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二十一) 巧妙解答物理图像选择题1.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0 s 时间内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 1分别为( ) A.13和0.30 s B .3和0.30 s C.13和0.28 s D .3和0.28 s解析:选B 根据图像的特点可知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根据a=Δv Δt ,得3a 甲=a 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甲=13×F m 乙,得m 甲m 乙=3,由a 乙=40.40 m/s 2=10 m/s 2=10.40-t 1,得t 1=0.30 s ,B 正确。
2.[多选]一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设该物体在t 0和2t 0时刻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分别是x 1和x 2,速度分别是v 1和v 2,合外力从开始至t 0时刻做的功是W 1,从t 0至2t 0时刻做的功是W 2,则( )A .x 2=5x 1 v 2=3v 1B .x 1=9x 2 v 2=5v 1C .x 2=5x 1 W 2=8W 1D .v 2=3v 1 W 2=9W 1解析:选AC 根据F -t 图像面积意义和动量定理有m v 1=F 0t 0,m v 2=F 0t 0+2F 0t 0,则v 2=3v 1;应用位移公式知x 1=v 12t 0,x 2=v 1+v 22t 0+v 12t 0,则x 2=5x 1,B 错误,A 正确;在第一个t 0内对物体应用动能定理有W 1=m v 122,在第二个t 0内对物体应用动能定理有W 2=m v 222-m v 122,则W 2=8W 1,D 错误,C 正确。
3.(2018届高三·焦作六校联考)两带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的点电荷放在x 轴上,相距为L ,能正确反映两点电荷连线上场强大小E 与x 关系的是选项图中的( )解析:选A 由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的分布规律可知,在两点电荷连线中点处电场强度最小,但不为零,从两点电荷向中点电场强度逐渐减小,因此A 正确。
4.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据此判断选项图(F 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 表示物体的位移)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B 由题图可知前2 s 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前2 s 受力恒定,2~4 s 做正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且恒定,4~6 s 做负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恒定,6~8 s 做负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正,恒定,综上分析B 正确。
5.如图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 -I 图线。
用此电源与三个阻值均为3 Ω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测得路端电压为4.8 V 。
则该电路可能为( )解析:选B 由U -I 图线可知该电源的电动势为6 V ,内阻为0.5 Ω。
由所得数据和电路连接方式易得,A 中的路端电压为4 V ,B 中的路端电压为4.8 V ,C 中的路端电压约为5.7 V ,D 中的路端电压为5.4 V ,选项B 正确。
6.[多选]在x 轴上存在一水平方向的电场,一质量m =2 kg 的带电小球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从x 0=7 m 处开始以初速度v 0=2 m/s 向x 轴负方向运动。
小球电势能E p 随位置x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x 0=7 m 处电场强度为零B .在x =4 m 处电场强度为零C .小球运动的范围为x ≥1 m 且小球可以通过x =9 m 处D .小球运动的最大速度v m =2 2 m/s解析:选BCD 因为E p =qφ,所以电场力F =q ⎪⎪⎪⎪ΔφΔx ,则电场强度E =ΔE p q Δx,即在x 0=7 m 处,ΔE p Δx >0,即电场强度E ≠ 0 ,在x 0=4 m 处,ΔE p Δx=0,即电场强度E =0,A 错误,B 正确;小球的初动能为E k = 12m v 02=4 J ,在x 0=7 m 处时,小球的电势能为0,故在7 m 处时小球的总能量E =E p +E k =4 J ,故小球向左最远运动到x =1 m 处,向右运动到x =9 m 处时小球的电势能为2 J ,故小球可以通过x =9 m 处,C 正确;由题图可知,在x =4 m 处时小球的电势能最低,故此时动能最大,即此时小球的最大动能为E 4=8 J ,最大速度为2 2 m/s ,D 正确。
7.[多选]如图甲所示,在距离地面高度为h =0.80 m 的平台上有一轻质弹簧,其左端固定于竖直挡板上,右端与质量m =0.50 kg 、可看作质点的物块相接触(不粘连),OA 段粗糙且长度等于弹簧原长,其余位置均无阻力作用。
物块开始静止于A 点,与OA 段的动摩擦因数μ=0.50。
现对物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外力F ,大小随位移x 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物块向左运动x =0.40 m 到达B 点,到达B 点时速度为零,随即撤去外力F ,物块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向右运动,从M 点离开平台,落到地面上N 点,取g =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外力F 做的功为6.0 JB .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6.0 JC .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4.0 JD .MN 的水平距离为1.6 m解析:选AD 根据F -x 图像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力F 做的功,则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外力F 做的功为 W F =6+182×0.2 J +18×0.2 J =6.0 J ,A 正确;物块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W f =μmgx =1.0 J ,根据能量守恒可知,弹簧被压缩过程中最大弹性势能为 E p =W F -W f =5.0 J ,B 错误;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W f 总=2μmgx =2.0 J ,C错误;设物块离开M 点时的速度为v ,对整个过程由能量守恒得:12m v 2=W F -W f 总,解得v =4 m/s ,物块离开M 点后做平抛运动,则有h =12gt 2,x =v t ,解得x =1.6 m ,D 正确。
