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物社会教育发展背景及方式

博物社会教育发展背景及方式

馆教育应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 社会需求的变化 • 观众的需求 • 数字化技术的介入 • 博物馆工作重点的变换 • 博物馆社会功能的增强
博物馆教育要加强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项目开发研究。
• 1、基础理论研究:关注博物馆教育的性质、特点、目标的研究, 明确博 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关系,明确博物馆在终身学 习、成人学习、全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博物馆教育在当代社会背 景下的工作领域和任务。
一、博物馆教育概念及意义
• 博物馆教育: • 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向公众提供提升自我的教育
服务。 • 国际博协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 《博物馆学关键观念》: • 博物馆教育是梳理综合从博物馆获取的知识、通过知识整合、
激发感知、获取新体验, 帮助观众个人发展和获得成就。
• 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是帮助博物馆实现其教育使命的专业工作 者。… … 作为博物馆团队的一员, 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服务 于观众的参观学习, 致力于使多元化的观众获得有意义的和 持久的学习体验。
博物馆社会教育发展背景及方式
参考文献
• 黄淑芳:《现代博物馆教育:理念与务实》,台湾省立博物馆,1997年。 • 林雪虹:《文博新潮: 艺术博物馆教育》,大学美术博物馆,2007年。 •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关于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调研报告》,2010年。 • 谢颖编译:《美国博物馆联盟探索教育新模式》,《中国文化报》,2014年7月8日。 • 郑弈:《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 • 林娜:《代际学习——让博物馆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融合》,《福建文博》,2016年第3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观众研究 社会教育
二、简答题 1、 2、结合具体事例简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如何实现?
• 5、为观众提供满足习不同阶段需求的信息和知识, 提供针对性 的学习支持。
• 6、博物馆教育要加强研究观众的学习心理、学习行为。 • 7、博物馆要重视教学项目的研究。
四、博物馆教育方式
1、面向公众的咨询、导览、讲解、教学、培训、讲座、演出; 2、为辅助、便利、保障观众游览、研究、学习、休闲、交往、 娱乐、消费、安全而提供的设施、设备、服务项目等。
• 2、积极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 如心理学、教育学、学习学、传 播学、美学、生态环境教育、科学传播、戏剧表演、消费者行为等,结合 博物馆教育实践优秀经验, 构建博物馆教育的基础理论框架。
• 3、应加强对博物馆教学模式的关注,切实探讨这些教学方的特 点和教学方法。
• 4、从教育维度加强博物馆藏品的研究: 根据博物馆观众的认知 特点和学习特点, 加强对博物馆藏品信息、藏品知识整合及知 识呈现的研究。
• ——美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教育专业委员会: 《卓越工作: 博物馆教育工作原则及标准》,2005年。
• 意义: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目的。 • 博物馆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教育的主要
承担者。
博物馆在发挥国民教育方面主要优势: 1、博物馆精心组织展览,并通过大量实物
例证向观众传递信息与知识,强调亲身参与与 互动体验;
2、博物馆的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是整个 社会的广大成员;
3、博物馆教育内容具有多样性; 4、博物馆不仅传播知识,也是对人民群众, 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传播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课堂。
二、博物馆教育的内容及特征
• 博物馆教育的内容是博物馆工作者在博物馆藏品研究和业务 研究中获得的知识,博物馆的藏品、陈列、教育、环境等活 动是向公众展示、传播并理解和获取这些知识提升自我的载 体。
期。 • 张昱:《社会变革中博物馆教育人员的职责和资格探讨》,《博物馆研究》,2016年第1
期。 • 杨丹丹:《“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新思考》,《东南文化》,2017年第5期。 • 钟丹谊:《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教育与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文物世界》,2017年
第3期。 • 宋向光:《博物馆教育的新趋势》,《中国博物馆》2015年1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