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恨歌_中杨贵妃形象新解

长恨歌_中杨贵妃形象新解


李隆基最喜爱的舞曲是 《霓裳羽衣曲》 。 《霓裳羽衣曲》 因为她的聪明, 她也做到了。第四步, 得到实惠。 “姊妹弟 , 杨玉环有三个姊妹先后被 本名 《婆罗门曲》 开元中, , 由西凉节度使杨敬述献给玄宗, 兄皆列土” 她也做到了。史载,
2007 年第
12 期
安徽文学
63
经 典 重 释
封为国夫人。第五步, 得到权利。她的堂兄杨国忠被封为 宰相。 第六步, 勾结安禄山以寻求支持。 这所有的行为, 只 有一个动力: 欲望。 从杨贵妃有计划地实现她的欲望来看, 她对李隆基的 爱情是值得怀疑的。从一般意义看, 妃子享受荣华富贵是 元和四年, 白居易创作了 《秦中吟》 《新乐府》 和 五十首等 大量的讽刺现实的诗篇。但是这些诗篇并没有直接对准 皇帝, 即使是 《卖炭翁》 “苦宫市” 的 也不能说就是直接批 评皇帝, 只能说是委婉地批评。这个时期的创作, 从白居 易的政治倾向上看, 讽刺皇帝也不是他的本意。 因此, 长 《
参考文献: [1] 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 [2] 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 9 月. [3] 章培恒, 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年 4 月.
的爱情悲剧的铺叙, 不是要说明这个爱情是有价值的, 而是 要说明这个爱情是由巨大危害的。 从这个角度上看,长恨 《 歌》 是由很深的作用的, 对帝王来说, 有讽喻作用; 对一般女 人来说, 有启发作用。 因此,《长恨歌》 虽然表面上看到作者对杨贵妃有同 读 , 情的一面, 但是分析杨贵妃的形象, 还应该从历史的角度看 看作者在表面含义下蕴藏的深刻寓意。 如果认为作者仅仅 是为了同情杨贵妃而创作 《长恨歌》似乎有点低看了作者。 , 作者有同情杨贵妃的成分, 但是更大的成分还在于讽刺。 在普遍的意义上看, 是对帝王爱情的一种讽刺, 是对美貌女 人利用美貌寻求爱情的讽刺, 更是对女人不择手段利用爱 情达到自己私欲的讽刺。 至于作者把本不应该同情的爱情悲剧写得如此令读者 回肠荡气, 似乎还有更深层的寓意。 比如说, 对唐玄宗背弃 爱情誓言的讽刺, 对杨贵妃到死不知悔改的讽刺, 对特殊人 物不能享受真正爱情的感叹, 等等。至于杨贵妃, “一 所谓 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读者在阅读 , 《长恨歌》 的时 候,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对杨贵妃的独特评价。
是政治悲剧。 作者通过对一起偏离爱情基本原则 宠爱的时候,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 《长恨歌》 情。大唐帝国到玄宗手里已经一百多年了。先前出现过 的皇妃或皇后,著名的就有太宗长孙皇后和高宗则天皇 后。长孙皇后成为 “贞观之治” 的贤内助, 则天皇后成为 大周皇帝,都是对历史起到了推动其前进的作用。玄宗 即位之初, 励精图治, 也出现了 “开元盛世” 。但是自从杨 玉环成为贵妃之后, 玄宗就步步出错, 而且每一步错误都 与杨玉环有关系。有人说,李隆基是历史悲剧发生的内 因, 杨玉环是外因, 内因是主要的, 外因是次要的。这是 当然的。但是,外因对内因是起着巨大的反作用的。如 果杨玉环像长孙皇后或则天皇后那样,历史悲剧必然推 迟发生。但是,杨玉环却在李隆基犯错误的时候更加错 上加错,对大唐的衰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说长 孙皇后是贤惠的, 则天皇后是睿智的, 那么只能说杨玉环 是愚蠢的了。贤惠的女人会劝说丈夫少犯错误,睿智的 女人会帮助丈夫改正错误,愚蠢的女人就只会为自己的 私欲而推动丈夫去犯错误了。 四、 白居易的真实意图 《长恨歌》 “天生丽质难自弃” 用 一句就涵盖了杨贵妃的 全部人生, 可是作者却没有去解释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而是 转向对李杨爱情的铺叙。笔者以为, 这是有原因的。 一是作者的社会环境的影响。 《长恨歌》 作于元和元 年, 这一年也是他创作 “讽喻诗” 的开始。从元和元年到
是要一个美貌的女子来陪伴解闷, 他没有必要去违背伦理, 础。在美丽的外貌的帮助下, 杨玉环一步一步地实现了她 冒令天下人耻笑的风险。 因此杨玉环的美貌不是她成为贵 妃的主要原因。 李隆基宠爱杨玉环的主要原因在于杨玉环 高超的舞蹈技艺和聪明、 狡诈的性格。 的欲望。第一步, 成为寿王妃。寿王对她并不宠幸, 因此, 她的欲望不可能满足。第二步, 成为贵妃。作为贵妃只是 前进了一步, 离受宠还差一步。 第三步, 受到宠幸。 这一点
以导之。白居易 ” 《长恨歌》 “骊宫高处入青云, 载: 仙乐风 确实令人同情, 这是从一般意义上来看待爱情问题。 但是, 曲》 李杨二人有特殊的身份, 他们的爱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 情, 所以他们的爱情悲剧又不值得同情, 更不值得赞美。 这 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 近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 动地来, 《霓裳羽衣曲》” 惊破 。可见杨玉环很会跳这个舞蹈,
