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能常 方
止 素四 血个
因
凝血机制(coagulation)
抗凝机制(anticoagulation) 血管壁(vessel wall)
血小板(platelet)
凝血系统(coagulation system) 抗凝及纤溶系统(anti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tic)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粘附与聚集的结果
血小板大量聚集、 粘附于血管破损处
形成白色血栓
暂时止血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3.释放功能 :(release reaction)
➢ 指血小板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将胞浆内特殊 颗粒中的内含物释放出血小板的反应 ➢ -颗粒 · 致密颗粒 · 溶酶体 ➢ 与血小板粘附、聚集、炎症反应、创伤修复 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有关
也可以用Elisa法。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参考值】Laurell免疫火箭电泳法:94.1%±32.5%。 Elisa法:70%-150%
【临床意义】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凝指标之一。 ①减低:见于vWD,是诊断vWD及其分型的指标之 一。 ②增高:见于血栓性疾病及血栓性前状态,如心肌梗塞、
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等。
[意 义] 2.BT缩短临床意义不大。 ① 某些严重高凝状态或血栓性疾病 ② 心梗、脑梗、DIC高凝期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筛检试验
二、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 CRT)
又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或束臂试验
[原 理]
毛细血管壁完整性
内皮结构与功能 血小板质与量
激活纤溶酶、清除小凝块 血栓调节素(thrombomodulin TM)
参与蛋白C系统的抗凝作用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 具有多种抗凝活性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创伤、炎症 中毒、缺氧
管壁抗凝作用 病理性血栓形成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一、筛检试验 出血时间 束臂试验 二、诊断试验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测定 6-酮-前列腺素F1α测定 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抗原测定
需要物质
GPIb-Ⅸ vWF III型胶原 纤维结合蛋白(Fn)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2.聚集功能(aggregation function)
指活化后的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连接
的特性
参加因素
GPIIb/IIIa
纤维蛋白原
钙离子
IIb
IIb
聚集诱导剂:
ADP、肾上腺素、TXA2、花生四烯酸
异常
脆 性 压力
通透性
易出血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方 法]
血压计袖带
(收缩压+舒张压)÷2
上臂加压8min
在前臂直径5cm 圆圈内计数出血点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参考值]
男性0-5个
女性0-10个
[意 义]
本实验观察血管壁、血小板的综合止血作用
1.异常提示: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 2.常见于:① 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
(HHT、 过敏性紫癜)
② 血小板质(GT)与量(ITP)异常
③ 血管性血友病(vWD)
④ 其他:高血压、糖尿病等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诊断试验
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vWF:Ag)
原理: 在含vWF抗体的琼脂凝胶板中加入一定
量的含vWF抗原的受检血浆,在电场作用下, 泳动一定时间,出现抗原-抗体反应物,通 过计算得出vWF:Ag的含量。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筛检试验
一、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
[原 理] 测定毛细血管被刺破后至自然止血所需
时间。主要反映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方 法] 用标准弹簧针或刀片刺破皮肤2--3mm
深,观察出血自然停止的时间。
[参考值]
BT测定器法 6.9±2.1min >9min为延长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意 义]
1. BT延长 血小板数量明显: <50109/L,如原发性和继 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 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或药物影响 (如阿斯匹林、潘生丁) 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vWD、DIC 血管壁异常: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vWF↓——vWD ★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血小板以其数量和功能参与初期止血过程。 数量方面: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 布宽度。 功能方面: 粘附、聚集、释放、促凝、血块收缩。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血小板功能
1.粘附功能(adhesion function)
指血小板具有粘附于血管内皮下胶原及其他 异物表面的能力
血管收缩 ④ 促进凝血过程 ⑤ 血块收缩,形成稳固血栓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筛检试验 血小板计数 血块收缩试验 诊断试验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 血小板黏附试验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P-选择素测定 血小板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血栓烷B2测定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4.血块收缩功能
血小板
纤维蛋白网
血凝块
血栓收缩蛋白
收缩
血清被挤出 血块缩小加固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5.血小板促凝活性
PF3提供凝血因子催化表面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血小板止血功能(小结)
①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② 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白色血栓 ③ 释放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强
2.血管内皮下层
良好的弹力纤维---保持血管壁的柔韧性 健全的神经纤维---维持血管壁的舒缩性 带负电荷的胶原纤维---启动凝血过程
3.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
vWF、纤维结合蛋白、组织因子、内皮素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正常血管壁抗血栓形成能力
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前列环素(PGI2) 扩张血管、抑制plt功能 纤溶酶原激活物(PA)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Detection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血管中流动的血液为什么不凝固? 破损的血管为什么能止血?
抗凝血
凝血
动态平衡
纤溶
纤溶抑制
亢进 减弱
减弱 亢进
血栓形成
出血不止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凝血与抗凝机制的病理生理基础
面两
机正 个
止血与凝血简要机理
1.血管壁:血管收缩、血流减慢 2.血小板: 粘附、聚集、释放、促 凝、收缩、血小板栓(白色栓子) 3.凝血系统:内源和外源激活. (红色栓子) 4. 纤溶激活:血块自溶,血管修复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一节 血管壁检测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1.血管壁的完整性
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及内皮下胶原(V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