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的效果
对孤独的恐惧感使个人不断地估计社会接受的观点是 什么
估计的结果影响了个人在公开场合的行为,特别是公 开表达观点还是隐藏起自己的观点
第三者效果:
许多人倾向于认为其他人会受到各种各样媒介内容的 影响,但他们自己不会。
11
2014/1/3
八、现实建构与无意的偏见
新闻业的共谋 无意识偏见
全能阶段: 效果观 不是建立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 建立在新媒介进入到社会生活、公共事务的观察之上
媒介能力理论的检验: 向经验研究的过渡 1930年代,佩恩基金会资助研究 研究方法提高
新的研究变量,社会、心理特征区分效果,人际接触、 社会环境相关变量引入,接触媒介的动机
我们对事件和争论的注意具有选择性,会将更多的精 力用在自己感兴趣或相关的时间上
七、沉默的螺旋:意见气候的形 成
沉默的螺旋,大众媒体、人际传播与社会关系、个人 意见表达、个人对于自身社会环境中“意见气候”的 认知(Noelle-Neumann,1974)
社会使背离社会的人产生孤独感
个人常常恐惧孤独
七、媒介效果的协商条件
媒介是“一个总体环境中所有影响因素中的一种因素” (Klapper,1960)
八、信源-受者关系与效果
传播影响力是一种权力运用的形式,这种形式依赖于 影响机构(传播者)的特定资源或属性(French & Raven,1953)
奖赏 强制 参阅的力量 合法性的力量 专家的力量
化知识所组成而成的认知结构 新闻学习,将新信息纳入已有图式的整合
例证
列举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更为普遍的主题或证明一般结 论的正确
有区别地接收
对新闻的实际解释受到受众所在街头和日常生活环境 的影响
空间 权力 时间 认同
9
新闻公信力: 感知的公正、没有偏见、良好的信誉 感知的信度、效度
1
2014/1/3
大众传播通常不是造成媒介效果的必要或充分条件, 而是通过一些中介变量的连接发生作用的 (Klapper,1960)
媒介是在一个预先存在的社会关系结构和特殊的社会 文化语境下发挥作用的
重新发现媒介能力: 更关注: 长期的转变 认知效果 集体现象
研究常常集中于一些情境、环境和动机方面的中介变 量
媒介需谨防沦为伤害的工具以及反恐的障碍
6
2014/1/3
通过手机、互联网组织具有移动性的集体行动
五、创新与发展扩散
信息扩散的四个阶段:信息、说服、决定或采用、确 认(Everett Rogers,1962)
媒介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晓阶段
此后的采用阶段,人际联系、专业知识与建议以及实 际经验起主要作用
行为习得、行为模仿 机会 唤起(兴趣、注意力)
2014/1/3
第二节 社会—文化效果
二、媒介、暴力与犯罪
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优先效果 剧本理论
内容: 美国卫生部报告
较多观看暴力节目的人,更容易接受进攻性态度且更 倾向于采取进攻性行为
暴力与恐怖内容对恐惧情绪的诱发 犯罪内容影响着人们对犯罪行为的认知,对受害者风
2014/1/3
二、新闻的扩散
扩散,回忆事件 了解特定事件的程度、事件的相对重要性和显著性、
所传递的信息量、获悉事件首先来自新闻媒体或人际 交往的程度 特定内容、来源变量、接收者变量
三、框架效应
受众在理解新闻时会受到新闻框架的引导 框架作用的过程因素:信息源和新闻机构、记者、受
众(Scheufele,1999)
3
无计划的和长期的: 社会控制 社会化 事件结果 现实定义和意义构建 制度变革 取代 文化和社会变革 社会整合
2014/1/3
六、个人反应:刺激-反应模型
单个信息——个人接收者——反应 呈现、注意力、理解、受影响、保持和公开行为
(McGuire,1973)
九、对危机事件进行的传播
媒体就可能的危险和风险向大众提出警告 描述的比事实更危险
缺乏专业性以及缺乏对事件内在不确定性的报道,没 有给予公众合适的指导
媒体应是来自各方面来源的各种信息及观点的汇集地 方
十、民主国家中的政治传播效果
竞选运动与传播 政治广告
十一、对政治体制和政治过程的 影响
2014/1/3
第九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
第一节 媒介效果的过程与模型
一、媒介效果的前提假设
媒介有很显著的效果 媒介是无数不同的信息、图像和观点的载体
二、媒介效果研究和理论的 历史: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能阶段 第二阶段:媒介能力理论的检验 第三阶段:重新发现媒介能力 第四阶段:协商的媒介影响
人们倾向于选择性接触那些他们所认可的消息和消息 来源,结果是原有态度的巩固,而非改变
