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规划.ppt

区域规划.ppt

包括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自然条件在内的区域综合空间 发展和管制规划。
主要目标:
通过建立良好的制度和法律环境来提高区域竞争力。
主要策略:
划定区域内不同功能、不同发展方向的类型区,制定其相应开发标 准的要求以及管制实施措施,协调、化解区域发展中过的各种利益冲突。
五、小镇产业发展规划
1 2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阶段、产业结构)

战略模式
市场导向型战略模式

战略重点
完善商业分类 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

战略措施
②提升中心服务能力 ③区域协作 ④产业组织集群化
①确定产业结构升级
三、小镇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提高水、土、气候等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承载能力、发展需求、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保护措施
四、区域
发展战略 研究
资源开发 利用与保 护规划 生态环境 保护与建 设规划
空间结构 与空间管 制规划
产业发展 规划
城乡居民 点体系规 划
基础设施 规划
区域政策
区域规划 的环境影 响评价
一、小镇发展条件评价
社会
•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 气候区,气候温和、 适宜居住。 • 地域狭小,寺圣村 村民聚集,资源生 态环境承载力低。 • 紧邻民大、棠外、 川大等学校,学生 消费者资源丰富。 • 村民聚集,劳动力 资源丰富。 • 距双流机场极近, 可发展住宿业。
双流县寺圣村“民大小镇”规划
参考文献
• 周国华.2011.区域规划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10~34 • 崔功豪,王兴干.2005.当代区域规划导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 社.87~139 • 张沛.2005.区域规划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10~153 • 朴永吉.2009.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37 • 方明,董艳芳.2006.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2~39 • 韩晶.2011.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83~132 •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组.2011.双流模式——三化联动 创新 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56
产业发展条件分析(本地区位、土地、人才、产业基础)
3 4
产业发展总体战略(区域协作、产业组织集群化)
产业布局
六、小镇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
建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关系体系 建立完善、有序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网络
七、小镇基础设施建设
生产性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仓储、防灾减灾等
社会性基础设施:
九、区域政策
与国家宏 观政策协 调一致
劳动力政 策
资金政策
企业区位 控制政策
产业政策
十、小镇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对小镇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 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制定进行跟 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彻底转变“重建轻管”思想:①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
②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③加强群众参与和监督
小组成员及其分工
谭元圆: 区域发展条件评价 & 区域发展战略分析 旦增曲珍: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 区域空间结构与空间管制规划 朱丽得孜: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 区域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 余欢: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达拉交: 区域政策 & 区域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视频拍摄与制作:伍建宏 文稿写作与修改:赵洪生 PPT制作与修改:陈慧子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金融商贸、园林绿化等
分析发展过程及现状特点 预测未来需求量
划分服务设施等级
重大设施的数量、规模、等级、空间分布
骨干设施的建设时序安排
八、小镇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 2 3 4 5 6
• 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价 • 环境预测 • 环境目标制定 • 环境功能区划 • 污染控制规划 • 生态建设规划
• 有全国县域经济百 强县的双流县作为 支撑。
自然
经济现状

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分析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充足的消费人群;距离机场近,消费者人群多样化;寺圣 村村民的聚集,劳动力充足。

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学生为服务主体,兼顾社区居民、机场工作人员以及机场乘客,发展为综合性的小 型商业区。并以此作为一个支点,带动文星镇,乃至双流县的发展。
• 比较优势
与双流县其他社区相比,拥有更为广大的学生人群,客户需求量大。距机场近,可大 力发展住宿业。
二、小镇发展战略研究
总体发展 定位 •双流县重点 商业区 未来发展 战略地位
• 以学生为客户主体, 兼顾周边社区居民、 务工人员、机场工 作人员以及机场乘 客等客户群体,建 设成满足其需求的 综合性中低端商业 区。 • 战略目标 • 战略方针 • 战略模式 • 战略重点 • 战略措施
具体发展 战略
• 战略目标:
充分利用核心竞争优势,大力整合资源,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将“民大小镇”建设成包含生活、娱 乐、文化、休闲等全方位的新型商业区。
• 战略方针
①以民大学生为主要客户对象,发展针对性产业与特色服务,引导消费。 ②产业建设兼顾其他消费群体,大力发展食宿业,实现多元化。 ③社区建设充分考虑地域狭小问题,合理规划布局,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并提高人口承载力。 ④充分利用该区劳动力资源,解决寺圣村村民就业问题,为寺圣社区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⑤依据拥有庞大的学生群体这一优势,发展独特的社区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