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一、项目名称及归属【项目名称】【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建设单位】二、项目建设依据(1)《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十二五”规划》;三、项目建设背景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属于我国“十二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省*市重点发展和扶持的现代服务业;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是指一种拥有完善的设备(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专业化的管理、完善的应用级服务的服务平台。
传统的IDC建设是一个投资大、耗能高的项目,三大电信运营商是IDC 的主要建设者和用户;云计算数据中心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基础设施与应用服务模式的重要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以资源聚合和虚拟化、应用服务和专业化、按需供给和灵便使用的服务模式,提供高效能、低成本、低功耗的计算与数据服务,支撑各类信息化的应用。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变革性技术创新正不断打破既有技术锁定和传统垄断体系,推动着产业链和产业力量的分化重组,催生着新兴产业体系,为重塑产业格局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因此,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的采集、生产、整编、存储、发布以及地球空间信息的抽取、清洗、重组、云存储、云计算、云服务等空间信息智慧化的关键技术并产业化,能够极大的促进我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和丰富地球空间信息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容,推动我国地球空间信息成果的公众化应用、提升我国地球空间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并且促进我国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产业、云计算产业与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的嫁接、创新地球空间信息共享服务的重大应用,符合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也是*市产业格局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点。
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要建立起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基础设施,形成竞争力较强的导航与位置、时间服务产业链,形成一批卫星导航产业聚焦区,培育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
随着导航产业链的发展,产业上下游企业对服务器、存储、数据等IT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建设一个主要负责支撑空间数据、定位导航数据的数据中心,成为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由于涉及到大量行业数据、涉密数据、国防数据,现有的开放数据中心很难到达空间数据中心的支撑标准。
因此,建设智慧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当前的紧迫之需。
五、项目建设优势目前,在我国北斗产业已形成五大有明显特征的发展区域。
其中,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依托国家部委、相关研究院所集中的优势,开始形成以引进技术设备、重大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以西安为主的川渝陕地区,依托所在的航天、航空部门的技术、设备、人才等优势,发展以卫星零部件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以上海、南京为主的长三角地区,利用资金、市场等优势,发展以芯片制造、天线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以广州、深圳、中山为主的珠三角地区,依托区位、资金、机制等优势,形成以引进、组装、制造卫星导航终端产品的产业格局。
以成都为中心的中三角地区,依托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拥有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形成了高精度定位服务,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
**是国务院确定的**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并且是全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GPS多媒体系统的城市。
在推广GPS应用方面,**80%左右的出租车都安装了GPS 车辆导航系统。
除此之外,**还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和**、**等知名高校,加之在软件开发、电子制造方面的优势,在建立完善的卫星导航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概述建设的优势】随着北斗导航产业的发展、西部地理信息产业园发挥聚集作用,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率先开展国家地球空间智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提升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架构,以数据中心为基础,把**打造成西部地区的北斗精确位置服务商业化运营中心和产业化中心,对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加速全国北斗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价值。
六、项目建设目标为了加快**空间信息智慧中心建设、拓展**地区空间信息产业化建设、填补**地区缺乏互联网服务产业空白的经济发展产业化格局建设,面向构建国家导航定位民用基础设施体系和培育北斗精确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重大需求。
项目以**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为核心工程,建设**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数据中心运营与研究中心,以此扩展现有空间信息产业链,带动互联网网络服务产业落户**。
