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齐特合成新工艺的研究
本文链接:/Thesis_Y1271012.aspx
授权使用: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zjgydxtsg),授权号:a1ad7b86-a13d-4656-8a25-9e9e0175626c
下载时间:2011年3月6日
5.期刊论文黄作君.黎月玲.黄民.HUANG Zuo-jun.LI Yue-ling.HUANG Min CYP2C9基因多态性与磺酰脲类降糖药药
代动力学药效学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2)
磺酰脲类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在人体内通过具有基因多态性的CYP2C9酶代谢.不同基因型CYP2C9酶代谢活性的差异,是造成患者所需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剂量个体差异大的因素之一.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报道,阐述了CYP2C9基因多态性与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药动学、药效学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为制定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4.期刊论文钱桐荪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及进展-世界临床药物2004,25(4)
糖尿病(DM)已成为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是2型DM最基本的治疗措施,绝大多数病程在1年以上者还需加用口服降糖药才能获得满意的血糖控制.本文对目前临床使用的5大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特点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期刊论文吴爱媛.叶泳珊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与分析-海南医学2007,18(5)
目的 分析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为调查3000张糖尿病特殊病种处方的相关情况.阐述此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药代动力学特点.将此类药物分为三组,加以对照比较和分析.结果 分析发现,每日一次服药组降糖作用强,副作用少与每日2次服药组比较,差异显著,P值<0.01.结论
每日一次服药组(即第三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与第二代中的缓释,控释制剂)治疗糖尿病安全有效、效力较高、副反应少.
3.期刊论文张伟琴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的相互作用-黑龙江医药2001,14(5)
磺酰脲类是临床常用的一类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本类药物与许多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现综述如下:
9.期刊论文唐亚娟.张君莉.牛向平口服降糖药的药物利用情况调查-首都医药2007(4)
目的 了解北京电力医院口服降糖药的药物利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2006年8月北京电力医院西药门诊处方13031张,对其中所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的药物利用度、联合用药情况及其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统计与分析;从本院相关药物数据库取得2003年~2005年该类药品的销售量,观察其用药趋势.结果 使用口服降糖药的处方1061张,占调查处方的8.14%,所用药物为第二代磺酰脲类、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6.期刊论文刘秀平.加春彦.Liu Xiuping.Jia Chunyan2001~2005年精神病专科医院口服降糖药利用分析-药物
流行病学杂志2007,16(2)
目的: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口服降糖药使用数据,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统计2001~2005年口服降糖药使用数据,分析药物利用情况.结果:根据DDDs排序以及消耗金额排序,二甲双胍为我院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格列喹酮金额排序稳居第一,金额与序号比值逐年上升;磺酰脲类为我院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整体上看,我院更倾向于使用低价位的磺酰脲类和双胍类药,但糖尿病患者60%血糖控制不理想.结论:我院现有口服降糖药已不能满足需求,应引进新型药物,同时结合精神病痛人的特点采用综合治疗.
8.期刊论文李文举.姚晖.LI Wenju.YAO Hui2001年与2004年常用口服降糖药使用情况对比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
报2006,12(7)
目的了解两院2001年与2004年常用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及变化.方法对两院2001年与2004年的住院糖尿病人及用药情况,对其主要品种、数量、金额、总用药频率(DDDs)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4年与2001年相比,两院Ⅱ型糖尿病住院人数增长了88.28%;与此同时,DDDs增长了5311.49%,而口服降糖药的年用药金额却增长了71.63倍;在7个DDDs中,瑞格列奈是增长率最快的品种,格列吡嗪与二甲双胍下降明显;在金额中,罗格列酮与瑞格列奈是金额增长率最快的2个品种.结论用DDDs统计比较符合临床实际用药情况;目前人们用药档次也在提高,非磺酰脲类-餐时血糖调节剂(PRG)、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磺酰脲类等的进口合资药品成为当前主要的口服降糖药,在患者中的服药率大大增多,同时也造成了药品费用的上升,具有高效、安全的降糖药越来越受医生的欢迎,如能增加国产品种,降低部分进口品种的价格,则能更多的满足糖尿病患者的用药需求.
7.期刊论文罗崇彬003~2005年我院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9)
目的 了解我院口服降血糖药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 对我院2003~2005年口服降糖药的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用药金额(DDDC)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口服降糖药3年来总的用量在上升,使用金额第1、2位的分别是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磺酰脲类;从药理分类来看DDDS值前3位的分别是磺酰脲类、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从单品种来看,DDDs值最大的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的DDDs值从2004年开始超过格列吡嗪跃升为第2位;3年来日用药金额(DDDC)呈逐年下降之势.结论 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基本合理.
1.期刊论文冯志媛.高永良.陈圆圆.FENG Zhi-yuan.GAO Yong-ling.CHEN Yung-yuan口服降糖药新制剂研究进展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7)
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发病率占90%以上,它是以胰岛素分泌受损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治疗不及时将会引发心脏病、循环系统疾病、肝炎等并发症,有的病症还导致患者失明或截肢.
;3年中各种药物用药频度基本保持平稳,部分品种略有逐年上升趋势,89%的品种药物利用指数(DUI)<1.结论 用药基本合理;药品的消费趋势与其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
10.期刊论文张慧英.方娟娟口服降糖药的药物利用调查-中国药学杂志2002,37(4)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降糖药的药物利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2000年4月出院病历554份,同月门诊一周处方10671张,对其中所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的药物利用度、联合用药情况及其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统计与分析;从本院相关药物数据库取得1996~1999年4年该类药各药的消费金额,观察其用药趋势.结果使用口服降糖药的病历44份,占调查病历的7.9%,处方678张,占调查处方的6.4%;所用药物为第二代磺酰脲类、双胍类及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实行总控前,其用药频度除格列苯脲逐趋下降外,其他均逐年上升;磺酰脲类药物利用指数(DUI)>1,其余两类药物DUI<1.结论用药基本合理;药品的消费趋势与其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
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格列齐特合成新工艺的研究
姓名:刘妍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化学工艺
指导教师:陈新志
20080602
格列齐特合成新工艺的研究
作者:刘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