与媒体的不同接触机会对人们产生不同的影响 媒体对事件提供可相互抵消的对立观点 公众抵制外来的劝服 劝服的内容会被受众重新解释
六、关于影响力的精细加工可能 性模型
精心加工,人们在思考事件和一条信息中相关观点时 投入的程度
其受到利益集团、公众意见和真实世界事件的影响 媒体造成的结果(事件相对的重要性程度)不仅影响到公
众对当前议的认知,还影响了他们对政治状况的观点和 评价 媒介议程设置的影响是边缘且短暂的
10
2014/1/3
五、对公共意见和公众态度的影 响
态度是由相对基本和持久的个人环境决定的 与媒体相比,社会环境和人际影响更具影响力
媒介的益处: 提供社会互动的基础 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对亲社会态度与行为的学习 教育效果 帮助形成身份认同 发展想象
四、集体反应效果
接触性感染,聚集,自我生成、自我实现 对警示性、不完整性或误导性信息的普遍恐惧 引起恐慌的因素:焦虑、害怕、不确定性
2004年,马德里恐怖爆炸,人们对于大众媒介所提供 的官方消息的不信任以及由此引发的个体间的联系, 促成集体行为
险的认知 性内容助长对妇女的暴力并使观看变得麻木 媒介暴力有助于情绪与进攻性的无害释放
5
三、媒介、儿童与青年
儿童媒介的接触与互动
2014/1/3
不良效果: 愈发与社会孤立 减少在家庭作业的时间与精力 愈发被动 减少游戏与运动时间的替代作用 减少阅读时间 破坏家长权威 早熟的性知识与性体验 不健康饮食与肥胖 对自身形象的忧虑及由此导致的神经性厌食症 抑郁倾向
九、社会控制与意识形成
大众媒体作为社会控制工具的程度和目的
十、培养
培养分析理论(Gerbner,1973): 电视,日常生活的中心地位,占据“象征性环境” 电视上关于现实的(扭曲的)信息取代了个人经验以
及其他知晓世界的方式。
文化指标研究: 作为媒体内容生产基础的建制过程 媒体内容中的形象 接收电视信息与受众观念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生
五、媒介效果的过程:类型分析
有意图的、无意图的,短期的、长期的(Golding,1981)
有计划和短期的: 宣传 个人反应 媒介攻势 新闻学习 构建 议程设置
无计划的和短期的: 个人反应 集体反应 政策效果
有计划的和长期的: 发展扩散 新闻扩散 创新扩散 知识传播
12
十四、互联网新闻的效果
2014/1/3
13
媒体成为信息的主要来源和公众意见的主要来源 媒体审判
十二、媒体对事件结果的影响
媒体提供了渠道、手段和竞技场,使得重要事件可以 上演
十三、宣传与战争
宣传,用有意的、一系列的方式来试图使别人形成某 些见解,操纵别人的认知,指导别人的行为,来达到 宣传者希望达到的某种意图。
黑色宣传、白色宣传
协商的媒介影响: 社会建构主义 更多的诉诸文化因素
效果模型:直接效果、条件效果、积累效果、认知转 移(Perse,2001)
直接的 有条件的 积累的 认知转移
媒介效果模型
效果的原理
媒介内容变量
受众变量
及时,一致,可观察的 短期 强调变化
显著的,激励的 现实主义
不相关
个人的 强化和变化 认知的,有效的,行为的 长期或短期
2
象征能力的应用: 通过信息告诉 通过刺激而行动 通过渐进地引导注意力 通过劝说 通过定义环境和构建现实
2014/1/3
四、媒介效果的层次与种类
媒介导致变化的主要类型: 媒介能够: 引起有意识的转变 引起无意识的转变 引起小变化(形成或加强) 加速变化(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 强化现存的(无变化) 阻止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在个人、社会、制度或文化等层面上发
六、知识的社会扩散
媒介使得社会知情的能力,与现代经济和参与式民主 进程的需求一致。
通过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大幅地提高社会“知识” 的平均水平与最低水平,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
媒介传播公共信息,弥补由教育与社会地位不平等导 致的知识差异。
7
2014/1/3
知识沟理论,阶级差异导致信息富裕(Tichenor et al,1970)
8
十一、媒介与长期的社会文化变 革
媒体导致个人孤立、个人主义、社会多样化甚至碎片 化
媒体有助于形成社会的统一和凝聚力
十二、娱乐效果
逃避现实? 缺乏清晰的理论概念
2014/1/3
第三节 新闻、舆论与政治传播
一、从新闻中学习
新闻图式和新闻处理 图式,由先前经验提炼而成的、关于环境与个人组织
不相关
社会范畴 社会关系 个体差异
在积累接触的基础上 认知的或影响的 极少行为的 长期效果
协调一致的 跨渠道的 反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