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2 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助产婆
02 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助产婆
《实证主义手册》(1851)
《实证主义问答》(1852)
3. 相关评价
孔德被誉为“社会学之父”,不仅因为他率先创用了‘社会学 (Sociology)’这一概念,而且因为他提出了至今仍为大多数社会学家 奉为圭臬的将社会学建成一门实证科学的基本原则。 ——周晓虹《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
这个人(孔德)给我们留下了双重的形象:第一个重要的社会学综合理 论的创始人,也是可怜的人道宗教教皇;社会学眼界的开拓者,后人如 果轻视这些观点就会使自己继承的精神遗产变得贫乏不堪,也是虔诚的 小老头,向木匠们和学术上毫无希望的失败者宣讲着教义;一个充满激 情的人,一心要为人类的过去和未来描画出一幅统一的图景,也是一个 胆怯的老人,向沙皇建议加强检查制度,防止出现颠覆性思想。 ——刘易斯· 科塞《社会学思想名家》
Positivist temple in Porto Alegre
Comte's grave at Pè re Lachaise cemetery
2. 主要著作
《实证哲学教程》6卷(1839-1842):实证主 义理论体系 《实证政治体系或论创建人性宗教的社会学》4 卷(1851-1854):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思想 《论实证精神》(1844) 《实证哲学概论》(1848)
——The Positive Philosophy of Auguste Comte
3. 社会
家庭与社会之区别
家庭:情感是主要的,智力是次要的 社会:智力是主要的,情感是次要的
国家与政府的作用:社会控制 社会结合的精神纽带
语言:个人相互联系;代际继替 社会分工及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合作
这一区分与秩序和进步 两个概念相对应:秩序 社会静力学(社会秩序论):秩 存在于社会存在的诸条 序-社会的秩序、组织、和谐 件间的持久和谐之中 (保守) (状态);进步存在于 社会发展之中(运动); 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论):进 步-人类社会的历史过程(进步) 一种情况下的状态,另 一种情况下的运动的规 则,构成了社会物理学 社会动力学从属于社会静力学 的静力学和动力学。
人类思维的发展 神学阶段 人类社会的发展 个体的成长 军事阶段(神学阶段/ 童年时代(神学 虚构阶段) 家) 过渡阶段(形而上学 阶段/抽象阶段) 青年时代(形而 上学家)
形而上学阶段
实证阶段
工业阶段(实证阶段/ 壮年时代(物理 科学阶段) 学家)
1. 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发展 社会基 阶段 本单位 军事 阶段 过渡 阶段 工业 阶段 家庭 国家 人类 社会
实证阶段(科学阶段)
13-18世纪 抽象力量(大自然)是万事万物之基础
形而上学阶段
13世纪前 坚信超自然力量是万事万物之根源
神学阶段
5. 科学的分类与序列
复杂 社会学 生物学 历比实观 史较验察
解析性科学
化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天体物理学)
比实观 较验察
实观 验察
实观 验察
综合性科学
高级
观 察
6. 社会学的分类
社会分工的积极后果:相互依赖→合作 社会分工的消极后果:人的片面发展+个人主义
宗教提供人们共同遵守的原则,使个人服从社会目标 宗教促进人们之间的感情联系
宗教:社会秩序的强大粘合剂→缔造社会秩序
四、社会动力学
孔德社会动力学的基本观点
使命: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进步过程 人类社会发展与人类思维(智力)发展相适应
统治者
祭司 军人 牧师 法官
主导性 社会组织
社会连 结纽带
军事和武力为 武力和军事 基础的组织 法律为基础的 组织 法律
科学道德指导者(牧师) 工业秩序→ 工业管理者(银行家、企 工业社会组织 有机联系 业家)
2. 人类社会发展的其它动力
死亡:死亡防止老年人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 人口:控制个人主义+劳动分工
第二讲 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 的助产婆
奥古斯特· 孔德
Auguste Comte, 1798-1857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西方社会学创始人
一、孔德的生平与著作
1. 孔德生平(1798-1857)
