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孝里镇镇村体系规划

孝里镇镇村体系规划

孝里镇镇村体系规划说明书济南市规划局二〇〇九年七月目录1 规划背景与总则 (3)1.1规划背景 (3)1.2规划依据 (3)1.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3)1.4规划范围与期限 (3)2 现状分析 (5)2.1现状概况 (5)2.2镇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5)2.3资源与环境发展条件分析 (7)2.4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8)2.5劳动力与人口流向趋势分析 (9)2.6镇村发展条件评价 (9)3 上位及相关规划解读 (11)3.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11)3.2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 (11)3.3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村庄布点规划 (13)4 城乡统筹发展 (14)4.1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14)4.2城乡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14)4.3经济区划分与产业发展 (16)4.4城镇化与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16)5 发展定位与规模 (17)5.1发展定位 (17)5.2发展规模 (17)5.3城镇化水平 (17)6 镇村体系结构 (18)6.1镇村等级结构 (18)6.2镇村规模结构规划 (19)6.3镇村产业发展导向.............................................................................................................................................................. 197 村庄迁并整合与布点 . (21)7.1村庄迁并整合原则 (21)7.2村庄迁并与整合 (21)7.3村庄布点规划 (21)7.4村庄规划建设标准 (24)7.5历史文化与特色保护 (24)8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5)8.1规划原则与标准 (25)8.2行政办公设施 (25)8.3商业服务设施 (25)8.4教育设施 (26)8.5医疗设施 (26)8.6文化体育设施 (26)9 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规划 (27)9.1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27)9.2水资源及供水工程规划 (27)9.3排水工程规划 (27)9.4电力工程规划 (28)9.5通信工程规划 (28)9.6燃气工程规划 (28)9.7供热工程规划 (28)9.8防洪规划 (28)9.9消防规划 (28)9.10环境卫生规划 (29)9.11防灾规划 (29)9.12环境保护规划 (29)10 近期建设与政策措施 (31)10.1近期建设重点 (31)10.2政策措施 (32)1 规划背景与总则1.1 规划背景(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五个统筹的必然要求。

以城乡协调发展为基础,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是一致的,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顺势而为之举,是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济南市“南控”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中观背景自济南市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为“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后,长清区所属南部山区镇村正在积极实施,依据“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原则,相关规划编制将逐步完成,社会各界认识逐步统一,南部山区干群充满斗志。

(3)山区农民自身发展需求的微观背景孝里镇位居南部山区显要位置,与济南市主城区联系紧密,山区村庄农民具有强烈的发展愿望,诸多村庄正在寻求各种发展途径,努力改善原有生活状况,提高生产、生活水平,为孝里的长远发展储备足够的能量。

(4)济南市新农村建设规划试点示范效应作为济南市新农村建设规划试点镇之一,孝里镇具有诸多先发优势和内在潜力。

在发挥试点带动作用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促进孝里镇域村庄的健康发展。

1.2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3)《山东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1997年)(4)《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2005年)(5)《济南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6)《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7)《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8)《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西片区)(9)《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村庄布点规划》(2006年)(10)《孝里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11)《孝里镇年度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12)孝里镇有关领导、行政部门对有关经济、社会和城镇发展的要求和计划(13)国家、省、市有关村庄规划建设法律、法规、政策、规范与标准等1.3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1.3.1 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结合孝里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镇村体系规划。

努力把传统农村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生态协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3.2 规划原则(1)政策与技术相结合布点规划涉及村庄的撤并整合,政策性较强,并非仅靠技术层面所能解决,必须结合相关各级政府、农民意见,实现政策性与技术性的统一,才能真正保证镇村体系规划的实施。

(2)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南部山区的发展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才能持久地发展,村庄布点规划应该充分体现保护和发展结合的理念,将保护发展的原则融入布点规划中。

(3)引导与控制相结合孝里镇域范围较广,村庄类型复杂,对于不同地区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生态重要地段村庄应进行有效控制,对于鼓励建设地段应积极引导。

(4)近期与长远相结合布点规划的实施与当地村庄的经济水平紧密相关,应该采取近期与长远相结合的策略逐步实施,即兼顾现实,又考虑远景。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范围孝里镇镇域行政区范围。

(2)规划期限本次镇村体系规划基期为2007年,基本期限为2007年~2020年,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到2020年。

2 现状分析2.1 现状概况孝里镇位于长清区西南20.8公里。

因地势低洼积水,曾名水里铺。

东汉初,村南巫山(今孝堂山)上建郭巨墓,遂因郭巨埋儿的孝道故事情入名孝里,清代名孝里铺。

孝里镇全镇面积124.60平方公里,下辖7个办事处,57个行政村,4.79万人口,现有耕地4658公顷。

孝里镇与齐河、东阿、平阴、肥城(市)交界,是“济南——泰安——聊城”三角区的中心,境内条通条件极为便利,220国道、济菏高速贯穿南北,并且济菏高速留有出口,燕李浮桥连接黄河两岸。

