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精品教案分数乘整数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分数乘整数,在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学习。
从分数乘整数引入分数乘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得的积一般应该化成最简分数。
把积化为最简分数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将乘得的积的分子与分母约分,另一种方法是在乘的过程中将分数的分母与整数进行约分。
教材突出第二种方法,说明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可以使计算简便。
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计算:61+62+63= 103+103+103= 2.引出课题。
103+103+103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利用103+103+103教学分数乘法。
(1)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103)(2)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3(乘法,10×3)(3) 103+103+103=?,那么103+103+103=103×3,所以103×3=____________=?。
同学们想想看,103×3=?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 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112”,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
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112,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112是多少?(列式:112×3 =116)3、 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 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 教学例2(1)出示83×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 、先约分再计算;B 、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
(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2、“做一做”第3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
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12+12+12+12+12 12*5 0.5+0.5+0.5+0.5 0.5*4 2/9+2/9+2/9 2/9*3教后反思:为了使本课知识和整数乘法相连接,我首先出示了三个9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最简便,学生很快就回答用乘法。
紧接着,我又出示了3个3/5相加,要求学生也用乘法计算,学生很快就知道怎样计算,由此可见,找准知识的衔接点,很容易降低学习的难度。
一个数乘分数教材分析:数和分数乘分数。
因为现在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且学生已经学习过乘法交换律,所以整数乘分数的教学就可以归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之中,所以本例只教学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且计算方法可以由分数加法推导出来,学生较易理解。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且计算算理较难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101×5 85×1 73×2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件出示例3:王叔叔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51,41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这道题符合我们学过的哪种公式呢?(“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你能试着列出算式吗?根据公式,学生列式:51×41,怎么求这两个因数的积呢?我们这节课一起来研究分数乘分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3(1)让学生独立思考。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51,第二步再涂出41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51的41,由此得出51×41这个乘法算式表示“51的41是多少?”(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51×41=201,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51×41=4511⨯⨯=201。
(4)提出问题: 43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5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03×32。
(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103×32=31023⨯⨯=51 1 151(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
5、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三第6题(1)求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个43是多少?算式:43×2(2)求21枝或3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43的21是多少,或43的32是多少。
2、练习三第9题。
(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一个数乘分数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教后反思:教学本课,我主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着手,让他们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紧接着我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用多样化的算法进行计算,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习的主动性较高,因此知识掌握的牢固。
分数乘法的练习教具准备:PPT 课件、口算卡片 练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二第2题: 妈妈正在洗衣服,洗衣机里大约有5千克的衣物,每千克衣物用1/2勺洗衣粉,一共需要放几勺洗衣粉?指名列式并口算出答案2、这节课我们就把前面学的分数乘法进行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口算1/3*3= 2/7*3= 1/6*5= 2、计算8/9*3= 3/5*5= 11/15*5= 过程要求:(1)请三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反馈,学生评价计算过程。
(3)着重强调约分的操作步骤。
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第5~10题1、第5题(1)提问各算式的意义。
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分别说一说×、×、×各表示什么?结果是多少?(2)将结果写在书上。
2、第6题(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2)分别说明三个问题各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
(3)列式计算。
3、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4、第8题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5、第9题(1)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2)改正算式。
6、第10题(1)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三)、提高练习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2/3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一个长方体长4/5米,宽7/6米,高9/14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完成练习册14页的1到4题,组长批改,及时订正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练习二3、4、5题教后反思:通过练习学生分类掌握了各种类型的题目,很好的巩固了本课知识。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教材分析: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教材首先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在此基础上安排两个例题。
例5通过观察计算得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
例6结合具体计算,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运算中的应用。
“做一做”安排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生情境、生成问题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