8.如图所示,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关于原点O 对称放置,下列能正确描述其位于x 轴上的电场或电势分布随位置x 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解析:选A由两个等量异号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图,结合“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知从左侧无穷远处向右,电势从零逐渐升高,正电荷所在位置处最高,然后电势再减小,O点处电势为零,故O点右侧电势为负,同理到达负电荷时电势最小,且电势为负,从负电荷向右,电势开始升高,直到无穷远处电势为零,A正确,B错误;根据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可知,从正电荷到负电荷,电场强度先减小后增大,但O点的电场强度不为零,故C、D错误。
9.如图所示,abcd为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导线框位于光滑水平面内,其右侧为一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线框的cd边平行,磁场区域的宽度为2l,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线框在一垂直于cd边的水平恒定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方向运动,直至通过磁场区域。
cd边刚进入磁场时记为x=0,线框开始匀速运动。
线框中电流沿逆时针时为正,则导线框从刚进入磁场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a、b两端的电压U ab及导线框中的电流i随cd边的位置坐标x变化的图线可能是()解析:选C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做匀速运动,感应电动势E=Bl v恒定,线框中的电流大小恒定,方向沿逆时针方向,a、b两端的电压U ab=Bl v4;线框完全在磁场中运动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不变,线框中感应电流为零,做匀加速运动,ab边两端的电压U ab =Bl v不断增大,U ab与位移x不是线性关系;线框离开磁场,做减速运动,加速度逐渐减小,线框刚好完全离开磁场时,速度大于或等于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不可能为零,故此时电流也不可能为零,故C正确,A、B、D错误。
10.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位移x跟时间t的比值xt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t=2 s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 )A .2 m/sB .4 m/sC .6 m/sD .8 m/s解析:选B 由题图得x t =t ,由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得x t =v 0+12at ,对比两式得v 0=0,a =2 m/s 2,即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故t =2 s 时的速度大小为v =at =4 m/s 。
故B 正确。
11.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一质量为m 的物块A ,A 放在质量也为m 的托盘B 上,以F N 表示B 对A 的作用力,x 表示弹簧的伸长量。
初始时,在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下系统静止,且弹簧处于自然状态(x =0)。
现改变力F 的大小,使B 以g 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下运动(g 为重力加速度,空气阻力不计),此过程中F N 或F 随x 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解析:选D 当弹簧的弹力增大到mg 2时,物块和托盘间的压力为零,在此之前,二者之间的压力由开始运动时的mg 2线性减小到零,力F 由开始运动时的mg 线性减小到mg 2;此后托盘与物块分离,力F 保持mg 2不变,故D 正确。
12.[多选]图甲是张明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跳动作的示意图,点P 是他的重心位置。
图乙是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画出的力—时间图线。
两图中a ~g 各点均对应,其中有几个点在图甲中没有画出。
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根据图像分析可知( )A .张明的重力为1 500 NB .c 点位置张明处于失重状态C .e 点位置张明处于超重状态D .张明在d 点的加速度大于在f 点的加速度解析:选CD 张明处于平衡状态,张明对传感器的压力是500 N ,故张明的重力也是500 N ,A 错误;c 点时张明对传感器的压力大于重力,处于超重状态,B 错误;e 点时张明对传感器的压力大于重力,处于超重状态,C 正确;张明在d 点:a 1=F d -G m =20 m/s 2。
在f 点:a 2=G -0m=10 m/s 2,可知在d 点的加速度大于在f 点的加速度,D 正确。
13.[多选]如图甲所示,小物块静止在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上。
现对物块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下的推力F ,力F 的大小随时间t 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物块的速率v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取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的质量为1 kgB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C .0~3 s 内力F 做功的平均功率为0.32 WD .0~3 s 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5.12 J解析:选AD 由速度图像知,在1~3 s 内F =0.8 N ,物块做匀加速运动,且a =0.4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g sin θ-μmg cos θ=ma ,在3~4 s 内F =0.4 N ,物块匀速运动,受力平衡有F =μmg cos θ-mg sin θ,联立得m =1 kg ,μ=0.8,故A 正确,B 错误;在0~1 s内物块静止,F 不做功,在1~3 s 内F =0.8 N ,位移x =12at 2=0.8 m ,在0~3 s 内F 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 =W t =Fx t =0.8×0.83W ≈0.213 W ,C 错误;在0~3 s 内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μmg cos θ·x =5.12 J ,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