的创作不在于讽刺唐玄宗, 矛头还是指向杨贵妃的。 正常的。 但是杨玉环所享受的, 大大超过了一般人的预料。 恨歌》 杨国忠愚蠢无能却当了宰相, 如果没有杨玉环的支持, 玄宗 不会如此过分相信杨国忠的人品和才能。 勾结安禄山以求 永远巩固自己的地位, 更看出杨玉环的不一般。而且杨玉 环与安禄山还有说不清的暧昧关系, 这更说明杨玉环对李 隆基的不忠贞。 三、 关于杨玉环的悲剧 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以悲剧结束, 确实值得同情。 他们的悲剧主要的是历史的悲剧。历史的悲剧, 李隆基要 负主要的责任。但是杨玉环不能说就是 “牺牲品” 而是咎 , 由自取, 因为杨玉环在悲剧发生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推动 作用。 杨玉环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但她没有去做。她受到 通过讽刺杨贵妃而达到讽劝皇帝的目的,这是符合白居 易的一贯作风的。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是:文章合为时而 “ 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因此,最终的目的, ” “ 是要借此帮助 国君实现良善的政治秩序和良善的社会风俗。 [3 ] ” 《长恨 歌》 并不例外。 二是 《长恨歌》 对李杨爱情的长篇铺叙, 就是对杨贵妃 的讽刺。理解 《长恨歌》 中杨贵妃形象含义的钥匙是 “天生 丽质难自弃” 作者不去写 , “难自弃” 的内涵, 而去写 “难自 弃” 的过程和结果, 就含有讽刺的意图。 杨贵妃 “难自弃” 的 过程和结果是什么?上文分析过, 从官女到王妃, 从王妃到 皇妃, 从皇妃到受宠, 而后乱政干权, 结党营私, 勾结边将, 最后导致国破家亡。与其说 《长恨歌》 是爱情悲剧, 不如说
历来对 《长恨歌》 的主旨有两种看法, 一是讽喻诗, 讽刺 李杨二人荒淫误国; 二是赞美诗或者同情诗, 赞美李杨二人 对爱情的坚贞, 或同情李杨二人爱情悲剧的发生。这两种 看法都有道理, 所以二者兼而有之就成了共识。李杨爱情
玄宗非常喜欢, 加以润色, 并制作歌词, 令宫女演唱, 遂风靡 京城。但是玄宗对所有宫女的舞技甚为不满, 认为没有唱 出舞出这个曲子的精华, 并为此闷闷不乐。杨玉环抓住了 这个机会。 据陈鸿 《长恨歌传》 “进见之日,《霓裳羽衣 载: 奏
经 典 重 释
《长恨歌》 中杨贵妃ຫໍສະໝຸດ 象新解◎卜永清(河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3)
摘 要 杨贵妃是一个美丽的形象, 但是杨贵妃的受宠并不是仅仅因为她的美貌, 而是因为她的 “聪明和智慧” 。她利用 美貌获得权力和利益, 因此她对爱情是不可能忠贞的。作者塑造这个形象是有着同情与讽刺的双重目的的, 而且是以讽 刺为主的。 关键词 长恨歌 杨贵妃 形象 新解
64
2007 年第
12 期
安徽文学
她作为王妃, 不需要自己学舞蹈, 或者是 种矛盾作者也意识到了, 所以他一面说 “一篇长恨有风情, 简直是技艺高绝。 十首秦吟近正声” 又说 , “时之所重, 仆之所轻” 。李杨爱情 作为特殊例子, 怎么看待, 就成了后人争论不休的焦点。 笔 者以为 《长恨歌》 中李杨之间没有爱情可言, 具体说, 李隆基 对杨玉环的爱情或有真情的成分, 杨玉环对李隆基的爱情 却是虚假的, 李杨爱情只是杨玉环实现欲望的阶梯, 杨利用 了李对她的宠爱, 这是从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句诗中可以 分析得出的结论。这一句是揭开杨玉环本质的钥匙。 一、 关于杨玉环的美丽 杨玉环是美丽的女人。杨玉环, 幼时养在叔父杨玄珪 家, 开元二十三年, 册封为寿王李瑁 (李隆基儿子) 妃子。 官 家女子能成为妃子, 只有一条, 那就是美貌。 从秀女而成为 妃子, 那就更要求美貌。 这是不容怀疑的。 但是, 杨玉环在 所有的妃子里并不能算是最美貌。原因有二, 一是寿王李 瑁并不很宠幸她, 二是玄宗李隆基宠幸她并不是仅仅因为 她美貌。 这里只分析李隆基的态度。 李隆基要封杨玉环为 贵妃, 那是有悖伦理的, 因为杨玉环是她的儿媳。 如果他只 从爱好出发去学习, 也本可以有意避开 《霓裳羽衣曲》去学 , 别的。 但是她专门练习 《霓裳羽衣曲》 而且技艺高超, , 说明 她是有准备的。这就是 “难自弃” 的目的。 《长恨歌传》 又载:由是冶其荣, “ 敏其词, 婉娈万态, 以 中上意。 又说: ” “非徒殊艳尤态致是, 盖才智明慧, 善巧便 佞, 先意希旨, 有不可形容者。 ”这是说, 杨玉环凭着自己的 聪明, 专门拣李隆基喜欢的话说, 甚至李隆基还没有想到的 话, 她已经想到了。所以, 可以说, 杨玉环受宠在于她的舞 蹈跳得好, 在于她会揣摩皇帝的心思。 但是, 杨玉环的美丽是历史上有名的, 据说是 “四大美 女”之首。这当然不全是因为她的美貌,而是因为她是贵 妃, 又因为她与李隆基之间的爱情悲剧的发生, 还因为白居 易的 《长恨歌》 的渲染。 二、 关于杨玉环的欲望 杨玉环欲望强烈, 她的欲望是分步骤实现的。 “天生丽 质”是她实现欲望的物质基础, “难自弃”则是她的心理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