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届高考政治备考: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2017届高考政治备考: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2017高考政治备考: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一、【背景材料】2016年4月28日,第22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在新加坡举行。

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与新加坡外交部常秘池伟强共同主持,东盟其他各国高官和东盟副秘书长出席了会议。

会议重点围绕今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筹备工作深入交换意见,气氛热烈友好,达成了广泛共识。

与会高官高度评价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一致认为双方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各个对话伙伴关系中最活跃、最强劲的一组关系。

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给双方带来切实利益,也为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国高官就中国—东盟关系、东亚合作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重点讨论了如何进一步落实好“2+7合作框架”和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三份《行动计划》,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

双方同意密切合作办好2016年9月在老挝举行的第19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和其他25周年纪念活动,推动双方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

东盟方赞赏中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本地区是重要机遇,东盟国家希望从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

中方表示,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优先方向,中方始终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中心作用。

各方一致认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应以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二、【考点链接】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1)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东盟各国赞成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东盟国家希望从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

这有利于维护东盟各国的自身利益。

(2)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国家之间冲突的根源。

中国和东盟国家应以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各个对话伙伴关系中最活跃、最强劲的一组关系。

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给双方带来切实利益,也为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

(4)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始终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由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的。

(5)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与会各国就如何管控分歧、加强海上务实合作、“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问题坦诚沟通。

会议的成功举行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有意愿、有能力、有办法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6)主权是构成国家的最重要的因素。

主权国家是由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构成的,主权是构成国家最重要的因素。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坚定地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坚定地同损害国家主权的行为进行斗争。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中国在处理与东盟的关系上一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益于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8)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引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争端,通过深化海上务实合作,不断增进各方互信。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当前形势下,利用中国与东盟事务高官重要年度磋商机制,对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和东亚区域合作进行讨论,并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等做好准备。

(2)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会上讨论了中国—东盟关系、东亚合作及共同关心的问题、落实“2+7合作框架”问题、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三份《行动计划》问题、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纪念活动问题等等。

这些都体现了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稳步发展,双方正在逐步落实中国-东盟2016-2020年行动计划,探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

(4)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南海行为准则”可以速成,但因涉及多方利益,制订起来需要一个细致复杂的过程。

同时,“南海行为准则”不能取代《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与东盟曾几度探讨过“准则”,但皆因受到干扰而终止。

这说明,解决南海问题不非一帆风顺。

(5)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要区分事物的主流和支流。

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双方在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健康,主流是好的。

但中国与东盟少数国家的南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严峻,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6)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东盟国家与中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基础,在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必须确保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深化海上务实合作。

偏离《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将会导致不良后果。

三、【跟踪试题】1.东盟各国赞成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东盟国家希望从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

这表明:A.中国与东盟已无利益冲突B.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出发点C.中国与东盟已成为战略结盟D.国际关系反复无常2.中国和东盟国家应以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这是因为:①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②国际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③我国坚定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④我国与其他国家具有不同的国际法律地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各个对话伙伴关系中最活跃、最强劲的一组关系。

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给双方带来切实利益,也为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充分表明:A.世界已经形成多极化格局B.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D.东盟已经根本改变了其外交政策4.中国始终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表明:①我国与东盟各国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周边国家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④中国是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A.①③B.①②C.②④ D.③④5.与会各国就如何管控分歧、加强海上务实合作、“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问题坦诚沟通。

会议的成功举行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有意愿、有能力、有办法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参与东盟各国合作的基础是:A.综合国力B.国家力量C.睦邻关系 D.共同利益6.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坚定地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坚定地同损害国家主权的行为进行斗争。

下列关于国家主权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②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③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因素④主权和人权是辩证统一的,人权至上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③④7.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中国在处理与东盟的关系上一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益于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这说明: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B.中国与东盟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C.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D.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8.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争端,通过深化海上务实合作,不断增进各方互信。

这有利于:A.打击敌对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寻求战略盟友B.国家实力增强,炫耀军事力量,促进世界和平C.增强国家力量,主导世界格局,展示大国形象D.综合国力上升,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影响力9.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当前形势下,利用中国与东盟事务高官重要年度磋商机制,对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和东亚区域合作进行讨论,并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等重做准备。

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坚持了客观与主观相符合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按客观规律办事A.①②B.①③C.①④ D.②③10.会上讨论了中国—东盟关系、东亚合作及共同关心的问题落实“2+7合作框架”问题、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三份《行动计划》问题、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纪念活动问题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④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A.①④B.②③C.①② D.③④11.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稳步发展,双方正在逐步落实中国-东盟2016-2020年行动计划,探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

这启示我们: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B.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C.要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12.“南海行为准则”可以速成,但因涉及多方利益,制订起来需要一个细致复杂的过程。

同时,“南海行为准则”不能取代《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与东盟曾几度探讨过“准则”,但皆因受到干扰而终止。

这说明: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13.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双方在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健康,主流是好的。

但中国与东盟少数国家的南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严峻,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表明:A.矛盾次要方面影响主要方面,不能忽视事物发展的支流B.共性与个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主流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要反对均衡轮和一点论14.《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东盟国家与中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基础,在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必须确保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深化海上务实合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