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NA的损伤修复及突变资料讲解

DNA的损伤修复及突变资料讲解

26
2. 烷化剂引起的DNA损伤(特异性错配)
某些诱变剂不掺入DNA,而通过改变碱基的结构 从而引起特异性错配,如烷化剂(是一类亲电子的化 合物,具有一个或多个活性烷基)。它们的诱变作用 是使DNA中的碱基烷化。
活性烷基不稳定,能转移到其他分子的电子密度较 高的位置上,并置换其中的氢原子,使其成为不稳定 的物质。
28
3. 嵌合剂的致突变作用
嵌合染料是另一类重要的DNA修饰剂。包括 吖啶橙(acridine orange)、原黄素(proflavin)、 溴化乙锭(EB)等染料。
18
2. 电辐射引起的DNA损伤
➢ 碱基变化
细胞中的水经辐射解离后产生大量OH-自由基,使 DNA链上的碱基氧化修饰、形成过氧化物的、导致碱 基环的破坏和脱落等。
➢ 脱氧核糖变化
脱氧核糖上的每个碳原子和羟基上的氢都能与OH-反 应,导致脱氧核糖分解,最后会引起DNA链断裂。
19
➢ DNA链断裂 脱氧核糖破坏或磷酸二酯键断开而导致DNA链断裂。 一条链断裂称单链断裂(single strand broken); DNA双链在同一处或相近处断裂称为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oken )。
16
1. 紫外线(UV)引起的DNA损伤
DNA受到大剂量紫外线(260nm)照射时,同 一条链上相邻的嘧啶以共价键连成二聚体;TT, CC, CT之间都可形成二聚体。
复制时,此处产生空 耗过程,DNA不能 复制,细胞不能分裂, 导致凋亡。
17
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 --最易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TT)
20
➢交联(binding) 同一条DNA链上或两条DNA链上的碱基间以共价
键结合;DNA与蛋白质之间也以共价键相连;组蛋白、 染色质中的非组蛋白、调控蛋白、与复制和转录有关 的酶都会与DNA以共价键连接。
胶联是细胞受电离辐射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染色 体畸变的分子基础,会影响细胞的功能和DNA复制。21
因此生物才会有变异、有进化。
3
细胞内在的因素和环境中的因素都可能 导致DNA损伤,根据损伤的原因可以分为: • DNA分子自发性损伤 • 物理因素导致的DNA损伤 • 化学因素导致的DNA损伤
4
一、 DNA分子自发性损伤
1. 碱基的异构互变 2. 碱基的脱氨基作用 3. 脱嘌呤与脱嘧啶 (碱基丢失) 4. 活性氧引起的碱基修饰与链断裂
-NH2
-NH
8
9
异构互变造成的复制损伤
10
2. 碱基的脱氨基作用
碱基的环外氨基自发脱落,C变为U,A变为次黄 嘌呤(I ),G变为黄嘌呤(X) 。
复制时,U与A配对、H和X都与C配对会导致子代 DNA序列的错误变化。
11Leabharlann 123. 脱嘌呤与脱嘧啶 (碱基丢失)
自发水解使嘌呤和嘧啶从DNA链的核糖磷酸骨架上脱落。 哺乳类动物细胞,在30ºC下,20h内DNA链自发脱落嘌呤 约1000个,嘧啶约500个。
辐射引起DNA分子结构的多种变化
22
三、化学因素引起的DNA损伤
1. 碱基类似物、修饰剂对DNA的损伤; 2. 烷化剂对DNA的损伤; 3. 嵌合剂对DNA的损伤。
23
1. 碱基类似物对DNA的损伤
某些化学物质和正常的碱基在结构上类似,有 时会替代正常碱基而掺入DNA分子,一旦这些碱基 类似物进人DNA后,由于它们的配对能力不同于正 常碱基,便引起DNA复制过程中其对应位置上插入 不正确碱基。
DNA的损伤修复及突变
DNA损伤:一切使DNA结构和功能发生
改变的DNA变化,都可称为基因的损伤 。
根据受损的部位,DNA损伤可以为两种: 碱基损伤 DNA链的损伤
2
DNA损伤修复的重要性:
• DNA存储着生物体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遗传信息,维 护DNA分子的完整性对细胞至关紧要;
• 修复DNA损伤的能力是生物能保持遗传稳定性所在; • DNA分子的变化并不是全部都能被修复成原样的,
24
例如 5-溴尿嘧啶(BU)和 5-溴脱氧尿嘧啶 (BrdU)是T结构类似物。细菌在含BU的培养基中培 养时,部分DNA中的T被BU取代,BU有两种互变异 构体,一种是酮式结构(第6位上有一个酮基),它 可以代替T而掺入DNA,并与A配对;当BU发生互变 异构成为烯醇式(第6位上是一个羟基)后,就容易 和G配对。
13
4. 活性氧引起的碱基修饰与链断裂 细胞呼吸的副产物O2-, H2O2造成DNA损伤,产
生一些碱基修饰物(胸腺嘧啶乙二醇、羟甲基尿嘧 啶等),还可引起DNA单链断裂等损伤; 这些损失 的积累可导致老化。
14
15
二、物理因素引起的DNA损伤
1. 紫外线(UV)引起的DNA损伤 2. 电辐射引起的DNA损伤
5
1. 碱基的互变异构 DNA每种碱基有几种形式,称互变异构体,
异构体中原子的位置及原子之间的键有所不同。 碱基各自的异构体间可以自发发生变化(烯
醇式与酮基间互变); A=C T=G
上述配对发生在DNA复制时,会造成子代 DNA序列与亲代DNA不同的错误损伤.
6
同型异构体转换 = O -OH
7
同型异构体转换
烷化剂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甲磺酸乙酯(EMS)、 亚硝基胍(NG)和芥子气等。
27
EMS能使鸟嘌呤的 N位置上有乙基,成为7一 乙基鸟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故能使G-C转换成 A-T。
烷化剂的另一作用是脱嘌呤。例如烷基在鸟嘌 呤N位上活化糖苷键引起断裂,使嘌呤从DNA链上 脱掉,产生缺口。复制时,与缺口对应的位点上可 能配上任一碱基,从而引起转换或颠换;而且去嘌 呤后的DNA容易发生断裂,引起缺失或其他突变。
通常以酮式存在,有时也以烯醇式存在。当BU先以 酮式掺入DNA,继而又变成烯醇式时,进一步复制使 DNA中 A- T对变成 G- C对。同样道理也引起 G- C向 A- T的转换,BU可以使细菌的突变率提高近万倍。25
除BU外,还有5-溴脱氧尿苷、5-氟尿嘧啶、5氯尿嘧啶及它们的脱氧核苷。
另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碱基类似物是2-氨基嘌呤 (2-AP),是一种腺嘌呤A类似物,可和胸腺嘧 啶T配对。可再和胞嘧啶C 配对,产生A-T 、G-C 的转换,或2-AP以和胞嘧啶C 配对形式进入DNA 后再和胸腺嘧啶T 配对后产生G-C、A-T的转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