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17
公路等级 高速、一级公路
低温开裂指数CI ,不大于
3
二级公路 5
三级、四级公路 7
3.0.7 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提出抗滑技术指标 横向力系数SFC60,测试标准车60km/h; TD—铺砂法构造深度(mm),与旧规范一样
四、结构组合设计
注意以下几点
4.4.5 基层和底基层厚度,突出了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关系 4.5.2 面层材料类型适用的交通荷载等级与层位,表4.5.2。
2.1.13 轴载谱 各种车辆不同轴重的分布概率图。正态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
2.1.14 当量轴次
分别按不同的破坏指标(五个指标),按当量
损坏原则(mimer假定)将不同轴载的作用次数 换算为设计轴载(100kN)的当量作用次数。
2.1.15 累计当量轴次 概念与老规范同,但这里指客车和货车的交通量 (指2类~11类车型)。不考虑轻型车的作用。
某层类型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 水泥混合凝上基层和
底基层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 的沥青混合料基层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三级公路
15
20
其他基层
10
15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应小于附录B4的容许值;
4.按照附录B5计算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大于表3.0.6-2;
表3.0.6-2 低温开裂指数要求
4.5.4 不同粒径的沥青厚度符合表4.5.4的规定
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结 构层小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倍;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0倍。
表4.5.4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层厚(mm)
沥青混合料类型
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沥青玛蹄脂碎石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表4.5.2 面层材料的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
材料类型 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适用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 各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 对抗滑有特殊要求的表面层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上拌下贯沥青碎石 沥青表面处治
各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 中等、轻交通荷载等级的面层 中等、轻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17
目录
一、术语 二、符号 三、设计标准 四、结构组合设计 五、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六、路面结构验算 七、改建设计 八、桥面铺装设计
一、术语解释(2.1.11~2.1.17)
2.1.11 结构的设计期(设计基准期) 在预计的累计当量轴次和环境条件作用下,路面 不发生结构性破坏的时间长度。与工程结构可靠 度设计中的“设计基准期”同
以下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厚度 (mm),不小于
4.75 9.5 13.2 16.0 19.0 26.5
15
25 35 40 50 75
-
30 40 50 60 -
-
20 25
30
-
-
4.6 功能层:粘层、封层、透层、隔离层、防水(排水) 层、防裂层、取消了老规范中的垫层!
编制中表面,表4-1,列出了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
3.0.6 设计指标应满足(验算指标)
1.按本规范附录B.1和B.2计算的沥青层和无机结合料层的疲 劳开裂寿命(次),[容许的]均应大于附录A确定的设计年限 内当量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2.按附录B3计算的沥青永久变形量,应小于表3.0.6-1容许的 变形量值;
表3.0.6-1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mm)
加载180秒确定的劲度模量值(MPa).St 300 MPa,m 0.3
弯曲梁流变仪
三、设计标准
3.0.1 目标可靠度和可靠度指标 表3.0.1 目标可靠度和目标可靠度指标
公路等级 可靠度(%) 可靠度指标β
高速公路 95 1.65
一级公路 90 1.28
二级公路 85 1.04
三级公路 80 0.84
四级公路 70 0.52
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表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高速公路
15
三级公路
10
二级公路
12
四级公路
8
3.0.3 设计轴重100kN,单轴,双轮组(与老规范同),技术参数 表3.0.3 设计轴载的参数
设计轴载 (kN)
轮胎接地压强 单轮接地当量圆直径 两轮中心距
△累计轴重为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2类~11类车) △增加了“极重”等级,≥50×106辆,分为 五级(老规范四级)
3.0.5 沥青路面设计控制指标五个,取消了表面弯沉指标
五个指标:
沥青层疲劳开裂; 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 沥青层永久变形; 路基顶面层竖向压应变; 路面表面低温开裂(季节性冰冻地区)
用贯入法测定。
— 目标可靠度指标,反映结构可靠性的大小。
S
— 标准差,又称均方差.S
1
N
N
(xi x)2
i 1
G* — 动态剪切系数模量,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
60℃,10rad/s(约为0.59HZ),试验确定,G* max rmax
动态剪切流变仪
St — 沥青劲度模量,采用弯曲量流变仪(BBR),10℃,
2.1.16 路基平衡湿度 公路通车后,路基湿度在地下水、大气降雨与蒸发 等因素作用下达到平衡状态,湿度相对稳定,此时 的路基湿度定义为路基平衡湿度。
2.1.17 裂缝指数 表征横向裂缝密集程度的指标,反映沥青层低温开 裂程度。(DTT直接拉伸试验)
二、符号说明(15个符号)
R —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分析沥青层永久变形,
表4-1 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
结构类型
粒料类基层沥青路面、底基层采用粒料的沥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底
青混合料类基层沥青路面
基层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的沥青
结合料类基层沥青路面
沥青混合料层 厚度(mm)
(MPa)
(mm)
(mm)
100
0.70
213.0
319.5
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表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极重 特重 重 中等 轻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
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 ≥50.0 50.0-19.0 19.0-8.0 8.0-4.0 <4.0
(×106,辆)
注:大型客车和货车为本规范附录A中表A.1.2所列的2类~11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