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省道宝应段三期建设工程二灰土底基层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37省道宝应段三期建设工程项目经理部2013年8月目录1. 编制依据 (1)2. 工程概况 (1)3. 施工计划安排 (2)4. 底基层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4)5. 二灰土底基层通病防治 (9)6. 二灰土底基层质量控制措施 (11)7. 安全保证措施 (13)8. 环境保护措施 (14)9. 文明施工措施 (14)10. 雨季施工措施 (15)237省道宝应段三期建设工程二灰土底基层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237省道宝应段三期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4)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5)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工程概况南段长20.112km,经安宜镇3个村(潘桥村、陈家村、贾桥村)、范水镇8个村(石桥村、戈店村、龙河村、江宝村、成庄村、宋埠村、苏律村、新民村)、夏集镇2个村(万民村、丰收村),上跨新民干渠、排涝河、朱马闸河、一横河、劳动河、芦范河、永安干渠、红旗河、潼河、丰收干渠、子婴河,分别与县级道路X303、X304、四韦路及332省道平交。
本工程为公路-Ⅰ级,设计速度100km/h,双向四车道,路基全宽26m。
行车道路面宽2×2×3.75m,中央设置2m宽中央分隔带以及两侧各0.75m的路缘带;行车道两侧为3m宽的硬路肩(路缘带0.5m)及0.75m宽的土路肩。
路面横坡2%。
2.1底基层简介本标段底基层采用一层20cm的二灰土,土用塑性指数12—20之间,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1:2~1:4,二灰土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0.8Mpa,180d劈裂强度≥0.25MPa,监理审批后的石灰:粉煤灰:土的配合比为11:25:64。
二灰土压实度≥95%,最大干密度1.526t/m3,最佳含水量22.4%。
2.2参建单位建设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交通运输局设计单位: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扬州华建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公路管理处2.3主要工程量二灰土:540240m23.施工计划安排3.1计划开完工日期二灰土施工日期:2013年08月11日~2013年10月19日试验段安排在路基六队范围内,桩号K92+519~92+719,试验段长度200m,施工日期:2013年8月11日-2013年8月20日3.2施工段划分本标段路面底基层工程量较大,为保证阶段施工目标要求,安排7个施工底基层作业队依次施工。
作业队施工范围见上计划,各施工队根据进度配备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灰土拌合机、自卸车、装载机等机械。
3.3人员配备项目部主要人员安排队劳动力投入计划表施工4.底基层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4.1施工准备4.1.1技术准备底基层开工前,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熟悉图纸和设计文件,对图纸进行会审,对现场进行核对和施工调察,发现问题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
组织编制并报批实施性二灰土分项工程施工方案,针对施工工艺和技术质量要求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4.1.2现场准备检查并整理下承层,在其宽度、厚度、压实度、弯沉、横坡、标高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后,进行适当洒水,使下承层湿润,不得有表面起皮现象。
清除工作面上的松散材料、泥土和其他杂物。
用三轮压路机以低档速度(1.5-1.7km/h)对路床基面碾压1-2遍,表面不得有松散翻浆、弹簧等,如果发现及时换料处理并补充碾压。
4.1.3填方材料准备1)土采用不含有害杂质的砂性土、粘性土,不得使用淤泥或含有腐殖质的土。
塑性指数12-20之间,含水量控制在18~22%。
土中15~25mm的土块不超过5%,有机质含量不得大于10%,硫酸盐含量应小于0.8%。
所选用的土质必须进行相关试验,报监理审批合格后方可使用。
材料特性应在底基层施工前半个月在取土点取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击实试验确定。
对于塑性指数大于20、自由膨胀率不大于65%、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0%的高塑性土,根据土的塑性指数,需在工地上将土源掺入一定剂量(3%~5%)生石灰粉拌匀,闷置7天进行改性,测定其自由膨胀率和塑性指数。
选取改性后土的自由膨胀率Fs小于40%,且塑性指数降到18~20的掺灰剂量作为高塑性土改性的石灰剂量,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前提下,应选用低的石灰剂量作为改性土用石灰的掺量。
2)石灰石灰质量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4.2.2规定的Ⅲ级及以上消石灰或生石灰的技术指标,并应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
石灰应在使用前7天充分消解,消解后的石灰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但也不能湿成团,消石灰应过孔径10mm的筛,并尽快使用。
石灰具体技术指标见下表:石灰的技术指标3)粉煤灰粉煤灰根据实际施工速度和段落进料,现场不宜存放过多。
需要现场存放的,应该择地势高处攒大堆,并覆盖塑料布防雨,四周开挖排水沟,避免材料浸泡。
