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影像诊断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影像诊断

及上腹包块一周余 • 现病史:活动后气短,无发热、消瘦,睡眠饮食好,患者精神可,食纳佳,短 期内体重无明显下降。 • 既往史:无“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无外伤史。 • 个人史、家族史:无殊
CT平扫+增强
• 所示心脏下方、肝脏左前方及胃的右方见巨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形 态欠规则,呈分叶状,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及片 状稍高密度影,CT值约15-40HU,临近组织结构明显受压 移位。增强扫描后动脉期可见上述病灶呈不均匀性强化,CT值约 40-60HU,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呈持续强化,CT值约45 -90HU,其内斑片状低密度影未见明显强化。病灶周缘见条状 稍高密度影,界较清,其密度及强化程度与膈肌相仿。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发病部位: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40%位于皮下组织,其他见于 下述部位的深部软组织:四肢、头颈部(尤其是眼眶)、胸壁、纵 隔、心包。腹膜后、腹腔。其它部位也有报道,包括:脑膜、脊膜、 骨膜和多种器官(如涎腺、肺、甲状腺、肝、胃肠道、肾上腺、膀 胱、前列腺、精索、睾丸) • 临床表现:大部分肿瘤表现为缓慢生长的境界清楚的无痛性肿物。 大肿物可产生压迫症状,尤其是鼻腔、眼眶、脑膜者。恶性者常有 局部浸润性。少数肿瘤可产生副肿瘤综合症如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 子导致低血糖。
CT平扫
增强动脉期
增强静脉期
增强延迟期
MRI平扫+增强
病理结果
• 镜下所见:HE:瘤细胞有异型,核分裂可见,胞浆丰富,弥漫分布,间质内灶区 纤维增生胶原化。 免疫组化:瘤细胞 CD99(+) 、 CD34 ( + )、 bcl-2(+) 、 CK6 ( - )、 CK7 ( - )、 CK20(-)、inhinbin(-)、CA125(-)、CD117(-)、LCA(-)、CD31(-)。 病理诊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术后CT平扫
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肿瘤
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ancreas
影像学表现
• 理论上, SFT 可起源于全身各部位结缔组织中,但胸部最常见,四 肢,头颈部等相对少见,极少数位于脑膜、肾脏、心脏和骶前间隙 等。SFT瘤体大小差异很大,直径4.0~22.5cm。较小肿瘤形态规则, 呈圆形或梭形,密度均匀,较大肿瘤多呈不同程度的分叶状,密度 均匀或不均匀。位于胸部SFT ,起源于脏层胸膜;位于腹腔肿瘤, 与腹膜关系密切;位于四肢的 SFT,肿瘤多位于皮下并深达横纹肌, 但很少累及骨骼。位于胸腔肿瘤,体积多很大,平均直径20cm左右, 尽管瘤体巨大,但坏死少见,即使出现坏死区,范围多较小;位于 四肢肿瘤,多呈中等大小。 SFT 边缘光整。境界清楚,与侵袭性纤 维瘤境界模糊不同。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大体检查:大部分SFT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肿物,部分区域有包膜,大小1-25cm, 平均 5-8cm 多为结节状,白色,质硬。偶见粘液样和出血。有肿瘤性坏死和边 缘浸润性生长(约有10%病例)的肿物大多具有局部侵袭性或恶性肿瘤。 • 病理特征: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胞质少或不清,核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 核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约10%的SFT为非典型性或恶性型 SFT,组 织学表现包括:细胞密度增加,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4个分裂相/10 HPF),坏死和出血,向周围组织内浸润生长。 • 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均表达 Vimentin 、 CD34 ,大部分病例表达 bcl-2 。不表达 CK、EMA,其中,bcl-2在SFT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比CD34更 为敏感,但bcl-2和CD34并不特异。
CT表现
• CT平扫肿块与肌肉呈等或略高密度,密度相对均匀,瘤内常见两种明显不同密 度的软组织成分,偶尔,瘤内可因黏液样变性形成低密度区。良性肿瘤坏死少 见,恶性肿瘤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相对多见,但坏死区面积一般很小。肿瘤内 一般无钙化,肿瘤大小和分叶与肿瘤的良恶性无关。
MRI特征
MR在SFT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MR T1WI多呈等低或等信号,T2WI 信号变化多样,分别表现为高信号、略高信号和低信号区。T2WI高 信号反映肿瘤黏液样变区,略高信号反映肿瘤细胞密集区。低信号 区反映致密胶原纤维。由于肿瘤以细胞密集区为主,因此,绝大多 数 SFT 或 SFT 大部分区域表现为略高信号,同一种肿瘤可存在两种 以上信号形式。文献认为,T2WI等或略高信号中存在片状或结节状 低信号是大多数 SFT 典型 MR 表现。 T2WI 呈略高信号和低信号具有 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有利于缩小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范围,因为绝 大多数恶性肿瘤T2WI为高信号。
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
SFT强化大致有三种表现形式: 1. 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各期扫描强化程度不超过平扫 CT值50 %,强化可不均匀,多无坏死。 2. 中等程度强化,强化在50%~100%之间,强化可均匀或不均匀, 坏死少见。 3. 显著强化,强化程度超过100%,强化与血管外皮细胞瘤相仿, 强化多不均匀,坏死相对常见。 动态增强多呈持续强化或进行性延迟强化,持续时间长,动脉 期偶可见瘤内血管。同一肿瘤可同时出现上述多种形式强化。实 际工作中,大多数SFT肿瘤表现为中等程度强化,强化相对均匀, 巨大肿瘤则多表现为轻度强化,内可见不规则坏死区。SFT不同 强化形式与SFT肿瘤血管、瘤内细胞密集度和致密胶原的分布密 切相关。
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表现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李军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定义:一种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性质可能为纤维母细胞性,并有明显的血管外 周细胞瘤样分支状血管。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形态类似于胸膜 的SFTs,过去大多被诊断为血管外周细胞瘤。ICD-O 编码: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8815/1 • 流行病学:胸膜外SFTS是一种少见的间叶肿瘤,可发生在全身多个部位,见于 20-70岁中年人,平均年龄50岁,无性别差异,少数病例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