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和骨软化症
? (三)其它表现:抬头、坐、站、行走都 较晚,关节松弛而有过伸现象,大脑皮层 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 落后。贫血。
检查
? 碱性磷酸酶在佝偻病病程中增高出现较 早,而恢复最晚,。 测定血清中25(OH)D3或1,25 (OH)2D3水平,其值在典型佝偻病几为 零,在亚临床佝偻病也显著下降,而维生 素D治疗后可显著回升,为敏感而可靠的生 化指标。 X线改变以骨骼发育较快的长 骨为明显,尤以尺桡骨远端及胫腓骨近端更 为明显
治疗
? 初期:维生素 D5000~1万IU,口服,疗程一 个月;不能口服者用 VitD240万或D330万肌注,
多数一次则可,少数需,口服,疗程一个
月,不能口服者可肌注 VitD240万或D330万IU,
可根据病情注射 2~3次,间隔1个月。并适当补
锁等
病理
? 佝偻病的主要病理改是骨样组织增生,骨 基质钙化不良。
正常骨化和佝偻病时的变化
症状
? (一)精神神经症状:多汗、夜惊、好哭 等。多汗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剌激,患 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
(二)骨髂表现。
? 1、头部。 (1)颅骨软化:为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多见于3~6月
婴儿。 (2)头颅畸形:“方颅”、 “鞍状头”或“十字头” (3)前囟大,闭合迟,可迟至2-3岁才闭合。 (4)出牙晚,可延至1岁出牙,或3岁才出齐。严重者
牙齿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良。 ? 2、胸部。
(1)肋骨患珠。 (2)胸廓畸形:鸡胸;漏斗胸。 ? 3、四肢及脊柱。 (1)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偻病“手镯”与“足镯”。 (2) 下肢畸形“O”形腿(膝内翻),或“X”形 腿(膝外翻) (3)脊柱弯曲:可有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严重者也可 见骨盆畸形(髋外翻),女性严重患儿成年后可因骨盆畸 形而致难产。
佝偻病
? 佝偻病是以骨基质钙盐沉着障碍为主的慢 性全身性疾病,表现为骨组织内类骨组织 (未钙化骨基质)的过多聚积。病变如发 生在生长中的骨骼,则成佝偻病,多见于 婴幼儿,称为婴幼儿佝偻病。发生在年龄 较大的儿童者,称为晚期佝偻病,较为少 见。病变如发生在成年人,骨的生长已停 止者,则称为骨软化症。佝偻病和骨软化 症在病因及病变方面基本相同。
? 预防应从孕妇妊娠后期(7~9月)开始。 对冬春妊娠或体弱多病之孕妇,可于妊娠7-
9月给予维生素D10万UI~20万IU,一次或 多次口服或肌注,同时服用钙剂。
预防与调养
? 1.孕期妇女多接受日照,合理饮食,怀孕 后期注意补充维生素D。 2.新生儿、婴儿多到户外晒太阳,及时 添加辅食。 3.积极治疗各种感染、消化系统、肝肾 系统疾病。 4.对有骨骼改变的患儿多加看护,避免 意外伤害引起骨折,防止受凉受风。
概述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常见的儿童营 养缺乏症。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全身钙、 磷代谢失常和以骨骼改变为主的一系列变 化。
? 严重者致骨骼畸形,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 育,并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免疫球蛋白减 少,易并发各种感染,且使其病情加重, 病程延长,应积极防治。
病因
? 1.日光照射不足。 ? 2.维生素D及钙、磷摄入不足。 ? 3.维生素D及钙、磷吸收障碍。 ? 4.其它,如婴儿肝炎综合征,肝内胆道闭
充钙剂和维生素 A、B、C等,若治疗 3个月病情无
缓解,应注意寻找原因,不应一味使用维生素 D
制剂,以免造成中毒。
? 恢复期:可使用“夏季晒太阳,冬季服 AD”的 办法,维生素 D用量为10-25万IU,一次口服或肌 注。
?
日光浴有助于佝偻病的预防
? 后遗症期:无需药物治疗,要注意加强体 格锻炼,对骨骼畸形者采取主动或被动方 法矫正,胸部畸形可作俯卧位抬头展胸运 动;下肢畸形可作肌肉按摩(“O”形腿按 摩外侧肌“X“形腿按摩内侧肌,增加肌张 力以矫正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