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焦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聚焦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聚焦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山东省宁阳县教科研中心刘立栋(271400)【背景材料】5月4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

构筑地域分工明确、市场体系统一、经济联系紧密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不同于行政区划的具有地缘经济利益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它面对台湾,毗邻台湾海峡,地处海峡西岸,是一个肩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命题分析】从地理的视角应关注的考点有:1.福建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分析:(自然: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海岸曲折,良港众多;季风显著,台风频繁;水系发达,水力丰富。

人文:城镇、人口多沿河流、沿海分布。

原因:水陆交通便利、生活、生产水源充足、河谷盆地,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2.福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⑴绝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⑵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⑶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山脉走向、海岸线大体平行⑷山地多于平原⑸内地多于沿海。

3.福建省区域差异及区域开发方向:1人多地少,耕地不足2滨海平原有利发展高效优质种植业;3山地宜开展综合利用,发展立体农业4山区开发水能资源5沿海有利发展海洋事业(运输、渔业)。

4.分析闽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闽江流域的开发与生态问题、山区的水土流失、沿海的赤潮。

流域开发(以水口电站为例,了解水电站建设的利弊,运用相应材料说明水电站在航运、灌溉、发电等方面的作用);赤潮(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带来的危害: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海洋旅游业);水土流失(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治理措施: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小流域综合治理。

)5.分析福建省的地理区位优势:东南沿海承“长”接“珠”,贯西通海的“十字路口”。

福建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参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与协作,有利于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和经贸合作。

福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运、航空为主干的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完善,促进了福建与周围广大地区在资源、市场开发上有效合作,宁德与南平、漳州与龙岩分别主动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协作圈,承接两大经济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海峡西岸、多层次、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随着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及台湾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福建作为海峡两岸合作和交流的通道功能将进一步增强,福建“十字路口”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6.简述台湾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互补性;大陆市场对台开放和赴台旅游等。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这样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带以热带、亚热带为主;山地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全岛大部分地区属湿热的亚热带气候、南部沿海属热带气候;水力资源、森林资源(樟树)、农产丰富(水稻、甘蔗、水果、茶叶)、矿产资源(金、铜、硫磺、煤、石油、天然气)、海洋资源、旅游资源(日月潭、阿里山)等非常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米仓”、“糖缸”、“水果之乡”、“茶叶之乡”等美称。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1地域狭小,原料、燃料不足2岛内市场狭小3岛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4海洋运输便利。

出口商品中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纺织、电子电器、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四大部门已成为台湾省的经济支柱)。

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具有互补性(大陆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广阔的消费市场;台湾优势:先进技术、雄厚的资金)。

【综合演练】福建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吸收外资起步较早。

左图是"1991—福建三类产业结构比较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图”,右图为福建区域图。

据此回答1—3题。

1.对福建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的分析,正确的有1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持续上升,第三产业变化不大2产业结构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3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的比重最大4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中,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成反比A.12B.⑧4C.13D.242.90年代以来福建省吸引外商投资取得较大进展,其有利的区位条件主要有1矿产资源丰富2政府政策3与台湾隔海相望,著名侨乡4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5劳动力丰富,地价较低A.1234B.2345C.134D.2453.为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右图中,四地第一产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发展为以杉水、毛竹、天然橡胶等为主的林业基地B.乙区域发展为以龙眼、柑橘、苹果等为主的水果基地C.丙区域发展为以水稻、棉花、油菜等为主的商品农业基地D.丁区域发展为以蔬菜、花卉、水产品为主的出口农产品基地国家旅游局将出台《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拟用l2年左右的时间,将海峡西岸旅游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一起打造成“中国东南沿海旅游繁荣带”,携手台湾地区共推“海峡旅游”品牌,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回答4—5题。

4.打造“中国东南沿海旅游繁荣带”目的是1能够降低旅游价格2有利于拉动旅游消费3能够实现共同富裕4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A.13B.24C.23D.345.在这一发展机遇面前,福建的旅游企业应该1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2密切闽台联系,整合旅游资源3加强对外协作,提升开放水平4发挥地域优势,防止同业竞争A.123B.234C.134D.124台湾是大陆最深的乡愁。

据此回答6—7题。

6.据报载,修建跨越台湾海峡的海底隧道已经正式列入我国交通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大致有北、中、南三条线路供选择。

请问此项工程首先必须考虑的自然因素是A.气象条件B.洋流条件C.地质构造D.可能对生态造成的影响7.下图中能表示台湾省城市化和未来人口增长阶段的是A.甲B.乙C.丙D.丁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前期,在大陆的台资企业以制鞋、灯饰、家具等为主;而中期则以计算机外设部件为主,成为主导投资产业;2000年,台资企业多项产品产销量名列世界前茅,如电源供应器、彩色显示器、主机板、键盘、扫描仪等产销量均居世界前三位。

2000年以来,开始将笔记本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等产业转移至大陆。

材料二台湾省对大陆投资地区分布变化表(1)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台湾在大陆投资的变化特点。

(2)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请简要说明两岸各自的优势条件。

(3)近年来,在台湾对大陆投资的地区中福建所占上升较快。

福建在吸引台商投资方面,有哪些突出的区位优势?(4)海峡两岸海运、空运协议的签署将带动大陆赴台旅游的热潮。

综述台湾岛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年等降水量分布图和福建省地形剖面图材料二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战略构想,中心目标就是发展福建经济,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为将来全面实现两岸“三通”,建设台湾海峡两岸经济圈奠定基础。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向西延伸到南平、三明、龙岩的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与陆地。

材料三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示意图。

(右图)材料四正在建设中的泉(州)三(明)高速公路,将进一步优化我省交通运输网,加强东南沿海地区与闽中、闽北地区的联系,促进两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交流,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实现山海协作、共同进步。

(1)福建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有何特征?简述其原因。

(2)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请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加以说明。

(3)分析台湾发展“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的原因。

(4)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实施“对外开放,对内联结,山海协作”的战略,分析福建省实施这一战略的有利条件。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泉三高速公路建成后对泉州经济建设的作用。

【参考答案】1.C 2.B 3.D 4.B 5.A 6.C 7.A8.(1)从产业部门上看,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转变;从投资地域上看,由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转向福建沿海。

(2)大陆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广阔的消费市场;台湾优势:先进技术、雄厚的资金。

(3)著名侨乡;与台湾隔海相望,交通便捷。

(4)旅游资源多样突出,资源质量高;旅游资源的集群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经济较为发达,旅游基础设施完备,具有较强的地区接待能力;交通比较便利;地域较广阔,环境承载量较大。

9.(1)分布特点: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海岸线大体平行;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山地多于平原。

形成原因:福建降水主要由东南季风带来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两大山带中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降水量多;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少。

(2)1台湾岛属于大陆岛,地质历史时期曾于大陆相连。

2我国先民最早开发台湾。

3台湾岛的居民主要是来自福建沿海一带,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与大陆一脉相承。

(3)1地域狭小,原料、燃料不足2岛内市场狭小3岛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4海洋运输便利。

(4)1地处东南沿海,海运便利;2北承长江三角洲,南连珠三角,东与台湾岛相望,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3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沿海经济技术发达,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分区乙和形成产业链。

(5)将加强泉州与闽中、闽北地区的沟通、交流与联系,充分开发利用闽中、闽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泉州侨乡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促进泉州旅游业、交通服务业等经济部门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