孝里镇地形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倾斜地势,从东南至西北分别为:山区、山前平原及沿黄滩区。

孝里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黄河自西南向东北从镇域西部流过,属季节性河流。

另有一条南北向排洪渠,连接大沙河。

南水北调工程输水管渠已基本完工。

在区域构造中,孝里镇处于泰山隆起的边缘,断裂构造发育,褶皱平缓规模较小。

镇内地层以单斜出现,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为出露寒武系灰岩和页岩。

从山前到黄河之间是第四系砂硕石层和各类土层,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2.2 镇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2.2.1 镇区建设现状孝里镇驻地为新建驻地,是1996年搬迁至新址,新驻地在220国道旁边,没有村庄依托,经过十年的发展,驻地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形成了两纵两横的路网,公共设施配套也相对比较齐全,部分人口迁移到驻地的,居住以商住建筑为主。

老驻地位于原济平路沿线,在新驻地以西2公里左右,老驻地位于原济平路沿线,在新驻地以西2公里左右,有9个村庄孝里一、孝里二、孝里三、孝里四、石岗、安兰、黄花园、新王、老王,村庄人口8298人,设施配套比较齐全。

镇区包括10 个行政村,现状城镇人口0.2万,现状城市化水平约为21.7%,现状城镇建设用地为1.9 平方公里,城镇办公区、镇政府、中学1996 年从孝里村迁至220 国道西侧,结合商业街建设成为城镇新区。

现状基本上形成了东南东北部沿220 国道展开的工业区,东部的文教、办公、商贸综合区,西部的商住老区的发展格局。

镇驻地现有镇直、教委、企业等人口8000人。

镇区地势总体上东高西低,西北高,中间低,镇区内黄河平原流域流域的两条支流交汇于孝里村,黄河平原流域属于季节性河流。

镇区西南孝堂山上的汉代郭氏墓祠,1961 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0 国道自东北向西南斜穿镇区东侧,双孝路横穿镇区东西,为连接孝里镇和双泉乡的主要道路2.2.2 村庄建设现状(1)现状①村庄建设全镇辖7个办事处57个行政村,镇域总面积为124.6平方公里,据2006年的统计报告,孝里镇域内总人口为4.80万人,其中村庄人口4.62万人,总户数1.26万户。

人口密度385人/平方公里,低于全省555人/平方公里的平均密度。

总耕地面积4369公顷,村庄建设用地总面积总计844.8公顷,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8‰。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097元。

据调查,孝里镇农村各产业产值在全镇经济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低,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外出务工经商收入,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村级经济缺乏主导产业。

村庄建设仍以粗放型建设为主,人均建设内地面积182平方米,建筑质量横向差异比较大,大都以单层平房为主,少量坡屋顶,只有沿主干道两侧和一些条件较好的村民有多层住宅。

目前,全镇人口在2000人以上的村庄有1个,1000-2000人之间的村庄数量为15个,500-1000人之间的村庄数量为26个,500人以下的村庄为15个。

②村庄布局由于受地形和交通条件限制,主要沿道路、山谷、河流分布,村庄分布相对集中,沿路特征明显。

全镇共57个村,沿老济平路(济南-平阴)有30个村,沿黄河11个村,这些村庄分布比较集中,很多村庄已经连片分布,没有明显的村庄界限,为村庄合并提供了条件;其余16个村庄分布在东南部的山区,呈散点状分布。

一小部沿山峪分布。

山上村庄与河边路边村庄布局和建设差异较大,大部分村庄呈带形发展。

村庄布局散乱,用地粗放,土地浪费,人均用地指标偏高,孝里镇域内人均建设用地约190平方米,建筑质量较差。

村庄建设随机性较强缺少规划引导,建设水平较低。

③公共服务设施孝里镇教育设施配套水平不高,均存在校舍不足的情况,甚至有些小学建筑质量堪优,存在安全隐患。

镇域内现状共有小学8所,初中1所,孝里镇现有中心卫生院一所,位于镇驻地,其余有约24个村庄设有卫生室,全镇十分缺少文化设施,现有设施数量少,建筑环境质量差,使用频率不高。

目前全镇共有集市7个。

孝里镇各村中、小学情况一览表④道路交通孝里镇域内的对外交通联系有:济菏高速、国道220、济平省道(老国道220)贯通南北,双孝路向东连接双孝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