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概括了月季在国内外育种的研究进展,从月季腋芽萌发、器官发生、体细胞胚胎发生三个方面综述了品种、外植体、基本培养基成分、激素浓度及配比、培养条件及不同的外植体处理方法等影响因素对月季组培体系的影响,并对今后月季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月季;组织培养;腋芽萌发;器官发生;体细胞胚发生Advance in Research of Rose Tissue CultureLiu Mei student id(222011326012063)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China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o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s in China and abroad ,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varieties,explants,medium compositions,hormone concentration,cultivating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treating with explants on germination , organogenesis and somatic embryogenesis of rose tissue culture are reviewed , and the trend of the research was also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Key words:rose; tissue culture; germination ; organogenesis; somatic embryogenesis前言:月季,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蔷薇科,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商业价值。
月季具有花色多、花期长、枝叶繁茂、抗寒、抗旱、适应性强、管理容易等特点,是园林绿化和鲜花市场上十分重要的材料,商业价值较高[1]。
月季育种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对花色、花香、花形、开花习性、鲜切花寿命、株型、抗病性等的改良上, 在花卉育种中更受关注[2]。
由于月季基因资源有限、缺乏纯系以及由倍性和染色体数目差异造成的高度不亲和性, 因而传统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而组织培养成为月季较为有效的育种手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花卉新品种培育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用组织培养方法可大大提高部分茶香和藤本月季的繁殖速度,且植株根系发达、生长健壮、苗木整齐,是批量繁殖生产月季商品苗的一种重要途径,对植物品种改良和选育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1 月季育种研究概况1.1月季育种研究概况月季育种和品种演化基本过程:第一个时期是种间杂交是自然发生的过程,新品种的产生只来源于自然授粉。
利用杂交遗传规律,育种学家开始从质量遗传的角度来考虑月季育种;第二个时期开始于定向育种技术的应用;第三个时期是1967年至今,1967年英国人Hill以藤本杂种茶香月季为试验材料。
成功地从愈伤组织中诱导出体胚,是生物技术真正应用到月季育种中的标志。
此时期的关键是引入有利于改变内在品质的基因。
1.2国内外月季育种的研究进展在国外,自17—18世纪月季传入英、法后,欧洲人才迅速用之作为杂交育种的重要亲本。
他们用中国月季、蔷薇与欧洲原有的蔷薇杂交并多次回交,最终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月季新类型,新品种、是世界杂交育种史上两大奇迹之一。
现在已经培育出2万多个园艺品种,遍布世界各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园艺工作者开始在月季资源收集、保护、育种等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为干旱寒冷地区选育了露地栽培的月季新品种。
中国农科院培育出抗寒、抗旱性均强,连续开花性好的野生种弯刺蔷薇、疏花蔷薇等参与现代月季杂交,培育出了耐低温、抗病性强、生长健壮的优良品种。
现在还有很多蔷薇属种质资源迄今尚未在国内外应用于月季育种,大量的基因资源还没有(或很少)得到开发利用,如将这些各具特色的遗传资源应用于现代月季的育种,必将在培育月季新品种方面产生新的突破。
2 月季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组织培养技术具有可人工控制生长条件,不受地区、季节和灾害性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繁殖速度快,可全年连续生产等优点。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对植物品种改良和选育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行基因转化、突变育种、快速繁殖和品种保存,必须建立植株的再生系统。
1967年Hill首次报道月季的组培再生器官研究,随后又有多篇论文报道:在‘Soraya’、‘Baccara’等品种上实现了通过体细胞胚状体发生和器官发生途径再生完整植株直至开花。
植株的再生一般经历从愈伤诱导、愈伤分化( 体细胞胚状体发生或器官发生) 、胚状体成熟萌发或芽的发育、到植株再生、完整植株的移植等步骤。
刘会超等从影响植株快繁、愈伤诱导、体细胞胚状体和器官发生、植株再生等方面阐述了月季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3]。
2.1通过腋芽萌发途径建立月季组培体系2.1.1腋芽的诱导萌发及增殖(1)外植体取材部位。
月季的腋芽萌发受多种因子的影响,主要与供试材料的基因型有关,同时还与外植体的取材部位有关。
将切花月季的枝条均匀地分成7段(含腋芽)进行培养,结果发现顶部和基部的芽萌发生长较慢,需11-13天,而中部的芽萌发较快,仅需5天;以丰花月季品种的侧芽,微型月季品种和地被月季品种的顶芽为外植体,则每个培养周期其平均芽的增殖数分别为5.1,3.1,1.3,2.5。
(2)培养基。
适宜的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是月季腋芽萌发和丛生芽增殖的关键。
