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pptx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pptx
3
经济区的主要特点是
A、客观性和地域性; B、多元性和多层次性; C、开放性; D、发展变化性和相对稳定性。
(P358)
4
我国经济区形成的大背景是什么?
欧共体在1992年底 形成统一大市场,使12 个成员国GDP平均提高 4.5%,创造了180万个 新的就业机会,使商品 价格下降6.1%,并改善 了成员国内部的对内、 对外经济平衡。 而新增 经济福利值则更为可 观、、、、、、P359
通过迁都、移民以及根据各地资源建立 发展极,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带动发展
9
二、我国沿海几个省份的发展经验
国企改革主导型
外资主导型
由内而外, 内外并举型
民资主导型江苏山东浙江 Nhomakorabea广东
10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区域,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的综合通道, 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1958年欧盟成立后,1967年东盟,1967、 1975年东非、西非共同体,1965新、澳自由 贸易区,1989年北美自由贸易区也相继成立。 据统计,全球具有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组织已 超过40个,所包含及正在申请的国家达100 多个,其中多数为发展中国家。 P358 5
大陆目前分为几大经济区?
东北经济区
长三角经济区
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 深化改革先行区。 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 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珠三角经济区
P383
7
第二节 国内外区域发展的实践经验
一、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经验
IT导向
贸易立国
出口导向
科教兴国
8
国外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路径
自身优势
发展路径
[美]犹他州
17
文化创 意产业
兴市
18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十三章 国务院《意见》解读
19
第一节 《意见》出台的背景
一、 《意见》是中央经过长期准备、充分酝酿后出台的 2004年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思路; 2007年中央决定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意见》: 2009年国务院研究,党中央确定。
基本出发点包括三方面(P340)
15
16
用文化创意激活闽东的 “海西特色”旅游业
福建行政学院宁德分院 谢丁宁
独特的地理和历史,造就 了闽东的特色文化。一方面, 临海区位促成了闽东海洋文化 的形成;另一方面腹地丘陵连 绵,长期交通闭塞,使闽东又 成了中原古文化和畲族文化的 天然积淀地。这就使得闽东成 了中国海陆文化、南北文化、 汉畲文化和古今文化的一个交 汇点。这种自然文化资源在全 国是非常独特的。
[德]巴伐利亚 州
澳大利亚土 著地区 巴西西部地 区
良好的人口素质、教 育和科技基础
独特的教育资源优 势
独特的文化、传统 和自然资源环境
丰富的自然资源
利用原有军工产业的科技基础,以中小 企业为生力军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
培养人才,抓住经济转型的机遇,发展 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兼顾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 发展特色旅游业
20
二、《意见》来自不易
“八个来自”
21
第二节 《意见》的丰富内涵
学习领会《意见》,要着重把握五个方面:
任务
22
第三节 把《意见》转化为具体实践
提升思路求作为
精心谋划求作为
重点突破求作为
艰苦奋斗求作为
23
第四节 政府工作的着力点
一、提升思路求作为,要落实在解放思想上、深化认识、加强引导上 二、精心谋划求作为,要落实在把握当前、谋求长远、创造环境条件上 三、重点突破求作为,要落实在先行先试、培育新增长点、改善民生上 四、艰苦奋斗求作为,要落实在提高效能、有效服务、廉洁自律上
西北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区
中部经济区
长三角经济区
西南经济区
海西经济区
珠三角经济区
P383
6
二、沿海三大经济区的战略取向
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知识经济带、
东北亚最大的制造研发基地、国际性 贸易物流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 市经济区域。
环渤海经济区
发展现代服务业、
生物医药产业、新材 料产业、新能源产业 和民用航空航天产业 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成为中国技术创新和 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域。
特区就是有特别权力,特殊政策的经济区 。
新特区特指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区别于改革开放 初期设立的深圳等经济特区。 “配套”是其核心,单项改革 或纯粹意义上的经济体制改革已不太重要,而更需要统筹兼顾 和涉及社会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作为试验,它必须超越自身利益但又要通过自身探索和创新拿 出全国可资借鉴的东西。作为特区,它应该具有一些不同于左 邻右舍以及整个内地的特殊功能,从我国特区逻辑发展的应有 之义看,新功能应该是自由港运作和金融创新。
海西战略解读
11
第三节 前瞻构建 “海峡经济 区”
2009年3月的全国两会,民革中央关于构建“海峡经济区” 的提案引起强烈反响。民革中央强调,最终构建的“海峡经济 区”,不仅将为台湾经济提供强劲的动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也 将推动祖国大陆沿海地区形成完整的经济发展圈链条,使“海峡 经济区”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等之后的又一新的 经济增长极。
12
从海西经济区走向海峡经济区 13
14
“中国创意产 业之父” 全国政协 副主席、民革中央常 务副主席厉无畏先生
厉无畏先生认为,“创意产业是指个 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透过智慧财产权的 生成和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 会的产业。”
把文化创意做成产业,使文化成为商 品,或增加传统产业的文化内涵来实现增 值,这是创意产业化的两条路径;创意产 业在城市经济转型中有巨大发展机遇和空 间,可以改进城市面貌,促进城市经济可 持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是高增值 性、强辐射性、广融合性,可以将各种资 源转化为经营资源,振兴城市经济发展; 创意产业凭借多种赢利模式获取巨大经济 效益,可以增强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十二章 合作共赢的区域经济
福建行政学院宁德分院 谢丁宁 1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第一节 我国主要经济区的战略取向
一、经济区的主要特点 二、沿海三大经济区的战略取向
2
经济区又叫综合经济区,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 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 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交通运输和商品流通为脉络, 具有发达的内部经济联系,并在全国经济联系中担负某种专门 化职能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P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