选用粗颗粒的粉煤灰,含水量控制在20~28%之间,存放的含水量最大不宜超过35%。
粉煤灰中SiO2、Al2O3和Fe2O3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应超过20%,比表面积大于2500cm2/g,SO3含量小于3%。
对于SO3等有害物质含量的控制,提前到粉煤灰厂家进行考察取样,经检测于SO3等有害物质含量符合要求,监理批准后允许使用。
每批来料不定期进行抽查,有效物质、有害物质含量均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场。
4)各种材料检测频率4.1.4施工测量1)开工前做好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补测、增设水准点等工作。
施工测量的精度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要求。
导线起讫点应与设计单位测定结果比较,测量精度应满足上述规范要求。
2)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
3)底基层施工前,应恢复路线中桩及底基层填筑边线。
4)沿线每300m设一个水准点,高填土方地段增设水准点并与相近水准点闭合。
5)施工过程中,应保护所有标志,特别是一些原始控制点,每项测量结果必须进行复核,原始记录存档。
4.2二灰土底基层施工4.2.1主要施工工序测量放样→布土→检查布土厚度及含水量→布粉煤灰→布消石灰→路拌机拌和→检查拌和深度、拌和均匀性、松铺厚度、含水量和石灰剂量→粗平→稳压→精平→碾压成型→质量检查→洒水养生。
4.2.2试验段施工大面积二灰土底基层施工前,要先进行试验路段施工,通过试验来确定不同的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组合和施工组织。
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试验段的检验频率应是标准中规定的2-3倍。
完工后及时编写试验段总结,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以此作为底基层填筑工艺的依据,以指导全线大面积施工。
4.2.3备土及铺土二灰土底基层施工前,在路床上恢复中线,直线段20m设一桩,平曲线段10m设一桩,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并标示设计高程。
根据稳定土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各段需要的干土方量,再根据取土场的含水量和所用运土车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土的堆放距离。
上土前还应通过试验确定机械上土的松铺系数。
机械上土推土机配合找平机将土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力求平整,有规定路拱。
先用推土机初步整平,再用铧犁及旋耕机多次翻拌,将较大的土块粉碎,当土的含水量降至最佳含水量时再用路拌机粉碎一遍,此时观察其粉碎效果,若效果较好则再继续粉碎1~2遍即能达到规范要求。
若效果不明显且有大量坚硬的土块,则停止用路拌机粉碎,这时应向土内洒水,让水将土块湿透,由于土块吸水膨胀,再闷料半天至1天,然后用路拌机粉碎1~2遍,土颗粒即能小于15mm。
拌合均匀后用人工配合平地机粗平1遍并用压路机稳压1遍,在整个施工段落内抽取若干个点,检测布土厚度和含水量,以便准确控制用土量。
整平稳压后土的虚铺厚度初步按15-16cm控制,采取挖坑检查。
4.2.4备粉煤灰粉煤灰每平米用量为1.526×0.2×0.25=76.3Kg,根据粉煤灰的含水量,计算出粉煤灰的湿质量,另外根据作业段面积以及车辆载重,计算出该作业段的粉煤灰用量。
由汽车运送粉煤灰到施工路段,并按照每延米的用灰量把粉煤灰码成灰带,然后把粉煤灰按所需宽度采用人工均匀散开,如粉煤灰含水量小时适当洒水。
人工配合平地机进行整平,用压路机快速稳压1遍,随后检测粉煤灰的摊铺厚度及含水量,稳压整平后的粉煤灰松铺厚度初步按5cm控制,并根据试验段情况适当调整。
4.2.5备石灰石灰每平米用量为1.526×0.2×0.11=33.6Kg,根据石灰的含水量,计算出石灰的湿质量,另外根据作业段面积以及车辆载重减去闷灰时掺入的石灰,计算出该作业段的石灰用量。
用装载机配合自缷车拉运石灰,在路上按每平米用灰量把石灰码成灰带,然后把石灰按所需宽度均匀散开,宽度和散粉煤灰的宽度相同,并视其含水量适当洒水。
人工配合平地机进行整平,用压路机快速稳压1遍。
稳压整平后的石灰松铺厚度初步按3cm控制,并根据试验段情况适当调整。
掺石灰前要控制好土及粉煤灰的含水量,掺石灰后要快速拌合,及早碾压。
掺入石灰后到碾压成型应在当天完成,不得过夜。
4.2.6拌和及整平采用稳定土拌和机(大宝马)反复拌和,小宝马、铧犁作为附助设备配合拌和。
若土的含水量小,应首先用铧犁翻拌1~2遍,使石灰、粉煤灰混合于土中,根据含水量确定是否洒水补充水份,并用铧犁继续翻拌,使水份分布均匀。
考虑拌和、整平过程中的水份损失,含水量适当大些(根据气候及拌和整平时间长短确定);若土的含水量过大,用铧犁进行翻拌晾晒。
水份合适后,用平地机粗平一遍,然后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第一遍。
必须拌至路基表面,宜侵入路基表面5mm~10mm,不得出现素土夹层;随时检查拌和的均匀性,不允许出现花白条带;土块应打碎,最大尺寸不大于15mm。
拌和时要指派专人跟机进行挖验,每间隔5~10m挖验一处,检查拌和是否到底。
对于拌和不到底的段落,及时提醒拌和机司机返回重新拌和。
用平地机粗平一遍后,进行第二遍拌和。
若土的塑指高,土块不易拌碎,应增加拌和遍数。
注意下一次拌和前要对已拌和过的灰土进行平整,然后拌和,以达到拌和均匀,直到满足规范要求为准。
拌和时拌和机各行程间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
平地机初平及拌合后,用压路机快速稳压1遍。
每10m一断面挂线检查标高,然后人工挂线指挥平地机精平2遍。
人工挖坑检查总的虚铺厚度控制在23~24cm,并标识作为虚铺系数测量点。
试验人员检查含水量以及灰剂量,如不符合及时调整。
桥头两端在备土时应留出2m空间,将土摊入附近位置,拌和时先横向拌和两个单程,再进行纵向拌和,以确保结构处二灰土拌和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