苯脲型细胞分裂素(CPPU)有助于提高月季品种的芽增殖系数,且能克服IBA对芽生长的阻碍作用;细胞分裂素可有效诱导芽的萌发生长,且与一定浓度生长素适当配比,可有效提高芽的增殖倍数;加入低浓度的GA3能进一步改善芽的增殖,95%的外植体能产生7个以上的小芽。
蔗糖、Fe-EDDHA对某些月季腋芽的萌发和丛生芽的增殖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月季培养基中添加蔗糖有增加芽数量的作用;Fe-EDDHA代替Fe-EDTA能提高月季丛生芽叶绿素的含量,减少萎黄病的发生,从而促进芽体的生长。
Kapchina等认为细胞分裂素CPPU有助于提高月季品种芽增殖系数,且能克服IBA对芽生长的阻碍作用。
Bredmose等发现细胞分裂素可有效诱导芽的萌发生长,且其与一定浓度的生长素适当配比,可有效提高芽的增殖倍数。
(3)外植体处理。
Hal等对诱导24h的离体芽尖实行冷藏处理,发现其能有效提高芽的再生率。
2.1.2幼苗生根(1)培养基。
月季嫩芽长到一定程度时,将其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在切花月季的生根培养基中添加IAA、IBA和NAA均可有效诱导根的形成,其结果说明低盐分的培养基和低浓度的生长素有利于诱导根的形成。
(2)培养条件。
一定强度的光照能增强生根阶段月季小植株的光合作用,对光化学过程也没有影响,但当光强达到一定强度时,则会造成光抑制,影响植物的生长。
液体培养能有效提高香水月季品种的生长和发育,对其生根率有显著效果[4]。
2.2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建立月季组培体系2.2.1 培养基适宜的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是诱导月季不定芽再生的关键。
以月季的叶片为外植体,通过直接器官发生途径建立月季植株再生体系。
刘军等研究发现,添加了生长素2,4-D的培养基比只有6-BA和NAA2种激素的组合的其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要高,并且愈伤组织也比后者的大。
2,4-D与细胞分裂素6-BA 共同作用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使用的效果。
在添加6-BA和NAA、2,4-D的MS培养基上,外植体叶在接种的7~12天后,在近轴面的叶柄和中脉处产生愈伤,愈伤组织诱导频率高达92%。
马纯艳等比较培养基的成分时发现,加了水解乳蛋白的培养基比没有添加此物质的培养基,保持活性时间后者的长,愈伤组织比较大,且诱导率高[5]。
2.2.2外植体以月季离体叶、根和愈伤组织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结果发现添加适当浓度的BAP和NAA的培养基均能诱导不定芽发生,但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不定芽发生能力降低,且继代12周后,终止产生不定芽。
林娅等研究发现,月季不同品种之间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诱导数量差异显著[6]。
2.2.3培养条件以杂交月季的离体叶为外植体,通过间接器官发生途径诱导不定芽,结果发现X射线的照射对不定芽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一定时间的暗培养对某些月季品种不定芽的发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张常青等在叶柄再生芽的诱导中发现,经一定黑暗条件的诱导培养和光周期再生培养,不定芽再生可以同时通过愈伤组织发生和器官直接发生得到。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愈伤组织的形成与外源激素的作用密不可分,多种激素的综合使用时,其组合比例、浓度是组培成功最基本的条件[7]。
2.3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建立月季组培体系2.3.1培养基研究发现,适宜的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是诱导月季愈伤组织形成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关键。
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有6-BA、NAA、2,4-D、ZT等。
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单独使用细胞分裂素,不易形成愈伤组织,加入NAA或2,4-D易形成愈伤组织。
单独使用2,4-D时,浓度太大,愈伤组织发生率下降。
若在2,4-D中添加低浓度的6-BA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但6-BA浓度过高,则抑制愈伤组织的形成。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值高,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体细胞胚,比值低有利于保持脆的体细胞基因型组织,但细胞分裂素用量太高,易引起愈伤组织的褐化。
研究发现甲基月桂酸酯和6-BA能够促进杂交月季品种体细胞胚不定芽的发生。
通过控制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月季栽培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结果发现胚性愈伤的形成率不同。
2.3.2外植体处理外植体处理对植物体细胞胚胎的诱导也有不同的影响。
低温冷藏对植物叶片胚性愈伤形成及其乙烯散发的影响,结果发现,4℃冷藏的叶片更有利于体胚的形成,且减少了乙烯的散发。
试验将叶片从4℃低温转移至21℃的培养条件下,30min内即伴随有乙烯散发的增多,但20M或40M的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氨基氧乙酸(AOA)虽减少了乙烯的散发,但并不刺激体胚的生成,表明低温对体胚生物合成的刺激很可能通过影响其他影响因子而并非乙烯生物合成最终导致体细胞胚的生成。
3 组织培养在月季上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培养材料经济、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等特点。
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植物种苗繁殖与新品种培育等方面。
月季属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多次开花,而且香味怡人,在观赏植物中地位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