在**范围内,建设**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一方面为**地球空间信息产业上下游企业解决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和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加快空间信息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带动互联网服务产业链企业落户**,打造“**国家智慧产业核心园区”建设,为基地经济总量提升开辟新动力源。
由国有资金投资、民间企业资本等按照现代企业制组建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高科技企业;或者通过股权改造重组已有专业从事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业务、有一定技术基础和规模、且成立于**内的空间信息产业企业(以下简称公司),公司负责**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的投资建设和市场化运营、负责空间数据资源的民用产业化推广。
同时承担研究空间信息产业与云计算产业、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产业的嫁接创新以及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任务。
七、项目建设内容(一)国家地球空间智慧数据中心的建设;1、建设内容项目计划建设一栋四层楼高的建筑物作为智慧数据中心的主体建筑,其中一楼为动力中心与客户交流中心,二至三层作为IDC机房主体,四层作为运营中心。
整体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建设容量为2000个机柜。
2、建设规模:智慧数据中心建筑面积(平方米) 投资总额(万元)投资比例(政府/企业)备注建筑主体政府搭台、用方筹资。
资源聚合,节能减排。
合计本项目拟建设的“国家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主体建筑为一座四层半圆柱型建筑(每层约4500平米,首层层高为5.7米,标准层层高为4.8米,数据机房承重为1000KG/平米,动力室为1600KG/平米),具体建筑主体30米内建设一栋附属建筑(一层、层高5.7米,用于柴油发电设施)连接。
一期计划建设2000个机架。
智慧数据中心规划3年建成,将直接吸引外来投资约*亿人民币。
一期投资约*亿建成后的智慧数据中心年增*千万人民币,3年内分期建成,三年内达到*亿产值。
并将带动空间信息产业和互联网服务产业新增年产值*亿人民币。
该实体建筑是一座绿色、环保、低碳的绿色数据中心。
可作为国内绿色、环保的云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的示范工程。
整个绿色云计算中心共需使用节能环保新技术26项,年节电500万度,实现建筑节能70%,远超过国家规定的50%的建筑节能指标。
3、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项目计划总投资*亿元,一期投资约*亿元。
其中基建厂房投资约*万元,IDC设备购置约*亿元,其他约*万元。
二期投资约*亿元,用于设备完善与经营产业化拓展投资。
(二)国家地球空间智慧数据中心运营中心的建设;项目计划运营主体:**有限公司”(筹,暂定名)或重组企业。
八、项目建设工程方案8.1 项目概况8.1.1 建设原则与城市环境及地域环境协调的原则拟建的工程充分利用地块临商业中心及住宅区的有利条件,协调好城市空间环境,使之成为新城市中心区亮点之一。
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原则经济实用地建设本工程,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实用,美观大方,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的原则力求满足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齐备、安全可靠,协调生产及管理工作需要。
技术先进的原则力求拟建大楼在信息管理、设备运行环境、消防安全技术、建筑设备设施等方面,既要经济合理,又要尽量在经济适用的原则下在设计上留有发展的余地。
8.1.2工程范围地球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18000平方米。
考虑到IDC项目发展,本工程土建一次性完成,机电专业做整体规划,可分期实施。
8.1.3设计内容本项目涉及到的相关专业主要包括:工艺、建筑、结构、电气、通风空调、给排水、消防、智能等。
8.2 建筑方案方案思路:建筑平面方正实用,框架结构,采用8.4米X 8.4米柱网,具体建筑方案阶段确定。
数据中心地上四层,每层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
平面尺寸暂按50米X90米规划,实际尺寸及面积待建筑方案阶段确定。
按楼层分区:一层为动力设备区,层高6.5米;2-4层为数据主机房区,层高5.0米。
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建筑空间按功能进行分区。
结合地形,设计半圆形布局。
各层功能规划如下:首层:规划为中央空调制冷主机房等设备用房、电力电池室、高低压变配电房、发电机房、变压器房、部分预留数据机房空间,还布置有门厅、消防控制室、配线区、备品备件室、气瓶数据机房间等等。
首层还规划了会议中心作为用户交流的场地。
二~三层:规划为数据机房、机房附属空间、设备用房如变配电房、电力电池机房及空调末端机房、消防气瓶间、测试室等。
四层:规划为运营中心。
8.2.1总体规划思路、功能分区1)总体规划原则:根据业务需求及用地的规划条件,在充分利用土地规划设计条件的前提下,建设符合企业形象,满足转型业务发展需要的“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
整个地块需统一规划,充分利用土地。
2)总体规划方案由于大楼基础设施是形成生产力的必要因素之一,而大楼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建设周期,大楼建设需要有长远规划。
根据业务发展对生产空间的需求,规划在2013—2015年建设地球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缓解IDC生产场地严重不足的局面。
建议新大楼建成后能保障5—8年的业务发展需要。
由于IDC对大楼的配套要求比较高,一般机楼或租赁场所难以达到基础设施要求,故建议IDC机楼的规划与建设适当超前。
根据业务对生产空间的要求特点,建筑采用大平面、大开间、通用型设计。
8.2.2总平面规划根据已征地块的地形图及可能的规划设计条件,本可研提供总平面布局方案供参考。
基于城市规划部门给出的规划设计条件,总体布局规划。
总平面布局按照城市规划要求,人车分流,内外分区明确,从功能、体量、视觉要求各方面考虑,组合成结构性、整体性很强的一组建筑群。
局部建筑相互独立,整体又形成一个大院。
在总平面人流车流组织方面,结合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对外服务区及内部管理区内在合理组织交通流线的前提下,适量布置绿地及广场空间。
总体而言,总平面的交通组织便捷,安全方便,舒适宜人。
车辆停放主要由地面停车为主。
8.2.4 建筑消防设计本建筑耐火等级一级,为多层丙类厂房,每个防火分区不超过6000平方米,室内任一点到最近疏散出口距离不超过60米。
8.3 结构方案8.3.1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8.3.2 结构设计基准期限及建筑安全等级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规定, 本项目主体结构的设计基准期限为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