1798年,生于法国南部蒙彼利埃城,父母是天主教徒和保皇党人 1814年,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学习,共和主义者。1816年被开除 1817年,圣西门秘书。1824年因文章署名和思想分歧等问题分手 1828年,设馆讲实证哲学。夫人出走、用脑过度,患精神病治疗 1830-1842年,陆续出版《实证哲学教程》6卷。申请母校、法兰 西学院等校教授职位,均失败,靠实证主义者捐款为生 1844年,结识年轻的寡妇克洛蒂尔德· 沃,陷入爱河 德· 1846年,克洛蒂尔德病逝,孔德的思想开始转变 1847年,创立人道教 1848年,成立具有宗教色彩的实证主义学会 1851-1854年,出版《实证政治体系》 4卷 1857年,孤独地去世于巴黎
——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3. “社会学”的提出
“社会物理学”:圣西门-孔德-阿道夫· 凯特 勒 孔德《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1839)
《实证哲学教程》
(1830-1942) 6卷,前3卷讨论天文学、物理 学、化学、生物学原理,后3 卷讨论社会科学原理
4. 人类思维(智力)发展的三阶段
18世纪后 放弃终极现象的追求,企图通过 观察,寻找自然与社会的客观规律
家庭是社会单元
个人从家庭中被引入社会
家庭向个人提供了统治、服从经验 家庭是人类经验、传统的保护与传递者
个人的利己主义倾向在家庭内部被抑制, 学会为了他人而生活 在家庭中,利己心与利他心达到了一致, 这种关系扩展到社会,社会就可能实现 和谐一致
家庭的社会意义
的 需 的科 夫 要 。学 妇 的 真精 话 正神 , 的禁 还 社止 可 会我 以 单们 解 位将 析 一社 为 定会 为 是视 构 家为 成 庭由 家 个 庭 人 基 如组 础 果成 ——
二、实证主义与社会学学科的诞生
“实证主义(positivism)”这一概念源于希腊 语“positivus”,意为“肯定、确定、明确”。 反映了近代以来的自然科学强调观察和实验, 要求知识的“确切性”或“可证明性”
1. “Positive(实证的)”的内涵
(1)真实的而非虚幻的 (2)有用的而非无用的 (3)肯定的而非犹豫的 (4)精确的而非模糊的 (5)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论实证精神》)
重建社会秩序
考察社会的层面:人性、家庭、社会
每一种社会学的分析都可以有三类考虑,一个比一个更复杂,即个人的 社会存在状态、家庭、社会
——The Positive Philosophy of Auguste Comte
1. 人性
人性的构成:情感、活动、智力
情感:人的行为的动力——利己主义VS利他主义
利己主义(动力):军事上的利己;工业上的利己 利他主义(秩序):三种禀性——敬慕;崇敬;仁爱 情感发展是利他主义的发展→利他与利己的和谐(秩序) 军事阶段:人与人之间的斗争 工业阶段: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
活动:军事阶段→工业阶段
智力:唯物主义→实证主义
2.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
1. △概述孔德及其社会学贡献
2.
3. 4. 5.
△孔德认为“实证的”一词包括哪些含义?
“社会学”最早是由谁提出的?在他看来社会学具有什么样 的学科地位? 试述孔德人类思维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孔德认为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什么发展的动力有哪些?试简述之。
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 科塞认为孔德“可以被视为最早的社 会功能分析学家之一”,请谈谈你的理解
2. 实证主义社会观
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是按照一定的自然法则进化发 展的 社会知识也必须通过自然科学所普遍使用的经验研究 手段去获得 我们可能依赖社会知识完成社会改革的任务,重建社 会秩序
在实证精神的支配下,……一切长期以来单凭政治解决方案始终无法解 决的、今天仍然是社会之患的棘手问题,将会获得科学的估计,以促进 社会的安宁……实证精神有助于巩固秩序,即借助于理性的发展而明智 地去除不可救药的政治弊端
社会学包括两个研究领域 (《实证政治体系》)
进步就是社会秩序的发展
——The Positive Philosophy of Auguste Comte
三、社会静力学
孔德社会静力学的基本观点
社会唯实论
社会是一个由众多部分构成的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它的 每一部分在为维持整体的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 虽然暂时性的社会的、道德的、知识的混乱状态会威胁到 社会秩序,但社会秩序总是会被建立起来
人口增长→人类的知识和道德生活的影响不断扩大, →控制了不断增长的个人主义的威胁 人口增长→劳动分工的发展
种族:种族差异→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差异 气候与地理环境:温带、地中海→欧洲文明
关键概念
△孔德
《实证哲学教程》
《实证政治体系》
△“实证的”
△社会静力学
△社会动力学
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