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赵玉林 产业经济学 第四版 第2 章 产业结构演变

赵玉林 产业经济学 第四版 第2 章 产业结构演变


表2-3 17个发达国家和8个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所占的分额
美国
1838 A 64.3 22.2 I 16.2 38 S 19.5 40.8
1929
1965 日本 1872 1900 1920 1964 阿根廷 1895
5.7
A 85.5 72.1 54.6
38.0
I 5.6 15.7 25.4
56.3
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含3个大 S.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含6个 类) 大类) J. 金融业(含4个大类) T. 国际组织(含1个大类)
17
2.2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与趋势
产业结构是指经济系 统中各产业之间的经 济技术稳定联系方式, 即产值、产量、资金、 劳动力等数量上的比 例关系。 不同的产业分类形成 不同的产业系统,具 有不同的产业结构。
16
2.1 产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1)
A. 农、林、牧、渔业(含5个大类)
B. 采矿业(含7个大类) C. 制造业(含31个大类)
K. 房地产业(含1个大类)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含2个大类) 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含3个大类)
D.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含3个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含3个大 大类) 类) O.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含3个大 E. 建筑业(含4个大类) 类) F. 批发和零售业(含2个大类) G.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含8个大类) H.住宿和餐饮业(含2个大类) P. 教育(含1个大类) Q. 卫生和社会工作(含2个大类)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含5个大类)
产业 基础产业 瓶颈产业 支柱产业
产业分类
在产业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 ,是其他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未得到应有发展而已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 会使产业结构体系的综合产出能力受到较大的限制 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是一国财政收入 的主要来源,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 有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本身成长性很高并具有很高的创新率, 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对一定阶段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 换具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很 强的带动性和扩散性的产业 因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而必须优先发展的产业。广义的先行产业 是指根据产业结构发展的内在规律或自然规律必须先行发展以免 阻碍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
10
2.1
部门分类 主要部门 主要部门 主要部门 主要部门 主要部门 主要部门 主要部门 主要部门 主要部门 主要部门
产业分类
包含产业 农业、林业、狩猎和渔业 采矿和采石业 制造业 电、气和水 建筑业 批发、零售、餐馆和旅馆 运输、储存和通讯业 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 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 无法充分描述的活动
D E
F G H I J K
35 36~39
41~43 45~47 49~53 55~56 58~63 64~66
电、煤气、蒸气和空调的供应
供水;污水处理、 废物管理和补救活动 建筑业 批发和零售业;汽车和摩托车 的维修 运输和储存 食宿服务活动 信息和通信 金融和保险活动
O P
Q R S T U
84 85
22
表 2-4 时间序列考察(选 13 个发达国家, 4 个发展中国家 的统计数字。三个产业占GDP的比重,按不变价格计算) (1)美国 A
1839 1889/ 99
1919/1 929
(2)意大利 I
24.2 37.7 42.3 48.4 S 32.2
36.5 47.5 1861— —1870 1950— —1952 1963— —1967
86~88 90~93 94~96 97~98 99
教育
人体健康和社会工作活动 艺术、娱乐和文娱活动 其他服务活动 家庭为雇主的活动;家庭 自用、未加区分的物品生 产和服务活动 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活动
13
2.1 产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
13 食品加工业 A 农业、林业、牧 …… 业、渔业 27 医药制造业 411 通信设备 B 采矿业 …… C制造业★ 37 交通运输设备制 制造业★ 412 雷达制造 D电力、燃气及水 造业 业 的生产和供应业 …… 413 广播电视 E 建筑业 41 电子及通信设备 设备制造业 …… 制造业★ …… 42 仪器仪表及文化、 …… R文化、体育和娱 办公用机械制造 419 其他电子 乐业 业 S公共管理和社会 43 其他制造业 设备制造业 组织 T 国际组织 4111传输 设备制造 业 4112交换 设备制造 业 4113通信 终端设备 制造业 4119其他 通信设备
8
主导产业
先行产业
衰退产业 支柱产业 主导产业
战略产业
初创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产业生命周期
9
图2-1
2.1
产业分类
标准产业分类法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ISIC)从1948年诞生 至今,已经过多次修订,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对 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的最成熟、最权威、最有影 响力的产业分类标准。
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于1984年 首次发布,经过三次修订,最新的中国《国民 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从2012年 正式开始使用。
制造业
14
2.1产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
部门 包含产业 C 制造业
部门
包含产业
13农副食品加工业 14食品制造业 15饮料制造业 16烟草制品业 17纺织业 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2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 品业 21家具制造业 22造纸及纸制品业 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383
384 运输工具
3844 航空工业
3845
12
2.1
门类 A B C 类 01~03 05~09 10~33
产业分类
门类 L M N 类 68 69~75 77~82 说明 房地产业 专业、科学和技术活动 行政和辅助活动 公共管理和国防; 强制性社会保障
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 4.0版
说明 农业、林业及渔业 采矿和采石 制造业
霍夫曼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 钱纳里——泰勒产业分类法 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产业地位分类法 产业发展状态分类法 标准产业分类法
6
2.1
产业分类
三次产业分类法(Clark 大分类法) 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作 为标准。 产品直接取 自自然的物 质生产部门
农业:
种植业、 林业、牧业、 渔业
使用相同原材料、 相同工艺技术的企 业集合。
4
身边各种各样的“产业”
5
2.1
产业分类标准
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 物质生产特点不同
产业分类
产业分类方法
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经典的产业分类标准与产业分类方法
工业生产的特点
产业发展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 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不同 生产要素集约程度不同 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产业技术先进程度与发展趋势 统计标准
A
46.1 22.4 13.7
I 19.6 43.6 47.9
S
34.31 34.0 38.4
44.6
25.8
12.2 5Βιβλιοθήκη 9195345.7
23
(1)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
60 50 40 30 20 10 0 1 1839 2 1899 3 1929 4 1953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图2-3 美国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时间序列考察 (1839-1953)
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 2.0版(1968)
1 2 3 4 5 6 7 8 9 0
11
2.1.2 产业分类
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 2.0版(1968)
大项 中项
31 32 381 382
小项
细项
1
2 3制造业 4 …… 9 0
33
34 …… 38 金属制品 39
3841 造船及修理
3842 3843 汽车
S 8.6 13.2 20
27.6
A 39.6 22.6
37.4
I 28.0 43.1
35.0
S 32.4 35.5
21
1960
(1)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1838 2 1929 3 1965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图2-2 美国三次产业劳动力所占的分额的变动 (1838-1965)
1688年, 威廉·配第(W.Petty)出版了《政治算 术》,提出了不同产业之间收入差距会推动劳动 力向更高的部门转移的思想。 1940年,克拉克(C.G.Clark)出版了《经济发展 条件》(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 对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三次产业劳动投入 和总产出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比较和分析,揭 示了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劳动力会从第一次产 业向第二次产业继而向第三次产业流动,进而导 致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20
24
表 2-5 1960 年 59 个国家的劳动力在三个部门所占 份额(按人均GDP由低到高分8个组)
分组 国家数 1 5 2 6 3 6 4 18 5 6 6 6 7 6 8 6
1501
人 均 GDP ($) 各部门份 额
相关主题