战胜利后不久,国统区就兴起了一股宣传“第三条道路”的潮流,其代表人物中有不少是民主党派成员。
1947年2月国共合作破裂后,《观察》、《新路》等报刊发表了不少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文章,将“第三条道路”运动推向高潮。
在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之后,美国看到国民党政权已呈崩溃之势,更为积极地扶植“第三种势力”,主张让“自由主义分子”领导中国,因而在 1948年间又出现了一轮规模更大的鼓吹“第三条道路”的宣传声势。
对此,国民党当局断然采取法西斯高压政策予以迫害与摧残,但国民党内部一部分力量借“第三条道路”的幌子来进行政治投机的图谋。
对此,中国共产党组织国统区进步报刊对“第三条道路”进行驳斥与批判。
1948 年12月,国民党当局下令査封《观察》周刊,主编储安平愤而离沪去解放区,投身于人民新闻工作队伍。
至此,美帝国主义者寄予厚望的“第三条道路”彻底破产,其宣传活动也戛然告终。
(2) “第三条道路”的作用抗战结束至1947年上半年,“第三条道路”的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虽然由于对中国革命缺乏认识,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道路,但中间派要求和平民主、发展民族工商业、美军撤出中国等,除了和中共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对革命的彻底性和建国目标不同外,基本相一致。
因此他们在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团结教育广大人民,迫使国民党签订停战协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1947年下半年起主要是消极作用。
1947年下半年起,人民革命力量由弱变强,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国民党反动派则加紧了对民主党派的威胁和压迫,这时大多数对“第三条道路”抱有幻想的人逐渐清醒过来,认清了方向,加入人民新闻工作者的行列。
但仍有少数人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卖力地呼吁和平,顽固地坚持“第三条道路”,其实质是麻痹人民斗志,阻挠把革命进行到底,斗争矛头客观上已经指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堕落为国民党反动派的帮凶。
(3)“第三条道路”破产的启示第三条道路的迅速破产表明:①要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绝对行不通的。
不仅因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不允许,日益强大的中国无产阶级也不允许。
②改良主义是行不通的,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虽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的一面,但其固有的软弱性妥协性,使其不可能成为强大的、独立的革命力量,更不可能担当革命的领导责任。
)解析:6.简述国统区的“拒检运动”。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 “拒检运动”发生经过1945年八九月间发生的“拒检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8月7 日,重庆国讯书店将《延安归来》一书不送国民党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
《延安归来》出版后,进步人士张志让、杨卫玉、傳彬然三人又起草了重庆杂志界宣布“拒检” 的联合声明,在征得《宪政》月刊、《国讯周刊》、《中华论坛》等16家杂志社的签名后正式发表,庄严宣布自9月1日起上述16家杂志社将不再送检,并将这一决定正式函告国民党。
9月后,由重庆出版界发起的拒检运动扩展到成都、昆明等地,并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
(2) “拒检运动”的结果与意义拒检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使正在玩弄“和谈”阴谋的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局面。
为了缓和国内外的矛盾,国民党当局被迫作出让步,9月22日,国民党中央第10次常会通过了废止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决定与办法。
至此,国统区新闻文化界为之奋斗多年的取消新闻出版检査制度的斗争,经过为期两个月的拒检运动的洗礼,终于取得巨大的胜利。
)解析:三、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7.结合历史和现在说出反“客里空”运动的意义。
(分数:2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及意义具体参考“重点理解”第5个知识点“反‘客里空’运动”。
(2)反“客里空”运动对现今新闻实践的启示首先,在新闻实践中要坚决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只有保证了新闻的真实,群众才能对报纸刊登的内容产生信任,党报才能真正做到服务群众,在群众中建立良好的形象。
反“客里空”运动以新闻失实为重点打击对象,从政治上、思想上和专业上,査究了新闻失实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做到了思想和行为的端正和调整,维护了新闻真实性。
在当代新闻事件中,依然存在着不少违背新闻真实性的报道,尤其是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把关”的缺失,新闻真实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要延续反“客里空”运动的精神,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其次,要形成群众监督的风气,落实群众办报的思想。
在反“客里空”运动中,党报十分重视群众作用,从根据群众不满反省自身工作,再到改进工作中发挥群众对报纸的监督作用,注重读者来信,发动群众揭露虚假报道,这些行动是党的群众办报思想落实到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群众的舆论监督一直是增强媒介权威的关键、揭露社会弊端的利器、正确决策的先导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动力,现如今新闻媒体也依然要依靠群众的舆论监督来保证新闻事业的有序运行,尤其是党报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